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華
摘 要: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微信已成為大學生群體普遍使用的一種社交軟件。微信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就像一把雙刃劍,便利了學生生活,同時也存在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正確運用微信這種工具以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整合各項教育資源,沖破以往灌輸式教育模式的束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關鍵詞: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14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微信作為一款通過網(wǎng)絡快速發(fā)送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的手機聊天軟件逐漸被網(wǎng)民認識和接納。據(jù)有關調(diào)查顯示,84.7%的大學生都在使用微信。
微信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既便利了學生日常生活,同時也存在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正確使用微信,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整合各項教育資源,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廣大教師需要認真探討的課題。
一、“微信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
高校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兩方面來進行。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nèi)容針對性不強,授課形式單一,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活動載體太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視內(nèi)容的邏輯性,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作用,單純注重理論的強行灌輸,不僅不能達到教育效果,反而會引起教育對象的反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形式單一,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形式老套、陳舊,根本不能激起大學生的興趣。另外,還有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停留在自顧自的說教中,甚至無視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欠佳,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微信分散傳播的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由主導者變?yōu)槠降鹊膮⑴c者,而如何將大學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周圍,在互動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擺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項挑戰(zhàn)。
二、“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手段
1.建立和完善校園微信平臺,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
個人、集體均可以打造微信的公眾號,并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在文字、圖片、語音方面的全方位溝通、互動。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是基于學校而建立的,可囊括校園新聞、圖書館服務、學生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內(nèi)容,為大學生校園生活提供便利服務。同時可利用用戶粘性較強的特點,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納入其中,達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依托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媒體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大膽嘗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經(jīng)歷從網(wǎng)下延伸到網(wǎng)上的過程。
2.合理利用微信朋友圈,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導
微信官方對于朋友圈的定義是:“在
這里,你可以了解朋友們的生活?!蔽⑿排笥讶哂行畔鞑サ姆忾]性、傳播的接受度高、傳播的重復性強、互動程度高等特點。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傳輸量大,復制性強,使得大學生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新資訊。同時,各種信息良莠不齊,混亂復雜,一些低級趣味、實用主義等不良信息影響著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負面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信的實際特點,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打造層次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校園生活,調(diào)動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強化大學生的三觀教育,為他們積極、正面的引導。
3.主動融入“微信生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大學生主體的變化,積極研究,應用新興網(wǎng)絡媒體,主動更新工作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提升實踐工作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主動融入“微信生活”,做學生的粉絲,走近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訓,以提升他們的網(wǎng)絡新媒體開發(fā)和使用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選配一些政治素質(zhì)高,在學生中較有威信的專業(yè)課教師以及學生干部來擔任網(wǎng)絡輿情觀測員,以便能及時獲悉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網(wǎng)絡輿情。
參考文獻:
[1]陳哲科.校園公眾微信平臺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探究[J].高等職業(yè)教育黨建與思政工作研究,2013,(00).
[2]陳思宇.微信朋友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