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發(fā)展。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往往與“行動”相聯系,其學習離不開操作探索,幼兒只有在“行動”中才能積極思考,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非正式活動在給予幼兒充裕時間的同時更有一定的自由度,能真實地反映幼兒自身潛藏的某種能力及探究潛力。
非正式活動內容的設定
非正式活動有別于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是以材料為主、為幼兒提供足夠時間和空間、自由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動。就發(fā)展幼兒的探究能力來說,在選擇內容時,除了考慮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內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探索性。根據現代幼兒數學課程研究,數學已不再是以數數和簡單的圖形辨認為內容,而是比較豐富的數學課程,這也是幼兒在數學領域可能和應該學習的內容。具體內容為:分類、數概念(包括數量的比較、排序、計數、組群等)、量、序列、空間、時間等。怎樣的內容更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行為?該如何設定?
教師預設性內容 教師預設就是完全由教師自主選擇而定,包括目標的制訂、材料的提供。當然,在預設前教師必須先分析現階段幼兒的知識掌握情況及該年齡段相應的知識內容。預設內容包括非正式活動和教師主導性活動。非正式活動中的內容力求拓寬幼兒思維,能變通、激發(fā)幼兒探索和再創(chuàng)造。
幼兒自發(fā)性內容 現實環(huán)境中,每樣東西都以它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位置呈現出來。幼兒數學啟蒙知識的開始,就是來自于周圍的現實環(huán)境。所以,教師在設定內容時必須關注幼兒的興趣及無意識擺弄。例如:幼兒在串珠珠時會表現出對色彩的敏感,有將顏色間隔串的現象。這時,教師就應抓住機會設定相應內容,可以從顏色拓寬至大小、形狀、粗細、長短等多種特征,讓幼兒進行多角度的嘗試。
材料的提供
讓幼兒在操作擺弄中不斷感知、積累數經驗,材料的提供尤為重要。
材料的提供方式 非正式活動中,材料以全開放形式展現,遵循同一目標提供不同材料為原則,按階段及幼兒發(fā)展水平逐一投放。例如:“理解散的實際意義”,有串珠珠、插花、釣魚、摸卡片、拼圖、小動物住新房等不同形式的數物對應材料。這種投放方式有利于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操作水平,更有利于幼兒自主選擇,為幼兒探究行為創(chuàng)造條件。
材料的設計 觀察是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手段,有觀察才會有發(fā)現,有發(fā)現才會去探索。所以,材料的設計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教具的設計不能只停留在顏色、大小等明顯的特征上,還必須在細微處做特別設計,比如多維分類。以樹葉為例,不僅要設計顏色、形狀等幼兒較易發(fā)現的特征,還要在有無柄、有無記號、質地等方面讓幼兒區(qū)別。
教師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非正式活動雖說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探索,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學無目的,教師在活動中也要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激幼兒興趣,產生探索欲望 在非正式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產生興趣,使幼兒通過操作逐漸理解材料,從而積累相關數經驗。在實踐中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一是介紹法。介紹材料時,并不是將材料直接呈現給幼兒,而是用語言來描述以保持一種神秘感。比如,要讓幼兒玩排序的材料,可以說:“今天教室里來了可愛的小兔、漂亮的小熊、圖形寶寶,它們要請你們幫忙捧排隊,你們愿意嗎?”這樣一說,幼兒就知道了活動室有豐富的材料,但卻不能馬上看到、觸摸到,使他們對材料有一種好奇,從而激發(fā)嘗試的愿望。二是同伴激勵法。這種方法一般在非正式活動開始和活動過程中。非正式活動一般需要兩三次。開始時,以某個幼兒上次的表現或疑問激發(fā)幼兒探究。如:“上次某某小朋友在分家家時有四種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誰會超過他有更多的方法?”幼兒都是好勝的,特別在同伴間,這種方法無疑能激發(fā)起他們更高的探索興趣。過程中的激勵要采用半隱半現法,當幼兒有新的發(fā)現或方法時,可及時與個別幼兒溝通:“剛才某某小朋友有一種新方法,和你的有一點點不一樣。是怎樣的一點點不一樣呢?”這又激發(fā)了幼兒繼續(xù)去發(fā)現和探索。
適時、適度給幼兒幫助與支持 一是不同幼兒給予不同的幫助。幼兒能力各有差異,在操作材料時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所需要的幫助和指導也應有所區(qū)別。如:在分類活動中,當能力較差的幼兒重復按顏色分時可直接引導:“除了顏色,按大小能分嗎?”對于能力相對強一點的幼兒應換一種隱性方法:“除了顏色外,還有別的方法嗎?”在必要時,教師還可以有一些動作暗示。二是指導應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行為。非正式活動是需要幼兒反復操作探索的,活動中對于幼兒的操作結果,我們不能果斷表決對與否,而是要用疑惑的口吻“是嗎”“為什么”來了解幼兒的想法?!澳阆氤隽艘环N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真了不起”“仔細找找,你肯定還能發(fā)現小秘密”這樣的鼓勵和支持,是激發(fā)幼兒探究行為的心靈策略。三是注重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和方法。教師對幼兒的指導不能只滿足于按要求操作,而應著重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和方法。如幼兒已掌握按某一特征進行捧序,這時應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單位重復)、創(chuàng)造規(guī)律(多維特征)、嘗試運用規(guī)律設計序列。
結束語
非正式計算活動如果只注重活動室里材料的操作,過分強調自身的系統(tǒng)性而忽視其他內容的內在聯系,那么幼兒的發(fā)展是不全面的,非正式活動應滲透于各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