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艷
(周口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
爾雅通識課程在師范類院校的應用現狀研究
——以周口師范學院為例
雷曉艷
(周口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新世紀的師范生若想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必須擁有廣博的知識、一定的興趣與特長、具有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高等教育中的通識教育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所在.文章使用《爾雅通識課程應用現狀調查問卷》對周口師范學院使用爾雅通識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從而提出加大宣傳、改進教學方法、做好筆記、加強硬件建設、加強課程建設等相應解決策略.
公選課;師范院校;爾雅通識課程
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選修課的開設主要是拓展師范生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提升學生自身素養(yǎng).周口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周師”)在公選課開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可供選擇的課程數量不足、部分課程內容不太符合學生的興趣;教師講課水平不高、部分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大班授課質量不高;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對公選課的認識不夠,學習自主性不高、積極主動性不高、選課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娛樂性、逃課現象嚴重[1]132-133.爾雅通識課程是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種產品,它提供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節(jié)約學校教師資源,學生自主選擇、自主進行網絡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周口師范學院2014年上半年引入爾雅通識課程,在使用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爾雅通識課程應用現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提高應用效果的對策.
2.1 爾雅通識課程在周口師范院校的開設情況
周師引入的爾雅通識課程有明史研究、東方電影等30門課程.學校規(guī)定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一門,在規(guī)定的學習周期內(兩個月)完成視頻的觀看、課后作業(yè)及考核,并且考核成績在60分以上獲取相應的學分,否則需要重修或者選修其他課程獲取學分.
2.2 問卷調查情況
《爾雅通識課程應用現狀調查問卷》含有基本情況、學習表現、評價與建議三大模塊.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400人,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373份,有效率93.3%.調查對象大一學生64人、大二學生177人、大三學生132人;其中理工類學生98人,文史類學生258人,藝體類學生17人.
2.3 問卷數據分析
2.3.1 學生對爾雅通識課程了解不夠
調查發(fā)現:學生對其了解不夠,在學校引入爾雅通識課程之前沒有聽說過的學生高達68.4%,18.2%的學生聽說過、但不了解.學校需要加強爾雅通識課程的宣傳,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它,更好地進行網絡學習.
2.3.2 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學習動機不強
學習態(tài)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學習活動中的言行表現[2]114-115.學習動機是指激勵并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3]59-61.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動機表現在視頻觀看完成度、授課過程中的參與度、作業(yè)完成度等方面.
調查顯示:77.2%學生學習目標比較明確,但是通過交流發(fā)現目標基本上都是為了取得學分,選擇課時少的課程,而不是基于興趣;有39.7%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視頻的觀看,65.4%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只有27.6%學生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討論交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動機明顯不強.
2.3.3 學習方式需要改進
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在特定學習情境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完成學習任務而采用的所有交往互動形式與狀態(tài)的總和,大體可分為學習形式和學習狀態(tài)[4]35-42.調查顯示,學生學習爾雅通識課程時間安排為每天都學的占22.2%,每周都學的占40.2%,平常不學、考前集中學習的占28.8%,甚至有8.8%的學生根本不學、請同學幫忙看視頻.學生觀看視頻是獨立學習、缺乏學習氛圍,但是作業(yè)的完成是相互借鑒,依靠網絡,更有甚者讓家長幫忙完成作業(yè).
2.3.4 學習條件需要加強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具有良好的學習條件,也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調查數據顯示:78.5%的學生學習爾雅通識課程的地點在宿舍,6.4%在圖書館,5.9%在學校機房,5.4%在教室或自修室,3.8%在網吧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部分同學不具備學習條件或者計算機操作上有困難,導致學習效果不好.周口師范學院校園內有無線局域網覆蓋,但是在用網高峰期網速跟不上,看視頻過程中會卡,影響學生觀看學習、易打斷學生的學習思路.
2.3.5 學校課程建設需要加強
調查數據顯示:87.7%的學生對爾雅通識課程的學習平臺表示滿意;學習結束后13.1%的學生覺得沒什么用,學習網絡課程只為得到學分;覺得有用、能夠擴充知識的學生占86.9%,其中認為最大益處是能聽到名校名師課程的占48.1%,能夠獲取更多的課程知識的占31.2%,網絡學習方便的占19.4%,僅1.3%的學生認為更便捷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對爾雅通識課程學習平臺不滿意的學生中認為對課程不感興趣的占58.7%,自控能力差的占45.7%,網絡條件有限、計算機操作上有難度的占34.8%,缺乏學習氣氛的占26.1%.也有學生反映部分課程的視頻課時過多,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觀看,視頻沒有配帶字幕而且時間太緊、知識點零碎,導致學到的知識沒有能夠完全消化.
作業(yè)考核以及交互方面對學習效果也有影響,很多學生提出題量過多偏難、部分課后習題相同或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不一致的問題,最終只好請同學幫忙或百度答案完成,多數學生反映,當學生提問時,老師沒能夠及時給出回復,有許多不懂的知識點,無法進行討論.
對爾雅通識課程在師范類院線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后,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提高爾雅通識課程在師范類院校應用效果的對策.
3.1 加大課程宣傳 端正學習態(tài)度
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會有理想的學習效果.學校應對課程進行簡單介紹,宣傳爾雅通識課程的優(yōu)勢,讓學生充分認識學習爾雅通識課程的意義與價值,樹立學生熱愛上通識課程的學習信念;教師指導學生建立明確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非學校強制性的應付學習.
3.2 改進教學方法 激發(fā)學習動機
一個人成就的取得往往智力因素僅占25%,而非智力因素卻占75%[5]139-144.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在爾雅通識課程學習過程中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這屬于學習動機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使用詼諧幽默的授課方式;根據作業(yè)難度來控制動機水平,作業(yè)難度應適當,與課程內容相一致;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課程內容應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學生從認真學習中感覺到自己有能力聽懂并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內容.
3.3 認真做好筆記 改善學習方式
就學生學習方式而言,由于視頻內容不能快進,在做課后習題遇到難題時,很難再去重新觀看進行尋找答案,錯過課程內容的部分重點時比較麻煩,因此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記筆記能夠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因為是作為選修課學習的,而且是網上學習,所以對于自控能力較弱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若想有較好的學習氛圍,幾個同學可以組織一起學習,并且能夠相互交流討論.
3.4 加強硬件建設 改善學習條件
就網絡學習條件的改善而言,學校應為不具備學習設備的學生提供學習場所,如機房、圖書館的定期開放.周師大部分區(qū)域已經有校園網覆蓋,要充分利用到學習上,爾雅通識平臺若能夠開通課程下載通道、加強手機APP端的使用,學生不用再擔心上網高峰期觀看視頻卡機的問題,而且手機隨身攜帶用于學習更為方便.
3.5 開辟多種途徑 加強課程建設
在課程內容建設上要把課程做的短而細、小而精,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考核習題應與前面所學的課程相符合,難度適宜.教師要語言幽默風趣、生動豐富,從而減少學習過程中的枯燥乏味.在課程制作上盡量配上相應的字幕、畫面.學校在選擇課程時應結合學生實際,多開設一些豐富有趣的、貼近生活的、實用性強的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符合大學生思想的課程.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應適當延長,防止部分課程課時多,時間不充足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問題出現.
爾雅課程平臺應加強交流互動的功能,老師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學校應該有專業(yè)教師管理爾雅課程,及時進行解疑,幫助學生將課程知識與實踐及社會真實環(huán)境更好的結合,從而增加實用性.
就評價測試制度來講,爾雅課程平臺中的習題部分應簡化易操作,學校應給學生規(guī)定每天或每周至少學習多少內容,各課程應加強過程監(jiān)督,強制性要求學生寫觀后感,通過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防止學生走過場.
爾雅通識課程的引入為學生帶來了便利,使學生能夠聽到來自名校名師的名課,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爾雅頁面的設置不夠完善、部分課程內容課時過多、學習方式比較單一,周師學生進行爾雅通識課程的學習的過程中以觀看視頻為主,所以說無論是學習者本身還是爾雅課程學習平臺都存在一些需要改進與完善的部分.學生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控能力;爾雅課程應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使學生有興趣、自愿去學習,而非僅僅為了得到學分強制性去學習;爾雅課程學習平臺也應完善課程監(jiān)督功能,以免學生走過場.爾雅通識課程有助于大學生擴展知識,接觸到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大學生大有裨益,相信周師爾雅通識課程的應用效果越來越理想.
[1] 李 娜,毛永強.淺析高校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9).
[2] 孫亞云.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6(8).
[3] 盛 慧,蓋笑松.影響學習動機內化的教師特征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2).
[4] 孫智昌,鄭 葳,卿素蘭.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1(8).
[5] 曹 華. 高中生物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1).
[責任編輯 冰 竹]
2016-09-01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大招標課題“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合理布局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5-JKGHZDZB-11)
雷曉艷(1979- ),女,陜西渭南人,周口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和教學系統(tǒng)設計研究。
1671-8127(2016)05-0125-03
G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