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函鑠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新課改背景下大學翻譯專業(y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
崔函鑠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中外貿易往來的提升,英語翻譯成為商務交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的翻譯課堂教學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改善我們的翻譯課堂教學效果,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翻譯人才,在新課改的大推動下,教師針對大學翻譯課堂教學做了一定的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大學翻譯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大學翻譯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 翻譯 教學 問題 教學模式 改革 創(chuàng)新
新《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方式的轉變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要真正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并非易事。教師除了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外,就是要把握好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形式。
2.1 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都以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課堂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常常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與學生之間沒有一定的互動,也沒有一定的交流,有的教師甚至的實現鈴聲響就講,鈴聲停就走的教學模式,這種機械化的教學不僅不讓教師感覺很辛苦,也會讓學生感覺很壓抑、很疲憊,同時,也會讓學生感覺很枯燥,進而失去對于英語翻譯的學習興趣。
2.2 只有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缺乏一定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大都教師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一味的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卻忽略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在期末考試中,沒有交際能力這一項考核內容。然而,我們都知道,翻譯(特別是口譯專業(yè))與其他專業(yè)不同,這是一個既需要理論基礎又需要實踐能力的專業(yè),在將來的工作中,翻譯學生的主要工作是實現商務交際的交流與溝通,倘若學生只知道理論知識卻沒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那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就相當于一個“文兵”,是沒有一定優(yōu)勢,更無法適應工作的需求的。因此,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2.3 學習氛圍比較差
我們常說“環(huán)境可以鑄就一個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以及發(fā)展的重要性,在英語翻譯的課堂中,教學氛圍的好與壞也將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好與壞。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知識的輸入,卻忽略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因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在沉悶的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會感覺英語翻譯課堂沒有激情,進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英語翻譯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共采用以下幾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一,探究式教學法;二,理論——實踐雙結合的教學法;三,師生互動教學法。
3.1 探究式教學法
正如上文所闡述的,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總是一味講解,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鈴聲響就講,鈴聲停就離開,而是開始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即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會先根據本節(jié)課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設置幾個與之相關的教學問題,并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要在一起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會從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同學作為代表來回答問題,但是老師并不會給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會再一次詢問這些問題。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起到情景設置的作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還可以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尋找之前的問題的答案,一定會聽得很認真,可謂一舉多得。
3.2 2:1教學法(理論——實踐雙結合的教學法)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采用2:1教學法,即理論——實踐雙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90分鐘,因此,我們可以將60分鐘的時間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30分鐘時間用于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2:1教學法。例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比如,喜歡文學的為1組,喜歡貿易的為2組,喜歡技術方面的為3組,喜歡醫(yī)學的為4組等等。然后教師可根據每組愛好的不同為每組分配不同的翻譯任務,最后,每個小組挑選一名學生進行翻譯。這樣一來,即可以實現多方面、多領域翻譯教學,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同時,這種小組討論以及師生互動還可以很好地調節(jié)課堂的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教學環(huán)境。
3.3 多媒體教學法
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大都采用“一書、一粉筆、一黑板”的教學模式。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PPT課件代替?zhèn)鹘y(tǒng)的“黑板教學”,既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在一些需要查資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資料的查詢,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了大學英語翻譯課堂的教學質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教育的提升,國家對于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于人才的選拔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下的知識性人才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發(fā)展以及需求,社會更加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雙結合的全面人才。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尋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進而給予學生最優(yōu)質的教育,為祖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馬玉湖.書面表達和語言思維轉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6).
[2]程益明.有效激活教學預設的相關策略研究[J].英語通,2007(6).
[3]劉驍明.新課程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學法指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9).
G642
A
1674-2060(2016)02-0274-01
崔函鑠(1994—),女,遼寧鐵嶺人,沈陽師范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