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100)
?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劉亮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100)
摘 要: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本文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心理健康教育趨于形式化、體制不健全、老師專業(yè)水平較低三個方面,指出了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一系列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解決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健康已經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對于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可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也是新時期人才的必備素質.由于大學生在校園的環(huán)境中,心理上沒有完全的成熟,面對較大的壓力時通常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實際的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少數(shù)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為主,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對心理疾病預防有關的知識很少,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作用.
早在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上,就對心理健康做出了明確的標準,共包括智力、身體和情緒的調和,能夠適應環(huán)境.換言之,正常的人際交往中應當做到謙讓,具有足夠的幸福感;在工作或職業(yè)中,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標準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如美國的學者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是能夠認同他人、面對和接受現(xiàn)實、自我觀念積極、具有足夠的主觀經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心理健康標準會存在差異,不同地區(qū)受到社會、文化、風俗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健康標準也不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制定中,應該充分考慮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和經驗,使該標準能夠指導我國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展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國家教育部對學生心理健康提出了統(tǒng)一的目標、方式和形式,但是不同地區(qū)和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開設的課程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心理素質教育、心理衛(wèi)生教育等.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出臺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指導文件,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很多,很多學者認為現(xiàn)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無法滿足教育的需要,應該進行改進,結合具體的實際平時情況,一些高校提出了一些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采用課堂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的教育密切相關,面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生很難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有些高校為了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強課程的考核,學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依靠死記硬背來記住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此來通過考試.這樣的教育方式,顯然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在考試中取得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有些心理素質較差.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改革,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部分高校開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受到課程時間的限制,每個學期只能安排兩個課時的課程,作為基礎公共必修課,通常是夸院系的大課.大量的學生同時上課,學生必然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逃課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上課的學生也經??雌渌麑W科的書,心理健康教育顯然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
3.1 心理健康教育趨于形式化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簡單問題學生可以自行調節(ji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對那些具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近些年我國高校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學生心理問題導致的安全事件,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依靠幾個心理安全事件引起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無法真正的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成型,如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工作發(fā)生沖突時,通常會忽略掉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觀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趨于形式化,教育經費、設施保障等都沒有得到落實,嚴重地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專業(yè)水平較低
通過實際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高校里的心理健康教師很多都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有些是學校管理者兼任,還有些是基層的研究人員.這樣的以思政教師為主的組成,雖然可以發(fā)揮出各自的優(yōu)勢,但是容易將德育工作的方式帶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心理健康與德育工作的差異越來越小.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老師專業(yè)素質較差的現(xiàn)象在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很多教師都沒有系統(tǒng)的接受過心理學知識、咨詢等方面的培訓,依靠自身的經驗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然無法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作用.
3.3 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健全
要想有效地檢驗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不斷地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完善,需要依靠一個科學的評估制度.但是我國高校目前還沒有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和評估體制,這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隨意性的重要原因.一些高校雖然建立了評估機制,但是評估的手段和方式不夠科學、規(guī)范,評估的指標比較單一,無法全面的、真實的反映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況,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1 轉變觀念
21世紀的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才可以積累才能、發(fā)揮才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醫(yī)生,高校和學生普遍重視科學文化素質和政治思想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有學者通過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認為健康的身體、專業(yè)的特長和聰明的大腦是成才的主要影響因素,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會考慮到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也不愿意進行心理咨詢,而利用電話咨詢方式占到70%左右,很少有大學生會面對面的進行心理咨詢.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象必須破除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到自身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等,同時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讓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所有的大學生,而不是少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預防和治療工作.
4.2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建設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要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等部分,在課內外建立一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目前,我國的高?;径奸_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但是有些學校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必修課中,使用的教材多種多樣,很多教材上的知識比較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較差.相關的統(tǒng)計表明,我國公開發(fā)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已經超過了100多種,其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重復性的內容.教材的選擇往往根據任課老師的喜好來定,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因此必須合理地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教育部門應該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結合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國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和課程需要的教材,使得教材具有足夠的專業(yè)性和實用性.
4.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應該包括情感調適教育、認知教育、人格教育、意志力教育、適應教育和人際關系教育,在遇到困難或者問題時學會利用適當?shù)姆潘珊驼{節(jié)方式,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的水平.優(yōu)秀的人才要認清自我、適應社會,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幫助大學生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不斷的完善.校園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大學生進入到社會后都會存在無法適應的情況,因此要讓大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意志力是人特有的心理狀態(tài),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意志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備了足夠的意志力,才能抵住外界的誘惑,最終取得成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讓大學生意識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意志力.
4.4 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教師必須具有足夠的專業(yè)素質.要想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必須提高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選聘中,盡量選擇那些專業(yè)水平較高的老師.這些老師有一定的心理行為矯正知識,有一定的教育經驗,并愿意為學生服務,對于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學院應該開展繼續(xù)教育,請相關的專家開講座,盡量提高老師的專業(yè)水平.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lián)Q代速度很快,大學應該定期的組織教師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心理咨詢的技巧等,在教師中逐漸的形成自學為主、培訓為輔,結合監(jiān)督考核機制,最大程度上保證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4.5 行為訓練法的運用
行為訓練法是將學生的知識轉變成行為,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行為訓練法就是讓學生學會用理論指導實踐,利用相應的程序,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摒棄不良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行為訓練法是一種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讓學生們學會欣賞自己,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敢于堅持自己的立場.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要想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國家教育部門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廣大一線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進行探索.相信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教育的內容、方式、目的等會越來越完善,使大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真正的可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邱小艷,宋宏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1):95-98.
〔2〕裴學進,鄭攀君.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成長路徑與啟示[J].江蘇高教,2014(2):143-144.
〔3〕喻春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 (10):131-132.
〔4〕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48-52.
〔5〕劉衍玲,潘彥谷,唐凌等.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93-97.
〔6〕吳先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2(24):128-130.
〔7〕馬建新.基于儒家思想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J].江蘇高教,2012(6):131-132.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5-0153-02
收稿日期: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