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財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付財喜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是一項基本的學習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特別是針對初中學生,在教學中加強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對他們的日后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教學項目來對待。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心得;經驗
“你能把牛牽到水邊,但你無法叫它硬喝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決定閱讀效果。因此我們在上課前的一段精美導語,一個時下流行的詞匯,抑或是一個記憶之初的童話都足以調動起孩子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有了這樣的一個開始,再加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親切精煉幽默的語言,自由靈活的教學方式,點頭微笑之間的鼓勵與肯定等等,就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熱情飽滿的完成閱讀任務。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而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我們確定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若恒久堅持,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提高。在教《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時,先找三名同學表演此故事,當然故事之后學生哈哈大笑。趁學生興趣濃,教師引入新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精心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會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采用一定的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去讀。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不容忽視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人文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語言的探究。語言探究也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是什么和為什么之上,而是讓學生探討內容是用什么語言表達的,為什么用這種語言表達。如對初一學生,可讓學生先讀精彩的,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想讀,這樣他們由于讀進去了,就會要求弄清來龍去脈,自然就會去讀其它內容,對那些缺乏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講薦讀書目中的精彩故事,讓語文優(yōu)生介紹得益閱讀的經驗等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新生漸入閱讀的正軌,步入閱讀的快車道。讀書的方法也應是開放的。讀書并無定法,采用何種方法,皆由個人閱讀習慣而定,教師只能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紹:圈點勾畫、點評批注、尋章摘句、卡片心得、瀏覽背誦,當用則用。
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好習慣能造就人,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多讀書,使學生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同時還要經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閱讀比賽等活動。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學校應是書聲瑯瑯、歌聲瑯瑯、笑聲瑯瑯。關注學生就應從關注他們的閱讀開始,讓學生們去閱讀中品味快樂,在博覽群書中感受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吧!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會閱讀時在書上勾點圈畫等批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閱讀后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使用工具書是讀書、寫作和尋求新知的需要,學生閱讀教材、課外書更是離不開工具書。
通過教學嘗試,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施,應注重課前的學習準備。一是教師可能地把媒體選擇、使用和控制的權力交給學生。以利學生廣收各種有效信息資源,拓展視野。二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感受。通過師生互動,及對學生巧妙的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深入。三是研究性閱讀教學應充分尊重文本。老師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的同時,要求學生在研讀的過程中不能脫離文本,不切實際地穿鑿附會。
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由于教師和學生是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對知識的感悟、理解與學生的可能不一樣,此時教師不能強制學生要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思維,而是應該鼓勵區(qū)別,讓學生有自己的邏輯方式,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是有很大作用的,正如一位老師所說:在教學中要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有句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雖然有些夸張,但在一定程度上說也符合實際。閱讀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命運形成好的習慣,就會對知識的掌握產生反差效應,影響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培養(yǎng)他們形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藥讓學生隨手記下比較好的詞匯、句子,記錄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這些對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很大作用的。還要培養(yǎng)他們閱讀在主動性,比如可以定期在班上開展“我的閱讀體會”班會,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的分享。
總之,語文老師要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古人說得好“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只有掌握了閱讀方法學生才能盡情欣賞語文世界中的珍品瑰寶。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來閱讀其實質是變重教為重學變獲得為獲取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就等于獲得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對于閱讀教學而言老師應給每個學生多留一點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同樣閱讀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讓我們一起努力挖掘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亮點”使語文閱讀教學之花永遠開得鮮艷、燦爛。
[1]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導刊:上半月
[2]丁加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授課教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科技信息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東縣靈官鎮(zhèn)大同市中學4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