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
摘 要: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無論是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從事政工工作的人員都應以法律思維來貫穿運用于政工工作中。他們不僅在工作中承擔著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責與使命,同時還要遵循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在工作中迎接各種新的挑戰(zhàn),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工作能力。為此,本文主要闡述了以法律的思維貫穿運用于企業(yè)政工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政工;工作;法律思維;企業(yè);運用
政工人員是企事業(yè)單位中專職從事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專職人員,這就要求政工人員具有扎實的黨的理論基礎,較強的黨性原則,這些基本要求對于政工干部都是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明確寫進了憲法。
政工干部除了要具有黨性,黨的原則,黨的理論,以及政工干部基本要求以外,應與時俱進,運用哲學的揚棄對待政工干部工作,以法律思維貫穿運用于各項政工工作中,這將更適用于現代企事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guī)劃》(簡稱“六五”普法)的指導要求:
1.切實加強企業(y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
2.繼續(xù)深化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宣傳
3.繼續(xù)扎實推進依法治理
4.加強法制宣傳陣地建設
根據以上指導要求,結合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就運用法律思維貫穿運用政工工作闡述如下:
一、政工工作在新時期的特點分析
我國在由計劃經濟轉型至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過程中,政工工作也在改變,政工人員在從事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忠于黨、忠于社會主義事業(yè);掌握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以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相應職責的實際工作能力;了解或熟悉本單位的生產和經營情況;思想作風端正,品德優(yōu)良,能夠以身作則,密切聯系群眾。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工工作應突出如下特點:
(一)建立服務意識
作為黨政機關政工工作的人員在黨的理論、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過程中以及在思想政治的宣傳,管理過程中堅持群眾路線的基礎上,應突出服務意識,強化服務意識也是強化黨群、干群關系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深化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我們的政府正在打造服務型政府,政工工作應圍繞建立服務,從事服務,如何服務的觀念中來,服務意識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屬性,也是對我黨執(zhí)政之基有機組成部分。
(二)全面參與管理
政工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已經變成全面參與企業(yè)管理、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政工干部除了要具有自身要求以外,管理理念的增強也是新的歷史時期重要特點,政工人員是負有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職能,也是具有管理職能的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期應屬于管理范疇之一,現代管理崗位中雖然沒有政工師的崗位概念,西方以公共關系部的形式存在,而在日本是以家族理念進行灌輸、而中國的思想工作完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在計劃時期我們企業(yè)及事業(yè)單位中政工工作非常發(fā)達,政工工作涵蓋很廣泛,在國企建立現代企業(yè)以及改制的過程中,政工概念現代企業(yè)管理中很難找到相應的崗位位置,但是由于國企肩負的國家的職能,轉型時期,政工工作應全面參與企事業(yè)管理中,如何參與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參與:
首先、在企業(yè)各項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從民主程序當中進行參與,并且,各企業(yè)的公會、職工代表大會就是政工工作開展管理的切入點;
其次、國家政策落實、貫徹過程中結合企業(yè)管理,將企業(yè)管理范疇與國家政策導向,黨的政策導向以管理形式進行結合;
最后、企業(yè)管理中的思想管理是企業(yè)管理的重要的管理向量之一,堅持以人為本,是我黨的共識,現代企業(y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第一因素,而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是將“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化地調動,同時也要密切關注企業(yè)員工的思想狀態(tài),政工工作對于企業(yè)員工的思想狀態(tài)是對員工進行引導、激發(fā),對管理層掌握員工思想狀態(tài)是掌握并及時反映,這項工作是整合計劃經濟下政工工作,在現實是揚棄了計劃經濟下的政治思想工作
(三)政工人員專業(yè)化
現代企業(yè)管理,各崗位都已經標準化,規(guī)范化,政工崗位雖然職能模糊,但是國企政工人員將更加專業(yè)化,這是因為,政工人員除自身的性質以外在國家轉型過程中更加與時俱進,更加突出專業(yè)特點,政治思想工作應更突出針對性、深入性,知識性,要改變政工工作中機械、呆板的一面,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斷完善政工工作,使政工工作更有創(chuàng)造性。
二、如何培養(yǎng)政工人員的法律思維意識
2002年11月14日,黨的十六大通過《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決議認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成果?!?自199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學習法制講座至今,共有25位法學家走進中南海主講了21場法制講座。其中,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法制講座9次,占同期中央政治局所有集體學習次數的十分之一強。以上可以看出,在新的歷史時期,學習法律、運用法律已經是我黨、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階段。
根據“六五”普法的指導精神,政工人員的法律思維的培養(yǎng)將從如下方面進行:
(一)建立學習型團隊
無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還是國有企業(yè)、事業(yè)機關等,建立學習型團隊是迎合社會發(fā)展必然趨勢,目前我公司作為建筑施工企業(yè),自身的法制建設已經初具規(guī)模,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要求我們平時工作必須“有法可依、執(zhí)法必嚴?!倍_到這個途徑就必須要堅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形成法律思維,以法律標準規(guī)范來運用到工作和學習過程中。
(二)法律思維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
通過學習法律,了解社會主體法律體系,建立起企業(yè)、事業(yè)機關團體發(fā)展的法律文化,是創(chuàng)建法律思維基本要求。具體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參照法律原則,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就要求行政機關在履行政府職權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城管發(fā)現占道情況不應該出現打罵現象,或者言行粗暴等現象,應講明政策,處罰合法的同時必須要符合合理原則。又如便民原則,則要求我們服務必須考慮到百姓是否便捷,以一站式服務令百姓行政許可等更加方便。又如,合理原則的運用,則要求我們在執(zhí)法或者履行職權過程中既要堅持以法律為依據,同時行政處罰要堅持合理的原則。
(三)法律思維與政工工作
法律思維的形成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積累的過程,也是逐步總結的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法律思維貫穿到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政工工作的主線是堅持思想政治工作,那么通過與法律思維的融合貫通,使政工工作更加豐富,更加科學,也更加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
三、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期,大量的社會現象,新的事情需要我們合法、合理地處理,我們的政府職能的轉變也促使我們面臨市場經濟,我們要學會面對經濟規(guī)律,遵守市場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都要硬”的觀點,政工工作必須緊抓政治思想工作主線,在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政策,以及執(zhí)行政府職能過程中,要具有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應對各種挑戰(zhàn)、各種新問題,在處理這些新問題的結果過程中應更能體現中央的政策與合法、合理性相結合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學習法,懂法,并更好的運用法,當我們建立起依法治國的法律思維的時候,也是我們復興中華民族之夢的必然手段。
參考文獻:
[1]陳軍.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企業(yè)政工工作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7:47—48.
[2]康書旺.新形勢下電力政工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5(16).
[3]李鳳蘭.新形勢下電力政工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