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鵬 秦曉毅 劉國焰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老年病科 (江西 贛州 341000)
心臟彩超聯(lián)合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價值
王曉鵬 秦曉毅 劉國焰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老年病科 (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探討心臟彩超聯(lián)合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確診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40例患者納入研究,設為觀察組,并將同期40例以胸痛為主訴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心臟彩超、發(fā)病后人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I水平。結果:觀察組所有患者0~2h的h-FABP 明顯升高,而cTnI水平為正常高值;2~12h 和12~24h的cTnI 和h-FAB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時間段水平(P<0.05);觀察h-FABP、cTnI、心臟彩超單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符合率分別為87.5%、82.5%、和87.5%,而三者聯(lián)合聯(lián)合則將診斷符合率提升為100.0%。結論: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心臟彩超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減少漏診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臟彩超 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是由于冠狀動脈心肌供血不足的情況下,引起的持久胸骨后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AMI必須注重早期診斷,以便及時治療,挽救生命[1]。臨床常用AMI急性期診斷指標為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如心肌肌鈣蛋白I(cTnI)和人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等,靈敏性及特異性均較高,但檢測結果易受檢測條件等的影響,在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前,對病情的準確預估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與心臟彩超的結合可提高對于本病的診斷率,本研究將冠狀動脈造影作為金標準,對聯(lián)合診斷率進行探討,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2]。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確診為AMI的40例老年患者納入研究。AMI的臨床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指定的AMI的診斷和治療指南。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8.43±6.37)歲。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15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69.05±6.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均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所有患者年齡均在>60歲。排除標準:年齡不符者,有嚴重精神病者,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影響檢測結果者。
1.2 方法
采用TOSHIBA多普勒超聲儀,使用探頭測量心臟內(nèi)部結構及各徑線長短,通過測量計算,若出現(xiàn)室壁運動異常、左室舒張末容積、收縮末容積增加1倍以上者診斷為心肌梗死。
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入院當天為所有患者急抽外周血,每人采血2~3mL,對照組患者在清晨空腹時采集,并在采集后的0~2h、2~12h、12~24h分別再次進行采集,按照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進行測定,并計算計算h-FABP和cTnI的含量。若h-FABP>2.5μg/L及cTnI>0.35pg/L則診斷為心肌梗死。
所有檢測結果均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標準,進行診斷正確率的判定,包括進行聯(lián)合診斷正確率的判定,判定方法為計算診斷正確的例數(shù)。
表1. 兩組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指標(n=40,s)組別 時間 h-FABP(μg/L) cTnI(pg/L) 0~2h 4.78±0.75 1.85±0.32 2~12h 4.96±1.23 2.87±0.45 12~24h 2.45±0.96 3.54±1.23觀察組0~2h 1.68±0.12 0.85±0.14 2~12h 1.72±0.33 0.75±0.13 12~24h 1.14±0.63 0.64±0.15對照組
表2. 兩組診斷符合率比較(n=40,n/%)心血管不良事件H-FABP cTnI 心臟彩超 h-FABP+cTnI+心臟彩超觀察組 35/87.50 3/82.50 35/87.50 40/100.00對照組 34/85.00 3/82.50 38/95.00 40/100.00組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指標
觀察組患者h-FABP在0~2h的水平即明顯升高,對照組0~2h的水平正常,(P<0.05);觀察組患者h-FABP在2~12h達峰值,2~12h和12~24h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cTnI在0~2h時處于正常高值,2~12h和12~24h的cTnI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各時間段,同時呈遞進升高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各時間段h-FABP和cTnI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診斷符合率比較
以冠狀動脈造影為金標準,觀察組患者h-FABP、cTnI、心臟彩超單獨診斷AMI的符合率分別為87.50%、82.50%、87.50%,而標志物和心臟彩超聯(lián)合診斷的符合率為100.0%。對照組相應的單獨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5.00%、82.50%、95.00%,聯(lián)合為100.00%。詳見表2。
大多AMI是由冠狀動脈血栓堵塞所致,發(fā)病急驟,致死率高,因此及時高效準確的診斷十分必要[3]。由于心肌梗死本質是心肌的受損,因此臨床診斷AMI的依據(jù)主要是心肌損傷血清標志物、心電圖等指標。
在所有的心肌損傷標志物中,h-FABP在分子質量上與其他標志物相較而言,因其分子質量僅約14kD,在心肌梗死或僅僅少量缺血時就可釋放入血[3]。因此,在心肌梗死的早期,h-FABP的升高即提示著心肌損傷,可列為AMI的早期標志物,更因其為心肌獨有,因此特異性亦較高。cTnI亦為心肌獨有,分子質量為24kD,大于h-FABP,但在心肌損害較微小時,亦可表現(xiàn)處明顯的檢測水平,同時cTnI發(fā)病后持續(xù)時間長,因此也是臨床常用心肌損傷早期及長期的監(jiān)測標志物。雖然上述兩種標志物均較為敏感和特異,但是仍受到臨床檢測的限制,尤其是定量測定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采集后不同程度的降解,形成游離和復合物形式,及常用抗凝劑若使用不當,均會影響了檢測結果。因此不同手段的聯(lián)合診斷有助于提高診斷率,同時更好的評估病情程度。
心臟彩超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測手段,由于AMI時心肌受損勢必會影響心室運動及血流,因此在診斷及評估心臟疾病方面應用廣泛。如心肌受損較為嚴重時,舒張期心室壁向內(nèi)運動,超聲上的表現(xiàn)為矛盾運動。但心臟彩超只對透壁性心肌梗死較為敏感,非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室壁運動障礙較小,不能在心臟彩超上顯示。同時與心肌標志物相比,心臟彩超對于鑒別AMI和非AMI的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h-FABP和cTnI在在心肌受損早期,就能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同時cTnI能夠維持較長時間。而聯(lián)合診斷結果說明,h-FABP、cTnI、心臟彩超單獨診斷AMI的符合率均低于標志物和心臟彩超聯(lián)合診斷的符合率。
綜上所述,h-FABP和cTnI等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診斷AMI,有助于提高診斷符合率,降低漏診率。
參考文獻
[1] 高嵐, 郭愛葉, 張培榮, 等. 聯(lián)合檢測心肌損傷標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發(fā)病早期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35 (16):4538-4539.
[2] 付英姿, 安剛, 呂紅君, 等. 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檢測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15):4221-4223.
[3] 劉新紅, 黃淑華, 邢曉春, 等. 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定量評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運動[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1,27(7):632-635.
1006-6586(2016)12-0104-03
R542.2+2
A
王曉鵬,碩士研究生,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老年心血管;劉國焰,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