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霞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汝州 467500
?
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全切術的臨床療效對比
鄭玉霞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汝州467500
【摘要】目的對比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3-01—2015-09間接受子宮切除術的110 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55例。對照組采取開腹子宮全切術,觀察組采取腹腔鏡子宮全切術。比較2 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的臨床療效滿意,具有手術損傷輕、出血量少、恢復快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
【關鍵詞】子宮全切術;腹腔鏡;開腹;臨床療效
子宮全切術是治療子宮良性腫瘤、子宮內膜疾病等的一種常用手術方式[1]。子宮全切后會影響患者卵巢的血液供應而使其性激素分泌功能不正常[2],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等,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產生一定影響。2013-01—2015-09,我科對110 例需接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分別實施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切除術,現(xiàn)將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將110 例患者分為2組,各5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1~ 71 歲,平均52.5 歲。病程2 ~ 10 a,平均4.1 a。其中子宮肌瘤30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0 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6 例,子宮息肉4 例,子宮脫垂3 例,CIN 2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9~70 歲,平均52.3 歲。病程1~12 a,平均4.3 a。其中子宮肌瘤29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0 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7 例,子宮息肉5 例,子宮脫垂2 例,CIN 2 例。2 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按傳統(tǒng)開腹子宮全切術施行手術[3]。
1.2.2觀察組施行腹腔鏡子宮全切術[4]。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于臍上緣作一長約10 mm的橫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CO2氣腹,氣腹維持壓力約13 mm Hg(1 mm Hg=0.133 kPa)。改頭低臀高位,置入10 mm的Trocar并置入腹腔鏡。于左下腹麥氏點處作第2 穿刺點,于左髂前上棘和臍連線的中上1/3 交匯處偏左2 cm作第3 穿刺點,分別置入5 mm、10 mm的Trocar并置入器械。經(jīng)陰道置入舉宮器以擺動患者子宮。電凝、電切兩側的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峽部以及卵巢固有韌帶。需同時切除附件者應切斷骨盆漏斗韌帶。再切開子宮闊韌帶至膀胱子宮腹膜反折處,平舉上推子宮。細致分離膀胱,下推膀胱直至宮頸外口的下方。暴露子宮血管,多次鉗夾后電凝,確認無出血后離斷子宮動、靜脈。貼著子宮頸將子宮主韌帶、宮骶韌帶剪斷。助手舉起舉宮器,腹腔鏡下可以看到穹窿頂起。從陰道前穹窿處切開一個小口并環(huán)形切開,全切子宮頸后取出子宮。關閉氣腹并使用陰道拉鉤將陰道殘端顯露,連續(xù)縫合之。再次建立氣腹,腹腔鏡下觀察創(chuàng)面、陰道殘端無出血即結束手術。放氣退鏡,常規(guī)留置腹腔引流管,術后24 h拔出。
1.3觀察指標觀察2 組患者的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腹痛消失時間(h)、住院時間(d)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
2結果
2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9 例,發(fā)生率為16.36%,其中陰道出血3 例、發(fā)熱2 例、尿路感染2 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DVT 1 例。觀察組出現(xiàn)并發(fā)癥2 例,發(fā)生率為3.63%,其中肩背部酸疼1 例、陰道出血1 例,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的觀察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子宮全切術是婦產科臨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有開腹、陰式、腹腔鏡3 種方式。其中開腹子宮切除術是傳統(tǒng)的基本術式,尤其適用于子宮體積過大、盆腔粘連嚴重以及疑有惡變者[4]。但開腹子宮全切術存在切口長、創(chuàng)傷較重、術中出血量多、盆腔干擾大、易粘連、切口瘢痕影響美觀等缺點[5]。目前,隨著醫(yī)療器械及醫(yī)療水平迅速發(fā)展,腹腔鏡子宮全切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婦產科臨床。本組結果顯示,腹腔鏡子宮全切術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腹痛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小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且損傷輕、出血量少、恢復快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療效滿意。
4參考文獻
[1]江梅.經(jīng)腹腔鏡行大子宮全切除術的臨床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4,(17):64-65.
[2]田榮.腹腔鏡與開腹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影響及療效比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12):67-68.
[3]張琳琳,聶艷,隆益會.腹腔鏡子宮全切術66例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3,(10):112-113.
[4]黃海林.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與開腹子宮全切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86-87.
[5]慈紅娣.開腹、腹腔鏡及陰式子宮全切術臨床療效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5,28(32):363-364.
(收稿2015-11-08)
【中圖分類號】R71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6)01-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