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的繪畫中隱在一種沉郁的氣質(zhì),情緒在一種極為微妙而淡雅的調(diào)性中被捕捉和釋放:失神的凝視源于內(nèi)省。因此,我們在李振的繪畫中沒有看到靈動輕快的筆觸,墨色更多是被揉擦進入宣紙的纖維之中,顯現(xiàn)出一種厚實的體量感和結(jié)構(gòu)感。在“圖像性”及視覺語言的層面,李振似乎也汲取了圖伊曼斯和里希特繪畫的影響,所不同的是,其更為注重觸發(fā)一種自我的感性經(jīng)驗,而不是訴諸于宏大的歷史學和社會學命題。抑或者說,李振的繪畫更為注重繪畫自身,亦即將繪畫視為一種對心和手的感應(yīng),要描述的就是游離于現(xiàn)實困境之外的意識和狀態(tài)。
李振極少描繪復雜的敘事場景,也無意于隨性而發(fā)出一種表現(xiàn)主義的筆墨程式,而是追求一種單純、內(nèi)斂而理性的筆墨秩序,以至于我們在其繪畫中可以體識到一種靜穆的空間儀式感:是遺落也是消逝,是真誠也是善良。顯然這是一種詩性的情懷,李振依然在用傳統(tǒng)的繪畫語言應(yīng)對眼前變動不安的世界:繪畫是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精神的狀態(tài)。在新水墨的理論和圖像格局中,李振的繪畫將破除過于圖式化的視覺景觀,以其由現(xiàn)場寫生而來的繪畫直覺和經(jīng)驗,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鮮活的生氣。
—魏祥奇
在當今多元的文化格局中,當代水墨繪畫的發(fā)展已經(jīng)在歷史的承續(xù)中悄然綻放,消解了傳統(tǒng)的羈絆,融合于當代文化的脈絡(luò)中。李振正是成長在這一階段的80后新銳畫家,多年中央美院和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的碩士、博士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給予他豐厚的學養(yǎng)。尤其在導師田黎明先生的引領(lǐng)下,其繪畫語言探索的著力點更是顯得與眾不同。
夜深人靜,我安然的坐在書桌前,奉一盞清冽的綠茶,在彌漫著縷縷茶香的氛圍中展卷品讀,凡心沉定,摯然若素,那時光的流轉(zhuǎn)自持而寧靜……李振的繪畫中所流露出的仿佛是時光的凝滯與靜默,看不到一丁點兒的浮躁與欲動,這無疑是畫家心境的映射:既隨物以婉轉(zhuǎn),亦于心而徘徊!人物造型幾乎簡到了極致,但這種極致絕不是畫家功力的乏陳,而是畫家在斟酌于藝術(shù)形象之時的自我選擇與有效表達,并在這極簡中闡釋繪畫語言的掌控:每一個藝術(shù)形象佛若一個生命的世界,一個與藝術(shù)家生命相與流蕩的生命實體。是一種徘徊于有無之間,亦心亦物、非心非物的表達與訴說,既斟酌與心物之際,又互觀共映與靈性之間。
在他的畫里,沒有斑斕的色彩,沒有炫技的疑惑,沒有浮華與躁動,只有那清清淡淡的靜思與時光的凝滯。無需色彩的映襯自然納入一片清涼之境,無需宏大的敘事表達,只有那瞬間的美妙體驗流注與尺素筆端。似乎是畫家想留住飛逝的時光所映現(xiàn)的思辨精神:“壯年以時逝,朝露待太陽,愿攬羲和轡,白日不移動?!眲x那般的永恒,是畫家精神的依托!
誠然,李振的繪畫就像一組詠懷時光的戀歌,表達著在時間面前人的理想,人的選擇。時光無法躲避,那只有掙脫時光,超越時光。時光可以璀璨人的肉體生命,也可以截斷向遠處延展的欲望,但卻無法阻滯精神的冥想。透過時間來思考人生,就像將人置于荒蕪虛空之中,剝?nèi)チ巳松砩细郊拥囊磺?,人忽然感到強烈的孤獨,無疑這是最真實的感受,是人本來應(yīng)有的處境,只是被外在的文化罩上虛假的外衣而茫然不覺罷了。
李振的繪畫就像是時光中孤獨的行者,在時間的維度上叩問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觸動深心的感悟,喚醒那些被厚厚的歲月沉埋的個性自我,勾起人最隱微的渴望和意志,在時間之軸上自然盈聚,隨機飄散……正所謂“素處以默,妙機其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