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諸多問題,本文從課前指導不足、教師角色缺失、學生行動力不夠三方面出發(fā)指出現(xiàn)在自主學習的困境并進行反思,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自主學習;實踐;反思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新課程實施多年后的今天,對自主學習的實踐和嘗試一直是教師不斷研究的主題之一。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表面上看熱鬧,實質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針對其中幾種比較常見的形式做了以下分析。
一、教師在課前自主學習指導不足
我曾經(jīng)聽過一堂課,該課是初一上半學期的自讀課文《偉人細胞》。這位教師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之后,分小組討論幾個問題來難倒其它小組的同學,能難倒別組的同學,該組就加分。氣氛是被這位老師調動起來了,可是之后的提問就讓人不敢恭維。因為學生并沒有從理解課文的角度去難倒同學,反而是為難倒而出題,出的題目和課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如有一個學生提問:你知道運動會上廣播里為什么要放流行音樂嗎?學生倒真是被問倒了,可這個問題對分析賈里的人物性格并沒有任何幫助,可想而知該小組在討論問題時并沒有從解決課文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并沒有給予應有得指導。
反思:教師對自學應量力而行,針對自己學生的現(xiàn)狀進行相應的自學指導之后再逐步放手去讓學生自學。自學指導可讓學生在上新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以記敘文、散文為例:過好字詞關、把住中心關、深化語言關、體驗情感關。這樣一篇文章主要的思路和內容基本清楚了,然而要學生馬上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需要日積月累,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不斷的滲透這些方法指導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在適當?shù)臅r候做到完全自學。并且在要求學生自學時,教師需要給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有方向的自學,不至出現(xiàn)上述情況。
二、教師在自主學習中角色失缺
有的教師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節(jié)課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搞定,甚至出現(xiàn)由學生代替老師,以主持人的身份組織學生自學的現(xiàn)象,老師就在一旁看同學的表演。當然老師的想法是好的,希望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然而在真正的實際操作中卻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因為一篇課文不可能學生全部都能自己解決,也不可能沒有一點分歧,同樣身為學生的主持人不可能就解決的了其他同學的疑問(該生不一定就具備這樣的應對能力)。在這個時候沒有老師的課堂將是空虛的、無奈的、無助的。
反思: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要全程參與,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對個別顯得無所適從的組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充分調動組長的協(xié)調作用。抓住重點問題進行研討,集思廣益,避免出現(xiàn)自學方向偏差現(xiàn)象。在自學活動結束之后,要能有效地組織反饋,將學生自學的結果呈現(xiàn)出來。反饋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小組推選組員、教師抽取學生、設問搶答式、學生互問式、答卷式等等,關鍵是要通過反饋能讓教師知道學生自學后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是有疑問的,在自學活動中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等等。在自學中加以修正、補充。
同時,教師在看新課時也是一個學的過程,雖然上課時教師對教材已充分了解,但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把自己初看教材時的感受、疑惑拿出來,和學生一起研討。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能促成師生間同理心的建立,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
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行動力不夠
所謂的行動力不夠,主要有兩方面: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教師給學生的自主力不夠。一個班級的學生能力有高低,因此老師在要求學生自學的時候也要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搞“一刀切”,要分層次、有梯度。否則就容易出現(xiàn)學生參與不夠的現(xiàn)象,其實并不是他不愿意參與而是要參與而不能。
教師給學生的自主力不夠其主要原因在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不了解。認為學生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而大包大攬,或不能掌握學生的認知能力,沒有給予充分的自學時間,導致自學失敗。
有的教師,明明給定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也做好了一定的安排,卻只給學生五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自主學習,學生熟悉課文還差不多,怎么還能對課文的深層內容進行理解呢?更不要說提出一些具有思想的觀點了。
反思: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要真正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師要在確信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自學能力之時有計劃、有層次的讓學生嘗試自學,對于自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多少問題,教師要有一定的把握。如果在學生自學初期就設定較多、較難的自學內容,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從心里抵制自學,否認自己的自學能力;相反,在學生已經(jīng)達到一定自學程度時,內容的簡單又會使學生輕視而導致自我認同度膨脹,失去挑戰(zhàn)的成功感,進而對自學失去興趣。因此,在自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及自學內容的多少上是教師在制定自學計劃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自主學習時間要充分、目標要明確。既然已經(jīng)讓學生自學了就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的透徹、挖的深刻。讓學生能深入課文進行學習,短促的時間會讓學生的自學流于形式。同時要給學生明確的自學目標,知道要完成多少內容才能讓學生在自學時有的放矢。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學生對自學是很感興趣的,但教師要合理調動這種積極性,否則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使真正能自學的學生發(fā)揮不了長處。在小組自學中就要做好組內協(xié)調工作,這一點小組長的挑選比較重要。小組長可以說是這一組正常進行自學活動的核心人物,他首先要能服眾,在組內有一定的威信,同時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重點并圍繞重點組織組員發(fā)言,并能維持組內紀律,對于組員出現(xiàn)的常識性錯誤能及時予以糾正。
事實上,在語文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不僅止于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優(yōu)化手段、提高效率,促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提高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