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井岡山大學 藝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
提高行政領導藝術的必要性和途徑
張沙沙
(井岡山大學 藝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摘要]行政領導工作是行政權力的使用過程,領導藝術則是領導者在處理問題時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行政領導藝術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行政領導工作的科學性、原有行政領導模式需要調整的現實性、知識經濟對行政領導模式的沖擊等方面。本文從我國的管理傳統(tǒng)、權力的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以及管理的流程等方面,對提高行政領導藝術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行政領導;領導藝術;領導模式;方式方法
行政領導藝術是行政領導者在權力運用的過程當中,采用恰當的方式和方法,處理實際問題的技能。行政領導工作不同于企業(yè)管理和領導工作,是領導者運用行政權力對被領導者施加影響的過程。行政領導工作同行政權力緊密結合,因此同其他領導形式相比具有很強的強制性。目前,我國的行政管理模式正在發(fā)生轉變和改革,以適應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時代。在此背景之下,提高行政領導的領導藝術水平就具有極強的必要性。
一、提高行政領導藝術的必要性
行政領導藝術能夠反映出領導藝術這一概念普遍具有的方式和方法的內涵,同時又具有同強制性的行政權力進行結合的特征。在具有強制性特征的行政權運用過程當中,體現靈活的領導方法有一定的難度。在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環(huán)境對行政領導工作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提升行政領導藝術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復雜性要求領導者提高行政領導藝術。行政管理藝術的應用對象是行政管理組織,行政管理組織本身具有內在的運行規(guī)律,這就決定了行政領導藝術的實現具有科學性方面的要求。行政管理組織本身是組織的一種,蘊含著組織行為的一般規(guī)律,也具有公共部門的內在特征,這些規(guī)律和特征共同構成了行政管理領導工作的科學性。行政管理組織作為組織的一種,因為組織的目標而產生,又依賴外部支持才能夠存在。行政管理組織并不能夠通過市場價格機制對自身的運營績效進行評價,因此可以被歸入西方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語境之下的官僚化組織。任何非市場化組織,其存在的時間越長,其運行的結果和最初所需要實現的目標就越遠。組織往往由具有一定目標的理想主義者建構,但是由于理想主義的目標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同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外部環(huán)境提供的外部支持只有在組織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前提下才能夠被組織獲得。因此,理想主義者往往并不能長期控制組織的權力,組織的權力最終只能歸屬于關注現實需要的保守者。因此,行政管理組織和其他組織一樣,必然面臨著目標和現實需要之間的沖突。在西方管理理論當中,行政組織具有不同于其他組織的擴張自身的傾向,擁有更大的規(guī)模、更多的資源,從而獲得更強的聲望和控制權是行政組織的總體目標。擴大資源占有的內在目標和提升效率的外部要求之間的矛盾,成為提升行政領導藝術的另一個現實背景。所以,行政管理組織的目標和環(huán)境的沖突、組織本身的擴張沖動的規(guī)律,成為提升行政領導藝術的客觀要求。
其次,目前我國的行政領導模式的轉變要求行政領導者提升領導藝術。現階段,行政領導模式的調整方向是制度化和外部化管理,以制度和法律為框架使用權力、處理事務和制定決策,尊重市場的主體地位,用行政管理手段彌補市場的不足,而不直接干預市場自身的運作是我國目前行政領導模式的必然要求。制度化的領導模式需要協(xié)調制度化的權力框架和靈活的領導藝術形式之間的沖突。在制度框架之下發(fā)揮領導藝術,既要體現領導藝術的靈活性,又要服從既定的制度,這就增加了領導難度,要求領導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適應領導藝術的新形式。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發(fā)展,行政領導職權從資源配置的各個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當中不斷退出。市場本身依靠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完成資源的分配,這一機制并不包含強制力。單個主體分別決策,依靠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資源的分配是市場行為的內在本質。行政領導權力本身具有公共權力所具有的強制性特點,這決定了行政領導權力在介入市場過程中將會取得單方面的不對稱優(yōu)勢。限制行政領導權力的作用,使行政領導權力僅僅在市場的不足之處發(fā)揮作用是行政領導權力調整的核心問題。
最后,知識經濟對領導模式所產生的沖擊日益顯著。知識經濟并不是一種超脫于市場經濟之外的經濟模式,而是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之下,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過程當中,大大提升技術要素和管理要素的知識含量,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值的經濟形式。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之下,行政管理活動的最終對象將具有更為復雜的知識含量,行政領導權力的形成基礎將不僅僅是簡單的強制力,還需要包括領導者的個人素質。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社會的經濟活動愈發(fā)復雜,領導者的知識素養(yǎng)和決策的正確性之間具有的關聯(lián)度將大大提升。通過領導決策的正確性獲得領導權威,從而鞏固領導權力的行政領導能力形成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知識經濟時代也是經濟的內容和形式更為多樣的時代,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將以更為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使用更為多樣化的領導藝術形式,尤其是發(fā)揮溝通、協(xié)調等領導藝術形式的作用也就更為重要。因此,知識經濟的深化需要行政領導藝術的提升。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活動和行政管理組織具有的科學規(guī)律,調整行政管理模式以適應市場經濟時代的現實背景和知識經濟時代對領導水平提出的要求,共同構成了提高行政領導藝術必要性的內在動因。
二、提高行政領導藝術的途徑和方法
提高行政領導藝術是行政組織自身和整個外部經濟環(huán)境共同決定的領導活動改進趨勢。在此背景之下,提高行政領導藝術已經成為行政領導者的必然選擇。
(一)提升行政領導藝術中制度化領導方法的應用水平
目前,我國的行政領導模式正在經歷著非常深刻的轉變。這一轉變主要體現為通過制度化的形式對權力進行約束和監(jiān)督的機制正在逐步完善。順應這一形勢,使用制度化的領導藝術形式能夠給領導者領導藝術水平的提升帶來幫助。
首先,領導者應當在領導過程中提升對制度和法律的重視程度,以示范性的行為進行領導,提高整個行政組織的秩序化和工作的規(guī)范化。嚴格按照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辦事流程進行行政管理,減少決策和行政事務處理的隨意性,能夠以引領作用對被領導者施加影響。領導者的行政領導活動應當著重減少行政事務處理過程的隨意性,而我國傳統(tǒng)的管理文化當中強調的以個人的示范作用引導集體的作用的理論在此時可以發(fā)揮作用。
其次,根據制度的要求,合理劃分權力的邊界。劃分權力的邊界主要體現在行政組織內部領導者所負擔的工作應當具有一定的界限,上下級之間應當事先合理分工。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發(fā)展的時代,提升行政領導藝術的制度化水平應當表現為劃定行政組織和市場之間的邊界,整個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減少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讓價格機制和供求規(guī)律引導資源的配置。在內部劃定權力的邊界,能夠使整個管理部門實現權責統(tǒng)一,調動下級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合理劃定行政管理權力和市場活動之間的邊界,能夠使行政管理活動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當中的法家學派管理理念強調“循名責實”的觀念。根據權力的授予和劃分,檢察權力的行使人是否超出權力的邊界可以作為領導藝術作用的一種突出外在表現。
最后,做好權力的分割和制約,建立起分權制衡的內部控制體系應當成為一種重要的領導藝術形式。權力的相互制約能夠降低決策的隨意性,并有效地提升決策的民意基礎。對分權制衡思想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在行政管理工作當中盲目套用西方三權分立的行政管理模式。權力的行使過程受到監(jiān)督,并不意味著監(jiān)督者獨立于整個行政管理體系之外,形成一套疊床架屋的管理機構。
(二)構建學習型領導方法,豐富領導藝術的內容
學習型領導方法是在領導過程中突出體現知識的重要性的重要方法,這是順應知識經濟形勢之下的管理需要的重要途徑。
首先,領導者應當加強自身對業(yè)務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學習。業(yè)務知識是領導者取得領導權威的重要基礎,隨意性的、違背規(guī)律的領導決策只能在給整個行政管理部門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威脅領導者的個人領導權威,使被領導者對領導者產生巨大的不信任感。以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取得員工的信任、作出合理的決策是領導者獲取領導能力的重要領導藝術形式。
其次,領導者應當通過加強溝通的形式調動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取得團隊內部的知識共享效應,從而形成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領導藝術水平。在我國的行政管理工作當中,領導者往往在年齡和知識結構方面同被領導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使被領導者的年齡優(yōu)勢和知識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領導者的溝通領導水平,調動被領導者參與決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并豐富領導者的個人知識素養(yǎng),從而形成學習型的領導方法,并以此增進領導藝術。
然后,領導者應當打破行政管理部門較為封閉的現實束縛,增強對企業(yè)和其他社會組織的考察,學習這些組織的管理經驗。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組織存在著目的、職能和內部運作結構方面的差異,但是組織的發(fā)展和演進具有共通性的規(guī)律。從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當中借鑒相應的經驗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也可以作為學習型領導藝術的重要內容。
(三)以獲取外部支持為目標,轉變管理形式
行政管理組織和其他組織一樣,都需要獲得外部支持,以實現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企業(yè)組織通過市場價格機制獲得外部支持,而行政管理組織的外部支持難以通過市場取得,組織的實際運行效果也難以通過利潤等指標進行直接的測算。在此背景之下,行政管理組織往往傾向于通過擴大自身的規(guī)模以獲取資源,組織的最終目標和組織的運作過程將出現背離。
在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當中,被管理者服從于特定的制度是管理活動的主要形式。在此形式之下,領導者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所有被領導者對某一特定政策的執(zhí)行能力,而這種政策能否適應外部的需要并不在領導者的首要考慮范圍當中。這將使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組織的目標出現背離,并且可能給其他組織的有效運作帶來負面影響。
在現代公共經濟學的視角之下,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多的公共產品應當成為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目標。了解外部組織對公共產品的需要應當成為行政管理組織領導的核心工作目標之一。公共產品本身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特征強調公共產品不能在形式上限制不同主體的消費,非競爭性則強調增量成本為零的客觀特征。以這些公共產品為核心,對外部組織進行了解,使行政管理部門能夠始終以這些產品為導向,不斷改變自身的構成和運作模式是這一領導藝術形式的核心和關鍵。其結果就是行政部門的功能不斷轉變,獲取的外部支持不斷增加。
三、結語
提高行政領導藝術水平的必要性可以被概括為行政領導活動的規(guī)律性、制度化的行政管理目標和知識經濟環(huán)境對行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等幾個方面。在領導方法上,體現規(guī)律性、尊重制度安排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是提升領導藝術的核心手段。以自身的行動加以示范能夠體現對制度的尊重,不斷以外部支持需要為目標調整運作形式能夠提高組織的活力、減少僵化現象。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強與新員工的溝通,彌補領導者在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方面的弱勢,可以提高行政領導的領導藝術水平,并最終促進行政領導活動適應時代、滿足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1]鄭君瑜.提高領導藝術增強執(zhí)政能力[J].黑龍江史志,2011(19):67-69.
[2]李堃.知識經濟時代領導藝術提升途徑[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2-24.
[3]王珊.淺談行政領導的領導藝術[J].改革與開放,2012(10):126.
[4]高素芬.淺談行政領導藝術培養(yǎng)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2(13):76.
[中圖分類號]C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3-0041-03
[作者簡介]張沙沙(1981- ),女,講師,碩士,從事藝術學、教育學、音樂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