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見許多語文教師皺著眉頭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作文怎么了?作文千篇一律,寫不出新意,一看就是編的。這里面除了學生懶惰照搬抄襲,寫作文水平不高,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之外,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作文教學中收集和開墾材料的問題,即“米”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關鍵詞】作文教學;激發(fā);展評;拓展
近幾年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一系列做法,促使和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寫真事,抒真情,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巧妙命題,激發(fā)學生覓“米”的興趣
學生不愿寫作文,瞎編亂造,往往與作文命題有很大關系,如果常讓學生寫那些老掉牙的題目,或遠離他們生活實際的題目,像《我的同學》、《難忘的一件事》、《難忘的星期天》等等,沒有一點新的生活氣息,一看就使人無精打采,怎么能讓學生愿意寫呢?我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靚麗動人,給人以慈善、和藹之感,人才愿意接近。那些陳舊的題目,眼中無神,半死不活,毫無生氣,怎能讓人為之心動,產(chǎn)生寫作欲望呢?如每次接初一新生,第一次作文我會圍繞入學讓其選材作文,如《開學前一天晚上》、《第一次離開父母,我好想家》、《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我對新班主任第一印象》,這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學生剛剛來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覺得什么都新鮮,對什么都好奇,又剛剛離開父母單獨生活,會有許多想法,會看到聽到許多新鮮事,寫起來會覺得有話可說,自然也就有了寫作興趣。
這些作文題目,學生沒有地方抄,手頭上的作文選之類的書用不上了,只好自己動腦筋,從自己身邊選材寫,這第一次作文,就使學生進入了寫真事、抒真情的氛圍,促使其從生活中找“真米”、“找好米”。
二、展評作文,在交流中驗“米”
輪流在班里展評學生作文,使學生不得不自己找“米”下鍋。學生有時會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從作文刊物或作文書上抄一篇,或借一個材料,老師會看不出,以應付交差。針對這種情況,我一接班就規(guī)定:學生的作文要輪流在班里展評,對抄襲的作文,一旦被檢舉出來,該生就要對全班同學作檢討,并要用五百字以上的篇幅寫出自己抄襲作文時的心理狀態(tài),張貼在作文展評欄里,同時在班里大講抄襲作文的害處和不道德,讓學生從內(nèi)心痛恨這種做法,這種機制的建立,使學生抄襲作文的僥幸心理打消了,因為他們知道,抄襲的作文,即使老師沒看出來,還有全班同學呢,總會有人看出來。對抄襲作文有了畏懼感和羞恥感,學生便處在相互監(jiān)督之下,同時也加強了作文的交流,便于取長補短,更激發(fā)了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的熱情,因為他們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都想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這樣做,學生的這種心理有了釋放的機會,每次作文都要竭盡全力去找最新的“米”、別人想不到的“米”下鍋,增強了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拓展選材空間,向生活中尋“米”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边@是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所表明的觀點。而在有些學生眼中,生活是那么的簡單和線條單一,其實這只是生活的表像它掩蓋了紛繁復雜的實質(zhì),那么什么造就了學生的這一看法,是學生不用心,還是他的表達能力差?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熱愛,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的生活原本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之所以總是感到?jīng)]什么可寫,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沒有看到或聽到過生活,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認識、觀察生活。在他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值得一寫的事物,他們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結(jié)果都與他們擦肩而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就是造成學生經(jīng)常感到?jīng)]什么可寫的真正原因。比如,校園出去的街道上,各種叫賣的小販特別多,而學生成為這些小販的主要客源,讓學生去觀察、描寫街道上的所見所聞,如果只寫些見聞上,不深入挖掘,那文章就太流于表面而無深意。就會覺得干癟無味,這就要求老師從“饞”上引導,從為什么繁榮上去引導,從生意人的背面去充實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有的寫,寫的有深意。
四、加強指導,在老師的幫助下覓“米”
學生寫作文,也有的會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新材料,思路打不開,對這樣的學生要注意進行適當?shù)膯l(fā)引導,這樣既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又有利于對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指導也更有針對性。
一次作文時,一個學生準備寫自己的一位小學老師,因為平時看到的寫老師的作文多了,老跳不出固有的圈子,還是從老師認真?zhèn)湔n,晚上在燈下批改作業(yè),耐心幫助自己改正錯誤,帶病堅持上課,自己病了老師主動給補課這樣陳舊的模式來寫,毫無新意可言,他為此也很苦惱。課下我便啟發(fā)他回想在與老師的接觸中,有沒有特別讓自己難忘的地方,難忘的事,現(xiàn)在還記得很清楚的,還有,這位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之處等等。這樣一啟發(fā),這個學生漸漸進入了寫作的佳境,發(fā)現(xiàn)了這位教師許多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教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