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國學,弘揚禮樂文化,重塑國民的人文素養(yǎng),是社會發(fā)展使然,尤其是在當下。我校自2011年創(chuàng)辦以來,就以“禮樂文化”為抓手,努力打造國學校園,并于2012年被確立為“紅領巾國學傳承教育系列活動基地暨東方少年國學院”。近年來,我們在校內開設國學禮樂課,通過書法、吟誦、楹聯(lián)等課程,豐厚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為他們打好人生底色。
為將這項工作做實做精,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做好師資培訓。為把國學禮儀特色教育做到實處,我校先后選派多名教師外出培訓學習:2013年,史衛(wèi)波老師在上海參加了為期十天的全國禮樂文化研習班,系統(tǒng)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禮樂文化,順利結業(yè)并拜禮學專家、清華大學彭林教授為師;2013年,多位教師前往首都師范大學參加全國吟誦培訓活動;2014年,嚴建國、司舒懷等6位教師前往河南鄭州參加了國學方面的專題培訓;2016年3月,又有多位教師參加了在浙江杭州舉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研修班。這樣的培訓為我校扎實有效地開展國學禮儀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師資基礎。
二是營造文化氛圍。我校投資近十萬元,先后建成了“六個一”禮儀景觀:“一梯”,禮樂大樓梯;“一廊”,禮樂文化長廊;“一廳”,禮樂文化書法展廳;“一堂”,禮樂文化大講堂;“一路”,禮儀文化大道;“一場”,“八禮四儀”文化廣場。置身校園,禮樂無處不在,每一個角落都透露出禮儀的氣息。校園內,彬彬有禮的學生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三是開展多種活動。為使國學禮儀教育活動深入發(fā)展,我校策劃了“六個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舉行一次國旗下講話暨簽名活動、舉辦一次學習“八禮四儀”主題班會、開展一次師生禮儀形象大使評選活動、舉辦一次“八禮四儀”征文比賽、組織一次“禮儀伴我行”演講比賽、開展一次“崇孝之旅”感恩教育活動。此外,我們還要求每個班級在教室后墻開設“國學園地”。每一項活動,我們都安排專人負責,明確目標與要求,形成了全校上下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的國學禮儀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是“三敬(靜,凈)三無”就餐禮儀已經深入人心,多家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而家長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變得不挑食、懂節(jié)約了,身體也更強壯了。二是“一書一報”成為亮點。其中,國學禮儀教育校本教材《崇禮尚樂 進德修身》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國學禮儀;而《中華禮樂報》的創(chuàng)立,則填補了國內禮樂報刊的空白。三是國學禮儀教育成為全市樣板。2013年5月27日,宿遷市在我校召開文明禮儀教育現(xiàn)場推進會;2013年5月29日,江蘇省文明辦和團省委領導專程來我校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調研,重點觀摩了我?!叭矗o,凈)三無”就餐禮儀,勉勵我們力爭做成全國的先進典型。
禮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樂能養(yǎng)性,作對吟詩追圣人。為進一步鞏固國學禮儀特色教育成果,我們將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從德育生產力的高度對國學禮儀特色教育進行理論提升;我們將開展“讀國學—講國學—演國學—踐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建立起“日日有誦讀—周周有展示—月月有主題—期期有匯演—年年有成果”經典誦讀模式,逐步探索“國學誦讀與學生德性養(yǎng)成”的德育新途徑。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揚國學文化,育謙謙君子,鑄造我校國學禮儀特色品牌。
(作者為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