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復生謂之蘇。
——《小爾雅·廣名》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
——《廣韻》
三月,蘇醒之月,更生之月。本期主題為:。
同蘇,蘇醒,蘇而復生之意。《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鼻宕萝残凶⑨尀椋喝缯撸S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這里的農(nóng)歷二月對應的是陽歷三月,春季的第二個月,因是春季之“中”,又名仲春,亦名如月。此時,所有生靈都在做最后的醞釀伺機生發(fā)。
每年公歷大約3月20日左右為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24節(jié)氣里最重要的節(jié)氣之一。春分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抖Y記》載:“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周禮天子日壇祭日。是月,天子以人君之尊召喚太陽的能量復歸,以備萬物生長。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xiàn)象為“玄鳥至,雷乃發(fā)聲,始電”(《農(nóng)桑通訣》)。
本期大家春秋推出的是從藝近八十載、人生已近百歲的美術家王琦先生,他和李燁、古元、力群、顏涵等諸位先生的版畫作品,在30、40一直到50年代,對時代和人心的影響與震撼不亞于春雷陣陣。中國近現(xiàn)代版畫藝術的春天,以上世紀30年代初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為發(fā)端,王琦先生自大學起就是積極的踐行者和代表人物。當時正值祖國大地處于災難和恥辱之中,中華民族頻臨生死存亡關頭,熱血青年紛紛投入抗日救亡活動,木刻藝術成為喚醒民眾起來斗爭的武器。王琦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他以刀代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控訴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謳歌中華民族的新生,表現(xiàn)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洪流;抒發(fā)對祖國美好大自然美妙光澤的熱戀。
他的版畫創(chuàng)作始終和中國社會的變遷、民族命運的興衰緊緊相連。不管是彩色套印還是黑白木刻的版畫作品,無論是革命烽火年代的還是新中國百廢待興時期的,生產(chǎn)場景亦或戰(zhàn)斗場面,一花一木或是功勛偉人,甚至是“封刀”后的書法作品,都充滿昂揚的穿破黑暗“凍土”迎接光明暖陽的生命張力和斗志。
古老的漆藝在喬加手中,抽發(fā)新枝。作為本期中生代藝術家代表,喬加秉承了父親(喬十光)的藝術天分及對藝術的熱愛,兼?zhèn)渲袊鴤鹘y(tǒng)文化及世界文化藝術造詣,20多年來從未放棄對漆的思考和實踐,在漆藝領域超越了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其作品通過平面性及裝飾性,賦予主題更深遠、更廣泛的意義,展示了一個抽象的漆畫世界,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
在本期青年藝術家中,九零后的房鋼正致力于金文入印的實踐,他對前賢和時人篆刻藝術成果主動取舍的同時,又不放棄文字本身自然生動的特質,對字的具體整飭更多體現(xiàn)在章法上,追求“天工”和質樸原始的韻味,經(jīng)營而不留痕跡,難能可貴。
對于七零后的王苗來說,畫畫,已成了生活中活著的一部分,有時密集,有時疏朗。但從兒時到現(xiàn)在,除了技法的不同,幾乎所有的都沒有變,那就是信手涂抹和無盡的幻想。她主宰著自己畫中世界的一草一木,畫中的境界,都是寂靜甚或有些孤單,但卻有溫暖明亮的色彩,有鮮活的生命在那里茂盛的生長。她希望心中的溫暖散發(fā)開來,帶給每一個人,去迎接那春之朝陽的光芒。
與立春時的“打春?!辈煌?,春分古時有挨家送《春牛圖》的習俗。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nóng)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nóng)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nóng)時的話,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而我們在春分之際奉上的,是又一期嶄新的《藝品》,這一期就從王琦老“藝術與生活合流”的金色年華開始為您“說春”,與您一起迎接春的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