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焱
這些巴西學術界精英都在同一個地方學過中文:OiChina(你好中國)中文學校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法學教授、國際法專家埃萬德羅·梅內(nèi)塞斯有個中文名字叫高文勇,他曾經(jīng)在復旦大學金磚中心任研究員,還受到過李克強總理接見;里約天主教大學博士克里斯蒂亞諾·巴雷托的中文名叫白海濤,目前主修中國古典文學;里約州立大學博士生導師卡洛斯·米拉尼的中文名叫米凱,經(jīng)常組織各種國際會議,與清華大學有著長期合作……這些巴西學術界精英都在同一個地方學過中文:OiChina(你好中國)中文學校。
這是一所民辦的中文學校,校長劉曉娟和女兒王伊立是學校最主要的兩名教師。在全球出現(xiàn)“中文熱”的今天,官方、民辦的各種中文學校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但“你好中國”并未被淹沒,反而吸引了越來越多各年齡段、各行各業(yè)的巴西人來學習。
劉曉娟以前在河北省政府從事外事工作,1993年巴西中部戈亞斯州的一個代表團到河北訪問,由于找不到葡萄牙語翻譯,作為英文干部的她就負責接待,這讓她開始接觸到了巴西。
隨后河北省與戈亞斯州成為友好省州,雙方互訪和往來都開始頻繁,劉曉娟還被派到巴西工作半年,并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葡語,慢慢地,她愛上了巴西。1997年她受邀到巴西后就留了下來,繼續(xù)從事外事交流工作。此后,她創(chuàng)辦了巴中國際交流中心,繼續(xù)為國內(nèi)和巴西的代表團、考察團做橋梁工作。
在工作中,她越來越感到語言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有不少巴西朋友想學中文。于是劉曉娟就在工作之余教一些巴西朋友漢語,幾年下來,已頗有教學心得。2007年,她決定開辦一家中文學校。
“你好中國”學校的雙語教材都是劉曉娟自己編寫的。雖然市面上有不少教材,但不少都是用葡萄牙語講解的,巴西人看起來有困難;還有一些是從其他語言的教材翻譯過來的,并不適合巴西國情。劉曉娟堅持認為,教材必須讓巴西人能看懂,并且以他們喜愛的方式編寫才可以。
一般說來,使用這套教材,學完第一本書之后就可以獨闖中國了。巴西碳協(xié)會會長路易斯是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他僅學了10個月,就到中國參加國際會議,會上自己的PPT和演講都是中文,讓會場上來自韓國、日本的各國代表都非常詫異,而正是由于他的成功演講,也為巴西爭取到了舉辦下屆會議的機會。
小姑娘朱莉從13歲開始就在“你好中國”學習,每周一個晚上兩個小時,4年下來學完了第二本書。剛剛過去的假期,讓她帶著父母去中國旅行,全部機票、酒店都是自己在中國網(wǎng)站訂購的。
學校通常會有100多名學生,劉曉娟不但能夠叫上每一名學生的名字,連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非常清楚。
學生們叫她“中國媽媽”,劉曉娟說,“我這個‘媽媽是個貨真價實的‘中國式媽媽,因為我對他們在學習上要求很嚴。如果作業(yè)沒有做,我會跟他們發(fā)火;在課堂上,不但要求他們會說,還要求會寫,而且字要寫得漂亮。”要知道,巴西的學校從小都不要求孩子寫字非常工整,大部分巴西人寫字紙是歪著的,更不用提書法了,而“你好中國”學校學生的漢字寫得可都是整整齊齊的。
本刊記者春節(jié)期間去參加“你好中國”的年會,非常詫異的是,竟然在請柬上注明的開始時間前,巴西學生都已經(jīng)到了。因為在巴西,遲到是司空見慣的,不但平時聚會遲到,就是總統(tǒng)舉行的記者會或者大型國際會議、賽事,都很少有按時開始的。劉曉娟說,“你好中國”的第一節(jié)課就會教給學生,不能遲到,“其實這些都是對中國文化最自然的宣傳?!?/p>
巴西人都喜歡玩,學校就盡量讓學生在玩兒的過程中學習。猴年春節(jié)期間,學校的年會簡直就是一個大課堂。
“大家新年好!下面我的講話需要一個翻譯,誰來幫個忙?卡米拉你來!”校長致辭一上來就是考試?。 罢Z言是文化交流的橋梁,隨著中國和巴西兩國關系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巴西人開始學習中文……”卡米拉用流利的漢語進行翻譯,劉曉娟給她豎起了大拇指。在接下來的發(fā)言中,劉曉娟又換了幾名“翻譯”,并偶爾指出他們翻譯中的瑕疵。
劉曉娟的女兒王伊立高一時從中國來到巴西,高中畢業(yè)以全系第四名的成績考上了巴西重點大學里約州立大學。
在大學期間,她開始幫助媽媽的國際交流中心進行翻譯工作,實戰(zhàn)鍛煉加上刻苦鉆研,很快就具有了同聲傳譯資質(zhì)。2014年習近平主席參加金磚峰會并訪問巴西、2015年李克強總理訪問巴西期間,王伊立都參加了翻譯工作。
大學畢業(yè)后,王伊立做了媽媽的幫手。接手中文學校的事業(yè)時,媽媽送給她四個字——“腳踏實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給學生上好每一堂課,不能因為外面的事情多而遲到、曠課,“為人師表”是作為教師的基本準則。
就這樣一步一步,中文學校已經(jīng)走到了第十個年頭。不少畢業(yè)生從事了與中國有關的工作。19歲開始在“你好中國”學習的托尼,大學畢業(yè)后在里約市中心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由于會中文,頗受上級重視,現(xiàn)在已經(jīng)專門負責中國業(yè)務了;在“你好中國”學習中文的塔瑪拉,是中國駐里約總領館的雇員,領館的工作人員都說,這是他們最得力的一名當?shù)毓蛦T,因為她一直記得去應聘的時候劉老師告訴她的——一定要以中國人的方式思考、工作,不能懶散。
近年來,巴西全國開設了不少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也有其他中文學校。但劉曉娟說她絲毫沒有危機感?!笆紫?,有競爭才有發(fā)展,我會認真審視自己學校的優(yōu)缺點,努力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走下去;其次,不少人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只要是中國人都可以去教中文,但事實上教學也是一門學問,要教外國學生,就首先要了解當?shù)氐奈幕?,了解巴西人的興趣、習慣,沒有長期的積淀是很難做好的?!?h3>讓巴西人真正了解中國
語言只是工具,“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才是學校的目標。劉曉娟認為,怎樣正面宣傳中國,這不僅是中國政府要做的事情,也是所有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一對父子在“你好中國”中文學校同一課堂上學習中文
2014年底,一部名為《中國制造》的電影在巴西上映,這是一部講述大量中國商品進入巴西,中國商販與很早就在巴西商業(yè)占有一席之地的阿拉伯人從沖突到和解的電影。劉曉娟和女兒王伊立扮演片中的母女。在影片拍攝之初,劉曉娟對參演非常猶豫,因為她擔心這種輕喜劇電影有可能會丑化中國人的形象,最后導演組承諾,任何有關中國的細節(jié),都會和她們溝通,保證不給中國帶來負面影響。拍攝期間,劉曉娟母女抽空就教劇組人員學中文,到影片殺青,幾乎劇組所有工作人員都會說一兩句中文了。隨著影片熱映,在巴西這個“移民萬花筒”中,華人移民群體也得到了巴西社會更多的關注。
劉曉娟說,巴西人不理解中國人為何這樣勤奮,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后就不一樣了。她記得第一次教學生們唱歌曲“大中國”的時候,給學生講歌詞的意思,講當年中國的屈辱史,以及中國人民是如何擺脫殖民統(tǒng)治、自強不息,最終發(fā)展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地位,好幾名學生聽后竟然感動得哭了。
了解中國的巴西人再去給自己的同胞宣傳中國,效果自然更好。比如高文勇、白海濤、米凱等,現(xiàn)在都致力于中國文化的推廣,為中巴兩國關系作出貢獻,他們是“你好中國”的驕傲。而高文勇從中國回到巴西后,打算繼續(xù)在“你好中國”進修中文,白海濤已經(jīng)在里約的大學里授課,米凱說,他工作特別累的時候,放松的辦法就是學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