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朱永新教授也曾經(jīng)形象而精辟地論述過讀書對于人的精神成長的重要性:"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著讀書而發(fā)展。"這幾年我作為班主任、學校的德育工作者,經(jīng)過自己在低年級指導課外閱讀的實踐,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課外閱讀中還蘊涵著巨大的德育力量。尤其是在低年級,指導好課外閱讀,將使我們的德育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充滿樂趣,更有實效。
關鍵詞:農(nóng)村;課外閱讀;低年級;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074-01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北京師范大學檀傳寶教授在《德育的力量》指出:"從學校課程的角度看,青少年文化實際上是一種重要的隱性課程。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更多的不是知識層面的,而是非學術性的,是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方面的。"對農(nóng)村低段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目的恰是如此。學生不但可以在閱讀中獲得積極的精神力量,而且這種力量又會反過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因此,作為小學老師從事德育工作的我們應該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利用課外閱讀資源進行廣泛閱讀,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并在讀書的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培養(yǎng)責任感和意志能力等。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我經(jīng)過多年的探究和實踐,對如何培養(yǎng)我們農(nóng)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逐步整理出了一套雖然還比較粗淺,但卻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家校聯(lián)合是保障
農(nóng)村家長的學歷一般都普遍偏低,且絕大多數(shù)是初中的學歷,有的甚至不認識字,更不會說普通話了。由于他們自己就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這些家長的教育理念也相對比較落后,他們因為自己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導致現(xiàn)在這種現(xiàn)狀,于是要么急切希望孩子能擺脫像自己目前的這樣處境,要么就是用讀書無用論來要求孩子。這樣就致使他們要么特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偏面的認為孩子只要學會課本里的內(nèi)容就可以,并且認為孩子看課外書就是學習不專心的表現(xiàn),今后就不會有前途,依然像自己現(xiàn)在一樣一輩子扎根生活在農(nóng)村;要么就認為書本本來就沒用,課外書更無用,更沒有看的必要和價值。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想通過培養(yǎng)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落實課外閱讀目標,進行達到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要先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于是,我便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對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行引導,告訴他們孩子適宜的年齡段應該看的書,并給他們說如果孩子經(jīng)??凑n外書,孩子的語文成績會比不經(jīng)??磿暮⒆觾?yōu)秀許多。同時學校還通過發(fā)放宣傳單的形式,與家長分享新的教育理念。這樣就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供了條件和保障。
2.師生共讀激興趣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低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聽故事開始。于是我便每天抽3--5分鐘的時間,讀一個動聽的童話故事給學生聽,讓他們從聽故事中獲得快樂,為自發(fā)閱讀打下基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孩子們已經(jīng)迷戀上了這些動聽的故事,此時非常盼望能再聽下去。這時我便指導個別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讀給大家聽,然后再鼓勵孩子們跟我一起閱讀帶拼音的讀本。通過師生的共同閱讀,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另外,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也對孩子進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如:
我班有個孩子,經(jīng)常欺負班里的其它學生,對其進行多次說教效果仍不明顯。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孩子們都喜歡聽童話故事,我不妨利用童話故事來影響他們。于是圍繞著友誼、愛心主題,我引導孩子們閱讀了《秘密花園》、《綠野仙蹤》等一系列童話。開始,我利用午間課外閱讀時間為孩子們示范誦讀。孩子們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我就鼓勵孩子們和老師一起讀,大家接力讀。到后來,不少孩子不再滿足于在有限的課外閱讀時間里讀或聽讀,主動把書借回家讀。孩子們就在這樣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感受著童話主人公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友誼的珍惜,受到了教育與啟迪。他們變得更親近老師,也更有愛心了。同時班里罵人打人的現(xiàn)象也隨之減少了許多。就這樣通過師生共同閱讀,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又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無形之間對其進行了德育教育,真可謂一箭雙雕。
3.方法指導提效益
對農(nóng)村低段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離不開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于是我除了指導學生選擇讀物外,我還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用輔導講座啟發(fā)學生讀書的直接興趣。如: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教學生怎樣精讀和略讀;教學生學會思索;教學生邊讀邊想的方法;教學生怎樣寫筆記以及教學生制作讀書卡片等。下面我就重點談談讀書卡片的制作:
語言學家張壽康說過:"不擺卡片不讀書",卡片雖小,作用卻大。一個人的記憶是有限的,為把自己學習過的知識長久保留下來,就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并制成資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學習。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養(yǎng)成制作讀書卡片的習慣其實無異于掌握了一種閱讀方法,培養(yǎng)了一種好的閱讀習慣;不僅促進學生互相學習、相互啟發(f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便于老師檢查學生讀書效果。
為了能制作出獨特、有價值、知識性強的讀書卡片,我班很多學生改掉了以往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或是漫不經(jīng)心、沒有目的的看書習慣,而開始注意了書中的人物、主要內(nèi)容、好詞好句等;再看看他們制作的讀書卡,可謂是形式多樣,有動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為了卡片的精美,很多學生還在讀書卡上繪上了精美的圖畫;還有的更是根據(jù)所讀書籍的內(nèi)容獨出心裁地設計出別具一格的讀書卡。一張張小小的讀書卡凝聚了學生們無數(shù)的心血,飽含了他們對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這樣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通過對其進行適當閱讀方法的指導,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效率,而且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同時也使課外閱讀變得更有意義。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nóng)村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樣是從興趣開始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遨游書海,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這樣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更多的不是知識層面,而是非學術性的,是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黃銳-《新課程學習 上旬》-2014-《與生同讀與書為友--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nóng)村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2] 郭鳳玲、林宏-《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農(nóng)村小學生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初探》
[3] 《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淺論》 教育學院 胡丹瑩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