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 梅
?
情灑烏蒙
文/任梅
三年前,從織金縣城到納雍縣武佐河特大橋,需要開5個小時的車,而且?guī)缀醵际潜愕?,如今織納高速路通車了,只需2小時車程。在工地上奮戰(zhàn)了360多天的中鐵五局織納鐵路1標項目指揮長徐洪剛,回憶起那段歷程,不禁感慨萬千。
2012年11月底,中鐵五局正式中標織納鐵路1標工程,由局新成立的中鐵五局貴州公司承建并代行局指職責。這是貴州公司組建以來承建的第一條線路最長、標的最大、施工任務最重的鐵路項目。該項目正線長24.038千米,橋隧占比75.4%,總標的8.4億元。貴州公司于11月10日正式進場。經過1周的施工調查后,他們才真正知道該標段環(huán)境異常艱苦、地質條件差、安全風險高、工期壓力大等困難。然而,弓既開,箭必發(fā),全體參建者吹響了進軍烏蒙的沖鋒號。
新建的織金至納雍鐵路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正線長60公里,設計時速為120千米,以貨運為主,全線計劃2015年12月底建成通車,屆時貴州省納雍縣將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因而建設這條鐵路是加快沿線資源開發(fā)、促進沿線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完善貴州省路網結構、填補路網空白的需要,還是滿足居民出行需求、發(fā)展地方經濟、加快沿線地區(qū)人民脫貧致富進程的需要。
大田壩車站
織納鐵路第一長隧梁山隧道
參與該標段附屬工程施工的工班長陳軍,這位來自納雍縣農村的人,沒想到自己親自參加家鄉(xiāng)鐵路建設,并且建成后自己竟成為直接的受益人,對此興奮不已。他感慨地說:“我能參與家鄉(xiāng)鐵路建設是我從事工程行業(yè)10多年來最大的夢想,必須安全優(yōu)質地完成施工任務。前幾年在老家承包種植了近500畝的獼猴桃,一直擔心銷售因交通不便拉不出去,現在織納高速公路和鐵路都通車了,自己不再為交通發(fā)愁了。”不僅僅是陳軍不發(fā)愁,還有當地成千上萬的老百姓也不用發(fā)愁,他們正朝著脫貧致富的小康社會快步向前。
織納鐵路1標總工期為30.5個月,但受施工環(huán)境、惡劣氣候、征拆、變更設計等直接影響,工期被耽誤近10個月,留給項目部真正施工的時間只有20個月左右。
項目作業(yè)點基本上都處于叢山峻嶺之中,交通成為滯后工期的一座大山。進場施工必須要解決50多公里的便道運輸,特別是通往武佐河特大橋的施工便道,有百米高的6號和7號墩橫跨在武佐河的懸崖峭壁上,6號墩需要從山頂新修S型近8公里的便道至半山腰,7號墩得從半山腰新修Z型近7公里的便道。從2013年12月18日正式開始施工,長達4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近16公里的便道修建。
要掀起大干高潮,建設者們除了受“路”的影響,還要受“電”的制約,項目部自2012年11 月19日進場到2013年8月16日才正式拉通大電,影響工期近8個多月。為了不影響工期,項目部只得自購13臺發(fā)電機投入使用,為此增加成本800多萬元。
項目按原設計1公里以上的隧道由有碴軌道變成無碴軌道,這是總工期里沒有的,而且對于無碴軌道施工,大多數人員從未參與過,這給項目部帶來了工期和施工組織的雙重壓力。
而全線最長的梁山隧道進洞施工不到2個月,原設計的大段面施工竟然改成小段面施工,致使所有施工設備全部更換,這又嚴重影響了隧道施工工期。
烏蒙山區(qū)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常常伴有凝凍、冰雹、雷雨、大霧、峽谷大風等,惡劣的氣候成為滯后工期的又一座大山。
技術先行。自施工以來,項目部堅持技術攻關,針對梁山隧道地質復雜、穿越兩條斷層帶的特點,運用“四面共進、長隧短打、分段突破”的施工策略,攻克施工難題。
孫家坡1號隧道是全線溶洞群隧道,他們采取合取迂回導坑、搭設抑拱橋等技術措施,克服溶洞中的重重困難。
在施工全線最高的武佐河特大橋時,項目部成立了以唐曉明為組長的QC小組,優(yōu)化橋墩施工方案,橋墩主導設計采用液壓自爬模板等方式施工,最終攻克了技術難關,確保了大橋主跨勝利合龍。他們榮獲了“貴州省優(yōu)秀QC小組”稱號。
精細管理。公司總經理張順忠?guī)ш犐钊氲浆F場一線進行前期籌劃安排,對織納鐵路項目部架子隊構建進行頂層設計。項目部下設5個分部、3個砂石場、5個攪拌站、2個鋼結構加工中心,分部下設隧道、橋梁、綜合等13支架子隊。架子隊采用自建型、勞務型兩種構建模式。所有勞務班組均由公司統一招標,項目部組織談判定價并組價,并對勞務班組每月通過材料節(jié)超進行綜合考核。項目部與架子隊簽訂以零利潤為管理模式的內部承包合同,并通過成本、安全、質量、進度、經費使用等進行月度考核,從而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安全質量,控制成本。孫家坡1號隧道開挖班在2014年8月考核中,由于開挖輪廓控制不好,造成混凝土超耗,當月被罰款5萬元。
貴州織納鐵路第一高橋武佐河特大橋
項目部自建的沙廠,由勞務隊伍施工生產,通過出站混凝土反算沙石料的用量,代替?zhèn)鹘y人工過磅收方,真正發(fā)揮了監(jiān)督控制降低成本的作用。
通過精細管理和二次經營,項目部由中標初期預計虧損的4 000多萬元,最終實現了減虧目標。
優(yōu)化施組。項目部在前期施工調查中,通過反復選址、比選、優(yōu)化方案,充分利用有限場地,有效降低了成本,也便于規(guī)劃和集中管理,促進了工地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和形象化建設,工地建設被鐵路局評為“標準化建設示范點”。
進入實際施工中,針對單線鐵路隧道施工空間狹小的問題,項目部優(yōu)化設計方案,強化工序管理,配足人、材、機等資源,提高了施工效率。梁山隧道自2013年7月進洞以來連續(xù)創(chuàng)造了17個百米成洞、孫家坡一號隧道連續(xù)創(chuàng)造了8個百米成洞、梁山隧道創(chuàng)單線鐵路隧道單口掘進184米的高產新紀錄,為項目實現總工期目標提供了保障。自2013年下半年至今,項目部信譽評價連續(xù)排名第一,先后獲得了由成都鐵路局表彰的示范項目部、示范項目分部、示范工地、標準化工地等榮譽稱號。
群峰聳立,溝壑縱橫,隧道將穿越溶洞群、煤層、突泥涌水等不良地質層,嚴重影響現場施工和進度。在工期緊、施工條件差等不利因素下,項目部奮力突圍、攻堅克難,充分展現了“鐵軍”風采。
“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是項目部對全體管理人員的硬性要求?!笆紫葟念I導班子成員做起,一切圍繞項目中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凝聚力,形成堅不可摧的戰(zhàn)斗力。”項目黨工委書記劉濤介紹說。要加班加點,沒人有怨言;車輛不夠用,走路去現場;生活不方便,自己悄悄克服。
項目部管理人員大多數來自貴州和四川,為了趕工期、保質量,管理人員與工人同吃同住,即使離家僅數小時的車程距離,但大家卻很少回家。身為標段負責人的徐洪剛也是一樣,常年在項目上奔忙,沒有節(jié)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據上夜班的工人介紹,經常在深夜的施工現場看到徐洪剛的身影。
為修建通往武佐河特大橋的施工便道,項目部副經理敬章權帶領五分部的同事們住進烏蒙山。貧困山區(qū)無房子可租,在村主任的幫助下,他們把村長家的豬圈經過簡易裝修后就入住。修建便道長達4個月,正處于武佐河干旱季節(jié),當地人畜用水都困難,敬章權和他的5名同事為了節(jié)省用水,整整吃了4個月的面條。
“2014年7月,70年一遇的連續(xù)暴雨,沖毀了通往4、5分部的省道及既有便道,修復便道花費近20天的時間,搶修便道的那段時間里,所有人都是冒著雨爭分奪秒地在搶,靠吃餅干和面包充饑,那段日子是我在織納工作三年最難忘的記憶。”項目部副經理黃順成說。
在織納高速建設沿線,路地和諧的故事成了當地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在1標段,誰家修房子挖地基,只要說一聲,項目部派出挖機“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不收錢,至今已有近20戶村民得到過這種幫助。他們還為困難群眾安裝自來水,為板橋鄉(xiāng)中心小學貧困學生捐資助學,共計花費60多萬元,建立了較好的路地關系。他們投資400多萬元新修及擴建的50多公里便道,留給當地村民,作為村村通道路建設的一項惠民項目,贏得了當地村民的拍手稱快。
一條路,一段情,建設者們給予沿線群眾力所能及的幫助,也得到了沿線群眾給予道路建設的最大支持?!耙菦]有沿線群眾的大力支持,織納鐵路建設速度不會這么快。”中鐵五局貴州公司織納鐵路項目黨工委書記劉濤感慨地道出了全體建設者的心聲。
在烏蒙山區(qū)這塊充滿生機的熱土上,每一位參建者用無私的奉獻,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相信,歷史不會忘記,當地人民也不會忘記。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