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自主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及部分院校注冊入學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學生在英語基礎方面較之以往更顯薄弱,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學習動力不足。這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工作中遭遇到身份認同危機,主要體現在專業(yè)能力倒退、工作成就感低、師生關系失諧等方面。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和學校需共同努力。教師要提升專業(yè)能力,改善師生關系,關注職業(yè)發(fā)展;學校則要為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和培訓機會,改革評價體系。
[關鍵詞]身份認同 工作成就感 師生關系 職業(yè)倦怠 職業(yè)規(guī)劃
[作者簡介]徐慧(1976- ),女,浙江遂昌人,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與漢英翻譯。(陜西 咸陽 712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語境下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職場化’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5Z06)和2014年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企業(yè)需求的大學英語‘職場化’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4KCGG-08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4-0083-03
一、新形勢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危機
身份認同這一概念源于心理學。Olsen認為身份認同是對“我是誰”“我何以屬于這一群體”等問題的理解和確認。身份認同是“個體差異”和“群體的同一性”的對立統一。一方面,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的積累有助于教師身份認同的形成與發(fā)展;另一方面,身份認同的改變也會影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影響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個人和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專業(yè)能力、職業(yè)滿意度、職業(yè)理想、職業(yè)目標、職業(yè)評價、師生關系、工作環(huán)境和課程設置等。
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雖屬于高校教師行列,但因為所教授的課程是公共基礎課而非專業(yè)課,所以很多學生對公共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存在偏差。另外,很多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面對生源質量變化的新形勢,未及時在自身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因而在工作中遭遇到身份認同危機,主要表現在專業(yè)能力倒退、工作成就感低、師生關系失諧等方面。
(一)專業(yè)能力倒退
首先,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于教師來說過于簡單。長期只接觸簡單而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有限的詞匯,加之課時多、負擔重,自身訓練和提升的機會少,缺乏與時俱進的學習,導致公共英語教師的英語語言能力倒退、表詞達意形式單一枯燥。其次,在教學組織方式上,因為課堂上學生的不參與和不配合,也使教師慢慢失去了精心設計課堂的熱情和教學的激情。最終教學活動對教師來說,只是日復一日的簡單重復,毫無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點可言。另外,教師在進行理論研究時,往往與教學實踐脫節(jié)。理論研究只是為了發(fā)文章、評職稱,而不是著眼于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是為教學服務。久而久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除了熟悉所授課程的內容之外,在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倒退。
(二)工作成就感低
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根據馬斯洛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生理的、安全的和感情的需要屬于低一級的需要,可以通過外部條件得以滿足;而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屬于高級需要,必須通過內部因素才能得以滿足。對于教師來說,工作的成就感主要取決于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學生學習能夠取得進步。但是因為公共英語課屬于基礎課,在多數學生眼中得不到重視,再加上一些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沒有學習的興趣,厭學情緒嚴重,導致遲到、曠課、不按要求完成作業(yè)或抄襲作業(yè)、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考試作弊等不尊重教師行為的出現,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給教師帶來很大的挫折感。而且,過于簡單的教學內容及毫無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組織方式也使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毫無成就感可言。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普遍工作成就感不高。
(三)師生關系失諧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上,主要包括教育關系、心理關系和倫理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靈活的課堂組織才能、高尚的人格,能創(chuàng)造活潑、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學生也應當尊重教師,維護“師道尊嚴?!?/p>
在教學中精心準備的教學活動往往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和反饋,這就容易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產生消極情緒,從而降低工作熱情,對學生缺乏應有的關心和耐心。當這些負面情緒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師無意識地傳遞給學生時,將會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認同與評價,并進而影響教師對自身身份的認同。
教師對自身身份的正確認同可幫助其提高專業(yè)能力,促進教學。但如果教師面臨身份認同危機,不能正確應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導致其否定自身價值,也會影響到其對職業(yè)的認同。長期在這樣的情緒中工作,可能最終導致職業(yè)倦怠。事實上,教師職業(yè)倦怠問題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職業(yè)倦怠被Maslach Jackson定義為“發(fā)生在從事助人行業(yè)的一種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綜合癥”??紤]到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在一些學校中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公共英語教師較之其他教師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職業(yè)倦怠情緒,這將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教學效果,也會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身份認同的構建
在新形勢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身份認同構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構建方法上,教師個人和單位需共同努力。教師應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專業(yè)知識和能力,鉆研教育教學理論,改善與學生的關系。高職院校應改善管理和評價體系,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同時為公共英語教師創(chuàng)設更多的培訓機會,促進他們專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進步。
(一)個人層面
1.加強學習,提升專業(yè)能力。是否擁有知識話語權是影響教師專業(yè)身份認同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師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日本的“教師資格證”每隔十年更新一次,教師需再次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其目的就是為了督促教師不斷完善自我、更新知識。因為公共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所以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及時更新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幾年之后就會造成英語語言能力退化。可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高職教育雖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即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目前“基礎英語+行業(yè)英語”的課程教學結構改革要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與某一行業(yè)工作相關的內容。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向專業(yè)課教師學習、與專業(yè)課教師合作等方式學習相關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并通過到企業(yè)鍛煉等方式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最終把語言和專業(yè)結合起來,成為“雙師型”教師。
2.轉變教育理念,改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師的身份認同。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全人教育,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把握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選擇與專業(yè)和職業(yè)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營造平等、民主的氛圍,在教學考核上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等,都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另外,高職公共英語教師也要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個人人格魅力和親和力,這樣更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
3.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關注職業(yè)發(fā)展。教師的職業(yè)生涯被Huberman分為五個階段,即入職階段、穩(wěn)定期、重估期、保守期和退休期。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首先要反省自我、找準定位,熟悉所處職業(yè)階段的發(fā)展現狀及動向,然后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相應的職業(yè)目標,并通過詳細分解目標來制訂可操作的短期目標與相應的教育或培訓計劃,最后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對自己的目標進行修正。目前,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構建“基礎+專業(yè)”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教師應當適應這一新的需求,調整角色定位,積極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教師可在本校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通過自學、培訓和聽課的方式來學習專業(yè)知識,并通過去企業(yè)參觀和鍛煉的方式來積累實踐經驗,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
(二)學校層面
麥可思研究院2015年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60%的高職高專教師最希望學校提供“更科學的教師績效管理及評估體系”,54%的教師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教師更多元化的職業(yè)發(fā)展途徑”,37%的教師希望學校能夠“改善教學和科研的支持服務”。因此,學校幫助教師更好地構建身份認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改革評價體系。高職院校要完善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一個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文關懷的工作環(huán)境。長期以來,在教師管理中用教學工作量、科研項目和論文數量、學生評教的分數來衡量教師的好壞,而忽略了教師作為“生命體”有其獨特個性和多樣化發(fā)展需求。例如,相較于理工科等自然科學,語言類期刊非常少,加之我國外語教師人數眾多,這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發(fā)表論文非常困難,但學校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審等都需要論文,這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建議高職院校能夠把英語教師與理工科教師的考評方式進行區(qū)分,制定符合本校公共基礎課教師情況的考核指標。
另外,目前很多學校采用學生評教的方式,讓學生在評教系統上給教師打分。但是有很多學生不理解這一做法的意義,評教過程中敷衍了事,主觀臆斷,隨意點擊選擇,這樣的評教結果被用來考量教師是不嚴謹、不公平的。因此,學校組織學生評教時,應當首先向學生說明評教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端正態(tài)度認真對待。同時,采用多種評教方式,如網上評教與填寫調查問卷、學生座談會等相結合,力爭獲得客觀的評價結果。
2.創(chuàng)設培訓和學習機會。教師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追求,同時也是學校的義務。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公共英語課在高職院校中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高職院校應根據教師的不同需要,為教師提供適當的培訓機會,包括在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使教師能夠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知識結構。另外,鼓勵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定期到企業(yè)參加實踐,以此來不斷提高他們的行業(yè)英語教學能力。
三、余語
BrewerGardem認為一個人的身份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來構建,即職業(yè)身份、個人身份和關聯身份。因此,影響教師身份構建的因素除專業(yè)能力、職業(yè)成就感、師生關系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教師除通過自身努力提高專業(yè)能力、改善師生關系、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外,還應當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設定明確的職業(yè)目標,以此來構建新形勢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
[參考文獻]
[1]尋陽,鄭新民.十年來中外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研究述評[J].現代外語,2014(1).
[2]張亞敏,劉小欣.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教師身份的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4).
[3]劉昕,趙志勇,婁國祎.高校英語教師身份認同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4(3).
[4]劉黛琳,盧麗虹.論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fā)展[J].外語界,2012(4).
[5]麥可思研究院.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超半數教師有倦怠感——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yè)倦怠[N].中國教育報,2015-10-21.
[6]蘇文謹.英語教學課堂話語中教師的身份構建[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