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端正教學反思的“注視窗”
賈憲章
教學反思;注視窗;有效聚焦;提升反饋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反饋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毋庸置疑,教學反思就是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端正“注視窗”,才會有效激活教學實踐這一面面“對比鏡”,才會悄然呈現(xiàn)反思過程中的“提升鏡”“優(yōu)化鏡”“創(chuàng)新鏡”……教學反思才會成為教師自主成長的“助力器”“動力泵”。
一是端正前置反思的“呵護型注視窗”,讓自己的教學設計盡可能“適合學生”。把反思活動前置到課堂教學之前,以思考課堂定位、設計理念和執(zhí)教方法等內容為主,努力讓自己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合他們學習。一是主動調整,擦亮呵護探究欲望的“注視窗”。教師的反思應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起點,以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為“借鑒鏡面”,以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激勵獎懲、課堂氛圍等為“注視窗”,反思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保證學生的探究興趣可以得到有效呵護。二是合理取舍,調整呵護自主體驗的“注視窗”。以教學內容的選擇為“注視窗”,著眼于呵護學生“自主體驗”而不是以教師個人愛好去大膽取舍,反思自己設置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確保在課堂上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體驗效果,可以激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性。
二是端正即興反思的“情趣型注視窗”,讓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最大程度“感染學生”。讓反思活動跳躍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自身的課堂經(jīng)歷、教學機智和幽默方式為“提示鏡”,將反思的“注視窗”盯緊教師教學靈感、學生接受程度、互動中的突發(fā)事件等課堂動態(tài)生成事件,即興捕捉有價值的潛在資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配合學生的課堂參與節(jié)奏,推動他們學習。一是即時拓展“內容魅力窗”,教師須根據(jù)課堂生成的狀態(tài),借助內容拓展這一渠道,把平時掌握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有節(jié)奏地呈現(xiàn)在課堂上,即興表演一個演講片段,讓學生們可以在敬佩中受到感染;即興插入一個幽默動作,讓學生們可以在歡笑中得到放松。二是即時展現(xiàn)“方式吸引窗”,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xiàn)判斷出他們的接受程度,反思學生的課堂反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增加趣味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完全自主的參與形式可以抵消他們的消極狀態(tài);進入小組對抗環(huán)節(jié),以競爭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
三是端正反饋反思的“探究型注視窗”,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發(fā)展學生”。讓反思活動持續(xù)到教學活動結束后,以自己整個教學過程為 “反饋鏡”,以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精彩之處、不足之處、機智表現(xiàn)等“過去式行為”為自主探究的“注視窗”,以批判的態(tài)度審視自己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教學理念,評判整個過程的教學質量,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一是常擦“積累窗口”。將每一節(jié)課精彩的片段記錄下來,并通過“檢討的方式”,嘗試將這些“嶄新積累”應用到教學活動或者課堂策劃中。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自然日益豐富。二是激活“對話窗口”。在教后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通過查閱學生作業(yè)和筆記,與學生交流,與聽課的同事交流等多種途徑,獲取盡可能多的有關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使自己的教學實踐更趨合理。
端正教學反思的“注視窗”,教師才會全程聚焦自己的每一次課堂教學實踐,讓稍縱即逝的課堂表現(xiàn)頓時化身為清晰可鑒的 “警示鏡”“啟示鏡”“規(guī)范鏡”,教學反思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的初衷才會清晰呈現(xiàn)。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小學)
G451.6
B
1005-6009(2016)41-0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