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西街幼兒園
【摘 要】幼兒園教育的起點和終點源自于幼兒的經驗。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通過開放性的非結構化的區(qū)域材料的投放,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游戲時間與空間,充分尊重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以適當?shù)挠涗浄绞胶驮佻F(xiàn)幼兒活動的過程都能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經驗。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 幼兒 完整經驗
《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jù)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比A中師范大學陳納教授在《完整經驗的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中說:“幼兒園教育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幼兒的經驗,然而在當前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普遍純在著對兒童完整經驗的忽視。完整經驗由經歷和體驗兩部分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應善于搜尋完整經驗,讓幼兒在多種多樣的經歷中最終形成完整經驗。”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從分發(fā)揮區(qū)域活動的作用,如何有效的組織、實施區(qū)域活動,幫助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形成完整經驗?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開放性的、非結構化的區(qū)域材料的投放,是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形成完整經驗的物質基礎
研究表明,游戲材料和幼兒發(fā)展之間存在一種雙向關系,也就是說,材料的種類特點能刺激幼兒的行為方式,而幼兒也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方式。比如在區(qū)域活動中將平常搜集的一箱廢舊物品放在區(qū)域中,幼兒用這些廢舊物品設置了一個超市,而那個箱子被幼兒玩出許多花樣來,有的幼兒把它作為山洞鉆,有的幼兒把它作為小房子,有的幼兒用來躲貓貓,有的幼兒用來做隔板,等等。又如在區(qū)域活動時投放了各種顏色的紙,但沒有限定玩法,幾天以后幼兒用各種顏色的紙玩出來許多游戲,有的幼兒用這些顏色的紙折了許多紙花,開了一個花店;有的幼兒用這些顏色的紙布置了一個小舞臺;有的幼兒用這些顏色的紙玩起來接龍游戲。由此可見,教師對材料的投放只做一個大致的規(guī)劃,沒有對材料的玩法進行設計,幼兒完全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行決定如何玩,實際的玩法會因幼兒的個體差異而多種多樣的材料投放實際就是開放性的非結構化的,這種方式的投放的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層次的,會直接誘發(fā)幼兒的游戲行為,能使幼兒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玩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獲得的經驗。
二、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的提供,是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形成完整經驗的前提條件
1.區(qū)域活動的空間要保持穩(wěn)定
區(qū)域活動的空間對幼兒的經驗起到裝載和維護作用,如果一個空間一會有、一會沒,材料一會出現(xiàn)、一會不見,讓孩子時時都要去面對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時時都處于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與新的材料中,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作用于材料和環(huán)境就會獲得經驗,更談不上幼兒經驗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也會造成教師精力的極大浪費,導致一次區(qū)域活動的成本過高,失去日常開展的熱情。
2.區(qū)域活動的時間要充足
《綱要》指出:“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地進行活動?!蓖暾涷灥男纬尚枰欢螘r間,需要主客體之間得到充分的相互作用。體驗推動著經歷通過相互關聯(lián)的一系列多種多樣的事件,使經歷向著自身的完善運動,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經驗。記得曾經在參加一次某幼兒園舉行的區(qū)域活動時,美工區(qū)的幼兒剛把包餃子的材料備齊,正在包第一個餃子時,包餃子的幼兒向教師提出能不能不換活動場地的要求,教師非常堅決地拒絕了幼兒的要求,無奈之下,包餃子的幼兒到了表演區(qū),幾個幼兒通過協(xié)商,他們決定表演“小蝌蚪找媽媽”,孩子們開始分配角色,布置場地,準備道具,第一組孩子還沒表演結束時,教師宣布活動結束。從事例中我們知道:包餃子的孩子們雖然參加了兩次活動,但這兩次活動中他們玩的并不盡興,還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更沒有體驗到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教師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沒有認識到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在作用于材料時,不可能在20分鐘的操作與探索中就能將材料的本身所蘊含的功能探索出來,或許要很長一段時間后幼兒才能在操作與探索材料的過程中獲得一些經驗,多次的經歷才能讓幼兒對某一材料的玩法形成一些經驗。如表演區(qū)域中20分鐘時幼兒才剛剛選定要表演的內容,分配好角色時就結束了游戲時間;建構區(qū)的幼兒或許剛協(xié)商好構建的目標,也在這時結束了游戲。如果每次活動的時間都是這樣的話,區(qū)域活動不僅不會讓幼兒獲得經驗,更失去了區(qū)域活動本身的意義,而且還會給幼兒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區(qū)域活動時間要足夠,才會保證幼兒獲得完整經歷,體驗活動過程,形成完整經驗。
三、教師適當?shù)姆绞接涗洠佻F(xiàn)幼兒活動的過程,是幼兒形成完整經驗的提升
完整經驗具有個體性與群體性的特性。當一個幼兒獲得了經驗,就會以各種方式傳遞給其他幼兒,就會讓更多的幼兒擁有這些經驗。但是作為幼兒園教師都知道,幼兒的記憶屬于短時記憶,需要進行回顧,才不會遺忘。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剛剛獲得的經驗,在活動結束時讓他們說一說,也許他們就會忘記,還有的幼兒自己表達不清楚。作為教師,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要細心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之外,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有意識地將幼兒的活動過程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記錄,如圖畫、照片、影像等。在活動結束后進行有選擇性的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再次讓更多的幼兒對活動的過程進行了解與回顧,就會讓更多的幼兒獲得經驗。如此這般幼兒就會擁有大量的完整經驗,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投放開放性的非結構化的材料,活動中保證幼兒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教師適當?shù)姆绞接涗浥c再現(xiàn)幼兒的活動過程,就會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經驗,促進幼兒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
[3]華中師大教育學院陳納《完整經驗的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