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學課前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指導,預習后的教學又該如何進行組織,是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從抓好課前預習的“三性”,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以及做實展示交流的“三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兩個方面來論述小學數(shù)學預習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預習先行 有效性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8-046
一直以來,預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一直被教師廣泛運用。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中進行有效的預習指導,預習后的教學又該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本人結合實踐經驗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抓好課前預習作業(yè)的“三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
1.預習設計要有“實效性”
我首先給學生設計了預習卡片,這樣,指導學生預習就有了方向。
從反饋的情況來看,預習卡的內容過于形式化,于是我對預習卡進行了合理地改編,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每一課的具體內容進行靈活變通。如:
從這幾個方面去預習,預習量大,雖然比較全面,但也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深入性研究。于是我又進行了相應調整:
1.閱讀書本P53~55的“認識分數(shù)”,請根據你的理解,制作一個圖形的1/2。(提示:圖形盡量大些、漂亮些,爭取明天能到講臺進行展示。)
2.預習這些知識之后,你有什么問題?
通過實際操作來檢驗學生預習的成果,這樣的預習設計可操作性強。
又如,“數(shù)字的作用”預習作業(yè)。
1.查一查家庭成員的身份證號碼,想一想身份證里每個數(shù)字都有哪些含義?
2.寫一寫:關于身份證號,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請寫下來吧!
3.提一提:觀察這些身份證號碼,你有什么不明白的?看誰思考得深,提的問題多。
4.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shù)字的排列與組合?它們又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預習作業(yè)經過層層改進,逐漸從形式走向實質,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的預習能力。
2.預習內容要有“層次性”
如“比的基本性質”的預習,可設計預習要求:
*星級(要求全體學生完成)(1)自學教材,理解比的基本性質的意義;(2)做幾道比的基本性質的練習題。
**星級(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思考:為什么要0除外?
***星級(挑戰(zhàn)題)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共同點。
通過有層次的設計,不同學生能獲不同的成功體驗,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自然得到提高。
3.預習形式要有“多樣性”
閱讀教材只是預習的前提,長期單調地利用這種形式,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預習形式。如教學“數(shù)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時,可讓學生上網查閱有關圓周率的歷史;教學“百分數(shù)的應用”時,可讓學生通過上網、向家長咨詢、到銀行了解等途徑,了解人民幣各種存期的利率情況,制作成表;教學“小數(shù)的計算整理與復習”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翻閱《課堂作業(yè)本》和《每課一練》,收集典型錯解,分析錯誤原因,歸納出計算方法;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自主動手制作學具,并思考制作時需注意什么問題……只有形式多樣的預習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每一次預習作業(yè)都有所期待。
二、做實課首展示交流的“三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預習后的課堂如何來組織?如何讓預習后的課堂交流更具實效性?
1.預習展示要有“新穎性”
如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教學:
(1)預習情況初步反饋。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要一起研究一類很特別的數(shù),關于分數(shù)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學1/2的寫法、讀法和各部分名稱)
(2)預習情況再次反饋。展示課前收集的學生的預習作業(yè):表示圖形的1/2。(收集的6份作品中有4份正確和2份不正確)
引導學生判斷: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為什么?通過交流,學生深入了解了分數(shù)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的概念”。
通過這樣的展示,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預習展示要有“實效性”
如“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教學:
上課伊始,出示三組數(shù)據,請學生找出每一組數(shù)據的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第一組:34、30、28、24、19、19、16;
第二組:5、7、9、10、10;
第三組:23、21、17、14;
第四組:14、16、16、20、25;
這一組習題把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全部包含在內。在練習中檢驗自己的預習情況,學生覺得很有挑戰(zhàn)性,預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在同學的回答中理解、明白了找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方法。
3.預習展示要有“趣味性”
預習展示的形式不僅要多樣,還要有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數(shù)字的作用”的教學:
(1)引入身份證號碼。出示4條信息“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周小燕,中華醫(yī)學會丹東糖尿病分會委員周小燕,周小燕獲市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周小燕老師被評為模范教師”,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關于老師的信息。
(2)初步認識身份證號碼的信息。交流確定的方法,解讀身份證編碼中的各項信息。
預習的形式如何才能更加豐富、貼切,預習后的課堂如何才能更加有趣有效?這些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得出更適合學生的有效預習方式。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