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乙拉圖
摘 要:本文旨在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階段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并參考部分音樂教學論文和專著而成,實際上也是我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構想。以如何提高初中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為主題,以如何提高教師教的效率和學生學的效率兩個方面為目標,較淺顯的做了六個方面的敘述和探究。
關鍵詞:美育;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新;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17-01
初中生正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始初步形成,并逐漸轉向成人,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時期。那么究竟怎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了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的幾點經驗:
一、用創(chuàng)新和師愛激發(fā)學習興趣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尊敬教師,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會對這門功課不感興趣,那么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
二、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三、用優(yōu)秀的作品激發(fā)學生
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
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數學校里的這方面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五、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
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yōu)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fā)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yōu)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上課時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不管是欣賞課,還是唱歌課,都可以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取舍,然后選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課下可由教師或音樂課代表組織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意識?,F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yǎng),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六、音樂教學中應重視結課的功能
課堂結課是課堂教學的尾聲,在結課結束時,應該以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通過師生角色轉換、情感體驗、展現成果等方式,促進學生對音樂教學主體部分進行思考、領悟、升華和延伸。
1、豐富情感,升華音樂主題。結課可以使本課的主體內容加以更加精華,總結歸納,梳理或濃縮,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再次出現波瀾,使音樂主題得到升華。
2、承前啟后,系統(tǒng)單元內容。新教材改變了以往的陳舊模式即以課時結構、知識結構為編寫框架,以單元結構為編排內容。在內容的安排上,使同一單元的每一課時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系。通過結課,總結了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又為新課創(chuàng)造了新的美好意境,并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下節(jié)課埋下伏筆。
3、指導實踐,培養(yǎng)綜合能力。新課結束后,以本課學習的內容為基礎,向學生推薦相關的音樂作品,并介紹相關的音像資料及音樂電視節(jié)目給學生,或布置點課外創(chuàng)作。讓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能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4、及時讓學生反饋信息,教師需及時改進課堂教學。教師在結課時設計學生互評、成果展現等活動,從中及時了解學生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便改進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去探索。贊可夫認為:“興趣是開發(fā)智力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就會厭學。興趣不到“著迷”的程度,就不會出現靈感,更別談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為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從事發(fā)現、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從而要有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
參考文獻:
[1] 《中學教育學》.葉上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
[2] 《中學心理學》.陳安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