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陽/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校長
?
愛讀愛寫: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子陽/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校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驗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弊鳛樾W階段的語文教師,如何理解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我個人覺得,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通過多讀多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真正的讀寫智慧。
字為什么要多寫?字該用什么樣的筆進行多寫?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靈魂,不把文字教好,不在多寫上下功夫,是一種“罪過”。研究日本教育,你會發(fā)現(xiàn)兩百多年日本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日本人堅持寫毛筆字,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放棄。日本的春節(jié),孩子被父母帶到神廟里寫書法,告訴孩子新的一年應該從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字開始。
天天寫字并非為了成為書法家,而是要體悟寫字的精細、規(guī)范和堅持。2013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書法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辈⑶以诮虒W建議中提到:“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安排一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笨蛇z憾的是,沒有多少學校做到了。真正意義地讓學生每天寫寫毛筆字,讓學生在浮躁的社會中靜心書寫,品味精致,這注定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指。
1979年,被譽為改變美國歷史的一本書——《大聲朗讀手冊》正式出版,這是美國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的作品,書中有一個閱讀定律:①你讀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②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③你越聰明,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就越長;④你學習的時間越長,你獲得的文憑就越多、越高;⑤你獲得的文憑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時間就越長;⑥你工作的時間越長,你的收入就越多。這個非常簡單的閱讀定律,我們許多語文老師并不知道。
近10年,我搜集到許多讀書數(shù)據(jù),比如世界上人均每年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64本;芬蘭是世界上圖書館密度最高的國家,人均每年讀書60本;前蘇聯(lián)達到人均每年讀書55本;美國從克林頓總統(tǒng)開始實施每人每年讀50本書閱讀計劃;在亞洲,日本人均每年讀書最多,40本;2013年,我國人均每年讀書4.39本。
美國作家、演講家、“進步教育運動”的領軍人物艾爾菲·科恩,在其著作《家庭作業(yè)的迷思》中告訴我們,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家庭作業(yè)就是回家讀書一個小時左右。美國的課程表顯示,每天下午,學生都要在閱讀工作坊學習一個小時。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中說:“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堅持10000個小時做某事?!币惶炷贸鲆粋€小時讀整本書,10000個小時就是要連續(xù)27年讀書,連續(xù)27年做這件事,想不成功都難!
為了達到多讀,我在班級里開展了“1·5·2整本書閱讀實驗”。“1”指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的學生,輕松讀完1000本世界經(jīng)典圖畫書(繪本),每天讀20分鐘,就可讀完2~3本?!?”指第二學段(三四年級)的學生,輕松讀完500本世界優(yōu)秀橋梁書(界于圖畫書與純文字之間,字數(shù)在1500~15000字的童書),每天20分鐘就可以讀完1~2本?!?”指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學生,輕松讀完200本100~200頁左右的純文字世界經(jīng)典童書。從2004年開始,我僅在每節(jié)語文課上拿出十分鐘大聲朗讀整本書給學生聽,就讀完了繪本、橋梁書、200頁左右的經(jīng)典童書六百多本,一點沒有感覺到累,并且收獲到許多幸福。
什么是寫作?寫的繁體字是“寫”,形聲字,就是說屋中有扇動翅膀、喳喳叫的喜鵲,這是“寫”的本義之一。《說文解字》曰:“寫,置物也?!币馑际菍⑽锲窂乃幰苿臃胖玫椒孔永飦?,這是“寫”的本義之二。另外,“寫”乃“瀉”的本字。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寫,凡傾吐曰寫?!比巳藭A吐,所以人人會寫,這是寫的本義之三。關于“作”字,《說文解字》中說“作,起也?!倍鳛椤捌稹钡臇|西,是通過人的行為動作做成的,因此“作”又有制造、創(chuàng)造性的含義。在先秦兩漢,只有具有創(chuàng)造性撰述的文章才能叫做“作”,而具有闡述性的撰述文章不能叫“作”。反復思考“寫”“作”兩字,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折射出多條寫作思想:一是鵲叫同人寫都是表達,二是為人類的創(chuàng)造而寫作,三是只要活著就能夠寫作,四是人人都會吸納傾吐的,五是人人都會移置事物的,六是只要有家的人就能寫。
陶行知說:“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眱和翘焐膭?chuàng)造者,可翻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卻找不到“創(chuàng)作”一詞。臺灣的《語文課程標準綱要》,開篇就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就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引導學生寫劇本、童詩、自傳、故事、研究報告等。而我們是在“習作、練筆”的思想引領下,從三年級開始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簡短的書信、便條、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寫常見應用文,寫記敘性文章,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我們一直強調讓寫作簡單化,卻讓學生對寫作感覺無所謂,久而久之就與創(chuàng)作漸行漸遠。學生從未體驗過創(chuàng)作之樂,怎么可能會形成真正的寫作素養(yǎng)?
納塔莉·戈德堡的《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是教導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作者認為,寫作就像修行、坐禪。喜歡寫,不喜歡也寫;有靈感寫,沒靈感照寫;快樂、痛苦、刮風、下雨都要寫。人為什么寫?寫能讓人再活一次,并且活得非常久遠。讀類似這種書,我們才能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價值,才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寫作教學有許多不當,需要來一次徹底的改革。
總而言之,持久地書寫,就會擁有精細化寫作的能力;堅持閱讀,閱讀素養(yǎng)就會伴隨終身;回歸寫作原點的教學,一個人的創(chuàng)作素養(yǎng)定能形成。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就這么簡單,擁有它們,真的不難,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