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成
摘 要: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個性化的人才,和諧校園構建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學生的基礎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關系。本文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方面出發(fā),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主體進行分析,并針對目前初中體育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強對初中體育的再認識、加強對初中體育設施的投入、實施對校園體育社團的有效指導的建議和措施,旨在展現體育的獨特功能,挖掘體育的內在教化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以達到加強初中體育管理、促進構建和諧校園的目的。
關鍵詞:和諧校園;體育管理;學生個性化
和諧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fā)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yōu)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但是,隨著初中在校生規(guī)模日益擴大,便產生進行體育活動人數的增大與公共體育設施不足之間的矛盾。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中,中學生對從事體育活動的看法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以前的被動參加轉變?yōu)橹鲃訁⑴c,這要求體育管理者轉變陳舊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體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對人的有機體施加影響,它不僅能影響人體的生理屬性,還能影響到人的心理屬性。傳統的學校體育觀,都比較重視學校體育的近期效果,在教學上局限于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傳授,身體鍛煉中追求“達標”的人數,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發(fā)展及體育興趣、鍛煉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中學體育教學應處理好學生的基礎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協調關系,并把學生個性發(fā)展置于重要的地位。
1 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一)采取的一般措施
1.增強對初中體育的再認識
體育工作者不應沉醉于落后的教育理念,新時代的中學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收器,他們渴望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并從健身、健美、健康中享受體育的快樂。這就要求體育工作者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藝術有更大的調整,這樣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體育課的美感所在。
2.加強對初中體育設施的投入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初中學校的體育經費僅僅能夠維持正常的體育教學和部分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的需要。因此,初中體育要擺脫目前學生規(guī)模增大與體育設施相對不足的困境,需要大力爭取學校增加對體育的投入,以有效地解決實際困難。
3.實行對體育工作者民主化、法制化的管理
初中體育工作者是在初中學校中合理、有效開展體育活動的保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經濟意識的逐漸滲透,一部分體育工作者不滿足于自身的狀況,紛紛在社會上開起“小灶”,如辦散打、跆拳道等訓練班,這無疑使體育工作者的精力受到分散,難以保證正常的教學效果,并且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社會效果。對于這種情況,初中學校應該采取合理措施正確引導,使他們的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另外,在初中學校里關于體育工作的一些事項應充分征求體育教師的意見,一定要先充分民主,再由管理者綜合各方面情況。并依據有關法規(guī)和條例進行集中,集中后的規(guī)定交體育教師執(zhí)行,這樣既充分體現了初中學校人本主義和情感管理的思想,又調動了全體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二)對促進構建和諧校園的幾點建議
1.初中學校應把增加公共體育設施的投入納入到學校體育工作中來,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為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全民終身健身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初中學校充分調動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fā)利用初中學校公共體育資源,為滿足初中生在閑暇時間內的體育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包括各種體育活動的組織,以及開放所有場館設施,合理配制和利用學校體育資源等,使初中學校學生真正體會到學校的體育管理思想是“以學生為本”,這樣更有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
3.更新初中體育行政管理理念和體育教師的體育教育思想,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與計劃、方法與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達到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以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5.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科學化管理,運用目標管理和現代管理方法與手段,規(guī)范學校體育過程與結果,全面提高初中體育工作的水平,使初中學校的師資和體育公共資源得到最優(yōu)化的配置,這樣才能促進初中體育工作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為構建和諧校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保障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一)初中學校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服務是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基礎
初中體育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就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價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維護每一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權利,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因此,體育課程的設置應注重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學校應積極完善課程體系,豐富學校教育文化生活。
學校以學生為主體,課程本身也是為學生的學習而存在發(fā)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需要是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在體育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性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權利,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習體育興趣和愛好,有目的地選擇適合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體育只有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才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健身活動。選擇性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練習的積極性,激發(fā)求知欲,他們會自覺地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逐步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實現自己的學習體育目標。因而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時代要求。
(二)體育教師是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保證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者、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促進自我發(fā)展的學習者”。教師是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承擔者,同時又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和課程研究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享有參與課程開發(fā)與決策的權利,因此提高了體育教師對課程的興趣和滿意程度,有助于增強教師上進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加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與義務感。由于課程開發(fā)設置時有教師的參與,故能激勵他們從學校自身條件、教育實踐、學生能力及需求現狀、社會資源及社會需求等方面來擬定課程目標和選擇課程內容。這樣,能激發(fā)體育教師的創(chuàng)造欲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有助于教師們自覺地更新其教育觀念,挖掘其潛力,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一個群體,是由不同的個體構成的,每個學生由于本身的生理素質差異, 以及后天生活環(huán)境及所受教育條件的不同, 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 因此,他們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靈活性、意志力和認識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學生個體的這種多樣性和差異性乃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的反映。因此,在編制課程時,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個性潛能發(fā)展的獨特領域,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及特長,鼓勵并積極創(chuàng)造學生發(fā)展特長的條件。
(三)利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的,如何滿足學生的興趣、個性、能力和需要,體育課程的開發(fā)能否符合學生的特色,成為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關鍵。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開發(fā)體育校本課程的重要依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促進學生自覺地、愉快地參加體育活動。且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也是一個民主開放的過程,學生也能參與到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讓學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使得學生有了行使課程決策的權利,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挖掘人的主觀能動性,尋求人的全面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在對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首先,在教學目標上,要根據學生們的水平提出相應的目標,從而讓絕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要積極教育引導學生將參加體育活動作為自己身體上、學習上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去,從中體驗到活動后的樂趣與享受,體驗到一種肌肉活動后的特殊的快感,從而激勵學生自我培養(yǎng)個性品質的良好動機。
此外,在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教師也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啟發(fā)和鼓勵三個方面要積極地表現出主導作用,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對運動知識的掌握和對運動技能的形成與提高, 都只有通過自身主動、自覺的活動, 才能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己的認知與行為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宏觀指導下可以自主、靈活地選擇學習內容,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活動, 并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發(fā)展自身運動能力的同時,也能充分發(fā)展自身個性。
參考文獻
[1]黃濱、陳巧云. 初中體育管理工作的探討,浙江體育科學.[J] 1996, (2).
[2]陳邦軍. 初中體育管理方法與模式的探討,體育函授通訊.[J] 2002, (3).
[3]吳剛平. 校本課程開發(fā)[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8).
[4]蒲小玲,粟金濤.論新課程標準下我國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