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校長是一校之魂。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币晃恍iL的品德、學識、才能對辦好一所學校關系極大。在辦學過程中,校長處于管理系統(tǒng)的核心地位、主導地位、決策地位。校長的思想、行為和作風在學校工作中影響全局。筆者現就如何做好一名中學校長談談自己的看法。
校長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
校長的辦學理念直接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目標和治校方略。因此,校長的辦學理念一定要遵循黨的教育方針,要緊跟時代的要求,要切合學校的實際?;A教育的任務不僅僅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發(fā)展,更要著眼于學生的做人和健體,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能得到協調發(fā)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校長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更要真正切實有效地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
校長要實行民主決策
要把一個學校管理好,校長必須注重發(fā)揮領導集體的整體效益,對學校重大問題實行民主決策。這就要求校長,一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為協調好人際關系做出表率;二要職責分明,嚴格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三要讓每一個班子成員都能正視自己,處理好集體威信和個人威信的關系;四要讓班子成員品行公正,氣量寬宏。同時,作為校長也要勇于承擔責任,只要是正確的,就要豎持到底,決不能退縮,決不能搞“好好”主義。
校長帶好教師團隊
農村初中環(huán)境差,條件相對落后,待遇低,要想留住教師尤其是有點能力的中青年教師談何容易。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思維方式,更屬于一種工作態(tài)度。校長要用人唯賢,讓能者多勞,要擅用心理戰(zhàn)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讓每位教師感到,校長心中有我;要多找其談心,讓教師真正敞開心扉。
校長要善于用人,人盡其才
校長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師,從較深層次喚起教師的主體意識。校長要給教師提供發(fā)展自我的“支點”,讓他們的發(fā)展逐步進入最優(yōu)化的境界。校長要當好師生的公仆,站起來能當傘,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貧,忍得住寂寞,鎮(zhèn)守住自己的學校。校長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和肯定的眼睛,尊重賞識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尊重教師的奉獻和智慧,尊重教師的特長和個性差異,做到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人,做到人盡其用,用盡其才。
校長既是“專家”也是“雜家”
只有高素質的校長,才能領導和培養(yǎng)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作為校長,必須是某一學科領域的行家里手或“專家”。同時,在現代社會里,領導活動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活動,它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因此,一個校長還必須具有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只有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說內行話,辦內行事,才能使自己作出的決策趨于合理、科學。
校長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自覺樹立為教師與學生服務的意識,竭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校長首先要擺正位置,不能高高在上,總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和老師平等相處,拉近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同時站在教師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教師考慮。當教職工遇到困難時,作為校長,你就要像一家之長一樣挺身而出,為他們排憂解難。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真正地信服你,你的工作才有可能干好。
校長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每所學校都有矛盾,有的甚至分幫派,這種情況下校長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這個時候,作為校長就要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與人為善:不管教師、家長、學生,都要以誠相待,以心相待;成人之美: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常懷感激之情。有的校長之所以能在短時間里將教師帶上來,校長的人格作用是相當大的,也許超過校長的權威。要想與人好,必先對其好,所以做好校長也要先做人再做事。
校長要落實層級管理
第一,要有層級管理理念,制訂科學而實際的管理制度,自上而下,上通下達。即要明確班子成員乃至老師的職責范圍,該由誰負責的事,就由誰去負責操辦,但不等于置之不理,撒手不管。第二,要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發(fā)揚民主,聚眾之長,去解決一些棘手的事或自己很難考慮成熟的事。第三,要善于“回避”,學會推辭,懂得抗干擾,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輕松型”校長。
校長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新事物、新情況層出不窮,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作為校長必須視野開闊,觀念更新,不斷學習新知,掌握本領,才能勝任工作,獲得進步。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決策達到科學化、最優(yōu)化。作為校長必須勤于學習,促進自身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及時學習教育科研的基礎理論和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當然當好一名中學校長,并不僅僅局限于上面所舉的幾個方面,還有諸如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落實常規(guī)教學,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構建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建設校園文化等等。這就要求校長勤于思考,勤于學習,大膽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開創(chuàng)學校各項工作的新局面,使學校工作步入合理化、科學化、現代化的軌道。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逢甲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