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歲菊 李春光 楊程
【摘要】為了研究基于能力為本理念下土力學課程教學應如何進行改革,首先分析了本課程教學中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和我校實際情況,探討了從理論教學、新式教學手段、開放課程、試驗課程和學業(yè)評價五個方面進行提升教學效果,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土力學 教學改革 實踐
【基金項目】北方民族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27-01
土力學是土木工程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既要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提供基礎,還要為培養(yǎng)將土力學知識應用到土木工程中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傳統(tǒng)的土力學課程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少量作業(yè),在加之課內教學實驗。考試評價以課堂講授內容為主,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1-3]。
為適應新時期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同時也為積極響應教育部2010年6月啟動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各高校不斷探索并調整本科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體系的改革[4]。立足北方民族大學的二本院校實際,我校也積極響應改革,修改本科培養(yǎng)方案,并鼓勵老師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精心組織、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土力學》作為土木工程專業(yè)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將理論基礎、試驗與工程應用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探索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工程實踐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1.土力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
以北方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例,與其他高校相同,開課時間為第4個學期。由于今年高校提高通識課教育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地位,專業(yè)課程學分和課時都不同程度的壓縮?!锻亮W》課程的學分為2.5學分,目前課時為48學時,其中理論課32學時,實驗課16學時。該課程的學業(yè)評價模式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yè)和實驗)占30%,期末考試占70%。通過這種模式教學,發(fā)現(xiàn)在土力學教學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理論基礎內容多但學時少。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本科教學中需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缺乏理論的實踐將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理論課時嚴重不足,從而嚴重影響該課程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2)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上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對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重視的。
(3)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很多教師課堂的講授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近年來,關于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制作多媒體課件、增加案例分析及開設綜合性實驗等手段。但是,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等問題,仍沒有較好的解決。
(4)學業(yè)評價方式較落后。對學生學業(yè)的評價方式主要為考勤、作業(yè)、傳統(tǒng)實驗和期末考試四個部分。對于考核的前三項內容,幾乎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是否完全掌握,同時也無法使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能真正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土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目前,教學方式落后,導致學生普遍不喜歡理論學習。因此如何有效的解決理論知識的教學,如何將理論與工程應用較好的融合,是該課程課教學中首要考慮的問題。下面就土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進行探討。
(1)講好緒論課,首先給出諸多與土力學有關的工程案例,使學生清楚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并對課程特點、內容體系以及應用背景有了初步認識。理論部分,要結合工程案例提出問題,引入相關知識,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優(yōu)化,做到難易適度、突出應用進行講解。
(2)基于理論課時普遍減少的現(xiàn)實,利用新式教學手段,如“微課”可將本課程中重難點、易混淆和易錯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程,學生可在課后反復學習和對比。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點,也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開放課程。利用學校基建項目或實習基地的工程現(xiàn)場,進行現(xiàn)場教學。也可聘請工程單位技術人員現(xiàn)場講解,使學生通過開放課程,對理論知識應用有著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土力學是一門以實驗加試驗為基礎的課程,工程應用和試驗是土力學發(fā)展的源泉和檢驗標準[5]。因此,對該課程而言,試驗是教學中一個尤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實驗教學中,對于簡單、基礎的實驗,可讓學生提前預習實驗內容,老師進行抽查檢驗。對于復雜、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老師先講解實驗原理,儀器操作步驟等,由學生自主完成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
(5)基于能力為理念下的土力學評價改革,應合理設置過程評價所占的比重,適當降低終結評價的比重。過程評價由出勤、作業(yè)、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實驗組成,終結評價由閉卷考試組成,其各個評價方式所占比重分值見表1所示。
這種評價的目的主要是增加過程評價的評價方式和分值比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了學生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抄襲作業(yè)、忙于應付考試等現(xiàn)象。通過課程評價改革,使學生從試驗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提升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小結
本文對土力學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本課程教學中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和我校實際情況,對土力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思考和實踐。從理論教學、新式教學手段、開放課程、試驗課程和學業(yè)評價方式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針對學生上理論課不認真聽講及閉卷考試評價分值比重較高的現(xiàn)狀,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適當降低最終評價的分值,增加過程評價的方式和比重,這樣不僅是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又對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兵,唐蓮.土力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42-44.
[2]左明漢,李利,張偉.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土力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1):20-22.
[3]宋勇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土力學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154-155.
[4]湯勁松,陳瑞英,熊保林,等.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的土力學課程教學改革[J].教學研究,2013,36(6):106-109.
[5]余明東.基于工程應用的土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56-59.
作者簡介:
呂歲菊(1976-),女,寧夏隆德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