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89~91頁。
一、情境導入,認知沖突
1.出示情境圖。
師: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小明和他的好朋友小紅去公園郊游。(幻燈片出示情境圖)看看他們都帶了什么好吃的?要分給2個人,為了公平起見,應該怎么分呢?
學生說一說如何分。(所有食物都要一人一半)
師:那一半是多少呢?
(多數(shù)食物都能按個數(shù)分,學生能說清楚)
沖突:小蛋糕的一半是半個。
師:這一半你是怎么分的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這樣對嗎?(出示不是平均分的圓片)
引出“平均分”。
2.初步感知平均分。
(1)用圓片來表示小蛋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描一描、摸一摸、剪一剪等教學活動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去體驗和理解平均分的過程。
(2)實踐活動后,讓學生小組討論:這一半或者半個你能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并把它寫在這半個圓片上。
(3)學生反饋。
通過交流、分析,最后總結得出: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半個圓片,是整個圓片的。
導入:剛才在分食物的過程中,其余食物的一半是多少我們都能說清楚,但是碰到像小蛋糕的一半這種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shù)字來表示時,數(shù)學上就引入了像這樣的數(shù),它有一個名字叫分數(shù)。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板書課題: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表示這個蛋糕的一半,像剛才分的那些食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來表示。
【設計意圖:此教學片斷中,學生自主探索、深入領悟的教學形態(tài)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了。當學生初步接觸“平均分”之后,設計折、摸、涂、剪等教學活動,讓學生親眼看到一個物體被平均分成兩份,讓學生直觀理解和體驗平均分?!?/p>
二、動手操作,深入理解
1.讀一讀。
教師邊示范邊解讀:“—”表示平均分,叫分數(shù)線;“2”表示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表示總份數(shù),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這個數(shù)讀作:二分之一。
2.創(chuàng)造二分之一。
學具:四人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很多圖形。
要求:①每人選擇其中一個圖形。
③為了使你的作品更美觀,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你可以借用你的尺子和蠟筆將其中的一份打上陰影。
(1)學生在輕音樂的伴奏下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展示學生作品,并把作品貼于黑板上。
介紹的時候強調:你選擇了一個什么圖形,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
師:這些圖形大小一樣嗎?(不一樣)形狀一樣嗎?(不一樣)那為什么陰影部分都可以用表示呢?
(5)小結:不管是哪個圖形,我們都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
師:那么空白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多少呢?
師:那第5個圖形還可以用哪個分數(shù)來表示呢?( )
3.創(chuàng)作分數(shù)。
(1)說一說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學生說一說)
(2)創(chuàng)造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自己最想表示的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①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將一些不同圖形或者是不同分數(shù)的作品貼于黑板上。
②展示交流,教師強調反饋時說清楚:把一個什么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③學生在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幾個相同圖形不同分法的學生來反饋。
師:一張相同的長方形紙,為什么得到的分數(shù)不一樣呢?
(板書: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④師生小結:相同的圖形,雖然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一樣,但每份都表示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一。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就創(chuàng)造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你還能繼續(xù)創(chuàng)造嗎?有多少個?
(讓學生體會分數(shù)有無數(shù)個)
師:學到這里,你能說說什么叫分數(shù)嗎?
生:把一個物體(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4.看圖寫分數(shù),陰影部分占圖形的幾分之幾?
圖4
圖1
圖2
圖3
反饋:
圖2你是怎么看出來平均分成了8份?(輔助線)
圖3的陰影部分還可以用其它分數(shù)來表示嗎?空白部分是多少呢?
5.分數(shù)的大小。
課件出示:看圖寫分數(shù)。
(1)學生獨立完成,填好之后仔細觀察,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小結: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1份就越少。
(3)數(shù)軸上動態(tài)呈現(xiàn)這些分數(shù)。
師:觀察這些分數(shù)與1的距離,與0的距離。
師:有沒有與0更接近的分數(shù)?與1更接近的分數(shù)呢?
【設計意圖:通過線段圖來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很直觀,學生易于理解。而第二層次借助數(shù)軸來比較,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了“分母越大,離1越遠,離0越近”。比之前“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1份就越少”這一方法挖掘得更深。同時接下來的問題也體現(xiàn)了極限的思想,將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一個層次?!?/p>
三、全課總結,提高認識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不僅認識了幾分之一,而且知道了它們的含義。其實我們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勇于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