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良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三國演義》知識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運用芻議
劉玉良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中醫(yī)學是一門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學科,而中醫(yī)藥大學部分大一的學生缺少對此問題的認識,以致難以入門。在《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中利用與醫(yī)學相關的古典文學典故進行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筆者試將《三國演義》中醫(yī)學知識運用于《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具有極佳的教學效果。
《中醫(yī)基礎理論》;《三國演義》;教學
《中醫(yī)基礎理論》(以下簡稱《中基》)是學生進入中醫(yī)藥大學后所接觸到的第一門中醫(yī)課程。是學習中醫(yī)學其它各門課程的基礎。中醫(yī)學是一門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學科。而學生從小受到現(xiàn)代科學教育的熏陶,對中醫(yī)學思維方式的特點知之甚少。為了讓學生在盡快入門的基礎上更牢固地掌握中醫(yī)知識,教師除吃透教材外,還須尋找一些方法來引導思維,提高教學效果[1]。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試將古典文學中與醫(yī)學相關的典故、情節(jié)或醫(yī)案與教學相融合,巧妙引申,靈活借鑒,收到了頗佳的效果。其中《三國演義》中的相關內(nèi)容尤為多用,《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書中的醫(yī)學理論、著名典故、人物語言性格及經(jīng)歷,有許多對今天的中醫(yī)學習、辨證思維還有啟發(fā)意義。
陰陽學說是《中基》課程的開篇內(nèi)容,也是貫穿中醫(yī)學體系的重要理論。但是陰陽理論抽象玄奧,難以理解,需要教師認真巧妙地講解。筆者運用文學典故進行引導,其中《三國演義》中便有一經(jīng)典案例。
在講解陰陽轉(zhuǎn)化知識點時,筆者以“冬至一陽生”一句為例進行深化闡釋。具體以《三國演義》中經(jīng)典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為例進行趣味性引導。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冬季,此時多為北風,鮮有東南風,所以就出現(xiàn)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局面,也就有了諸葛亮借東風的一幕。此處讓學生思考,這東風到底是如何而起。討論后指出:其實不是諸葛亮借來的東風,是因為這一天是冬至,由于“冬至一陽生”,天地之間處于由陰轉(zhuǎn)陽、陰極陽生的轉(zhuǎn)化時刻,自然就會出現(xiàn)東南風。曹操也深知這個道理,如《三國演義》49回中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這樣結合大家熟悉的文學典故中的陰陽奧妙講解,學生會豁然開朗、領會深刻且記憶持久。同理,對學生指出“夏至一陰生”、“子時一陽生”和“午時一陰生”等也為陰陽轉(zhuǎn)化的表現(xiàn)。
在《中基》病因一章中,學生對六淫致病較易理解,對七情致病就顯得困難了?!度龂萘x》中人物有諸多情志內(nèi)傷的典型案例,可謂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其中不僅有各種情志傷及對應內(nèi)臟的例證,而且亦有運用情志相勝進行調(diào)治的代表。
1.七情致病的五行五臟對應及其對氣機的影響教學
中醫(yī)學認為,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內(nèi)臟,按照五行相對應的關系,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并且均有對氣機的特殊影響。可先讓學生對此各項逐一思索,想一想《三國演義》中各自有何對應案例。
(1)怒傷肝與怒則氣上
過度憤怒,迫使肝氣橫逆上沖,可面紅耳赤,或嘔血,甚至昏厥等?!度龂萘x》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可謂人人皆知,周瑜因大怒而病,由于怒傷肝,怒則氣上,肝藏血,氣逆迫血妄行,故周瑜口吐鮮血并昏厥,“三氣”再加上原有的箭瘡方致周瑜于死地。說明了周瑜之死與怒傷肝、怒則氣上密切相關。其實,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不僅僅用激怒的辦法氣死了周瑜,而且在兩軍陣前罵死王朗,也是怒傷肝,情志影響氣機的案例。另外,諸葛亮還用書信氣死了大將軍曹真,這些都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情志教學案例。
(2)思傷脾與思則氣結
思慮過度,易于傷脾,且氣機郁結,使脾失健運,導致食欲不振。如諸葛亮生前似乎無大病,他的人生格言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軍中之事無論巨細,事必躬親,計謀從思而出,思傷脾且思則氣結?!度龂萘x》103回中司馬懿聽說諸葛亮事務繁忙而飲食極少后就斷定其死期不遠,這并非司馬懿知天象、會算術,而是司馬懿通醫(yī)理而已。
(3)悲傷肺與悲則氣消
過度悲憂不僅傷肺,且悲則氣消,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乏力氣短等癥狀。《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于《出師表》中自言“夙夜憂慮”,然“悲憂傷肺”、“悲則氣耗”。故《三國演義》104回乃有孔明“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北砻髌淙黻枤庖烟撍ブ翗O?!度龂萘x》103回孔明聽費祎告之東吳兵敗,“長嘆一聲,不覺昏倒於地?!贝嘶璧姑黠@與悲憂的情志有關,最終導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此例可以向?qū)W生闡釋《中基》中很多情志致病的理論,結合上面一段,向?qū)W生指明諸葛亮絕非一種情志致病,而是思、悲、憂、怒等多種情感交織而成的結果。
2.情志相勝與五行生克的教學示例
與陰陽學說相同,五行學說也是學生學習中醫(yī)的入門性理論,也存在著抽象晦澀的特點。同樣需要舉出通俗易懂、形象深刻的例證予以啟發(fā)。情志相勝療法便是較好的五行教學素材,其便是根據(jù)五行相克理論而以情勝情的治療方法?!度龂萘x》中也有此類例證。如周瑜因火攻無風而憂慮成疾,病倒不起,諸葛亮前往就診,針對其因開出“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方子,周瑜看后大喜,其病霍然而愈。此即為典型的以喜勝憂(火克金)的事例。如此引導,學生的思維會隨著老師的講解馳騁奔躍,上下古今,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對“七情致病”也就容易理解了[2]。
整體觀念是中醫(yī)學的一大特點,其中重要一點即為人與自然的整體性。人體的疾病多有白天較輕晚上加重的規(guī)律,《內(nèi)經(jīng)》稱為“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中午之前,人身陽氣隨自然界陽氣的漸生而漸旺,故病較輕:午后至夜晚,人身陽氣又隨自然界陽氣的漸退而漸衰,故病較重。古代兵法中也注意到了人體和自然界在一日中所存在的同步規(guī)律,如古代戰(zhàn)爭中若攻城必于清晨陽氣旺盛士氣銳利之時進行。如《三國演義》中定軍山一戰(zhàn),法正給黃忠獻計說:“兵書上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所以建議黃忠將兵屯于半山。上午無論夏侯淵如何百般辱罵,只不出戰(zhàn)。午時以后,黃忠見曹兵倦怠,銳氣已墮,多下馬坐息,乃突然殺出,一刀斬了夏侯淵,正是巧妙而成功地利用了人體與自然相應的整體觀念的戰(zhàn)例。諸如此類例證教學,學生自然更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興趣盎然。
肝開竅于目,脾主肌肉,在體合肉。肝為木,脾為土,木克土。肝旺則乘脾。這些知識點均可通過學生所熟悉的《三國演義》中張飛之死一段來講解。張飛手下的兩個士卒想趁張飛熟睡之時將其殺死。可等走近床前時,發(fā)現(xiàn)張飛正怒目注視他倆。這下差點沒把二人嚇死,好在有一人冷靜下來,仔細一看,才明白張飛是睡中露睛。為什么會這樣呢?在此可以讓學生思考討論,然后予以講解:張飛本是一員大將,性格暴烈。肝為將軍之官,大將軍一般肝氣旺盛。正巧此時關公被害,張飛心中郁怒異常,使肝氣更加亢逆無制。另外,他怒中又有悲傷思慮,嗜酒無度,悲則氣消,思慮傷脾,加之年紀已高,自然會有脾虛的病機。張飛的病機可以用肝旺脾虛來概括。肝開竅于目,脾主肌肉,肌肉在眼部則表現(xiàn)為上下眼瞼等肌肉組織。肝旺則二目怒睜,脾虛則睡中眼瞼閉合無力,肝旺脾虛,木盛乘土則出現(xiàn)了張飛睡中露睛這一幕??梢源藶槔龑Ъ顚W生主動運用中醫(yī)理論思悟各種人的生命現(xiàn)象,提高對于中醫(yī)學的悟性。
1.膽量與膽腑性質(zhì)關系啟示
在整個藏象理論教學過程中,均要向?qū)W生指明人的生理功能、體質(zhì)稟賦甚至于性格特點,均是與臟腑形質(zhì)功能密切相關的。比如《內(nèi)經(jīng)》曰:“心氣不足則悲,心氣有余則笑不休。”那么,人的膽量大小是否就真的和膽囊的形質(zhì)有關呢?在向?qū)W生啟發(fā)性提問后,指出《三國演義》中確實有形象有趣的例證,如夏侯杰在《三國演義》第42回長坂坡之戰(zhàn)中被張飛怒吼嚇得心驚膽戰(zhàn),嚇破了膽,口吐膽汁,落馬而死。另外,《三國演義》中記述“姜維膽大如雞卵”,姜維大將軍確實英勇果斷,曾九伐中原,文武雙全,智勇足備,膽量非凡。所以人稱“大膽”姜維??磥砣说哪懽哟笮〈_實與膽的形質(zhì)密切相關,由此也不難理解人的情緒變化和性格特點與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也是不無關系的。
2.膽主決斷與肝主謀略的案例啟發(fā)
肝主謀略,膽主決斷,肝膽互為表里,所以謀略之后當及時決斷,才是肝膽功能良好且相互配合正常的反映。肝膽虛弱則謀與斷不足,肝膽旺盛謀與斷俱佳。若肝氣尚可而膽氣不足,就會出現(xiàn)謀略還可以而不能及時決斷的性格特點或生理機能表現(xiàn),也就是好謀無斷。講到這里,引導同學們想一想《三國演義》中哪一位人物是這樣的性格呢?
《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一段中,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贝酥胁懿訇P于袁紹的評價中,有一句叫作“好謀無斷”。我們在電視劇中可以多處見到,袁紹經(jīng)常在遇到大事征求謀士們意見時表現(xiàn)得無所適從。一會認為這個謀士的建議高明可取,一會又覺得那個謀士頗有見地。但是最終采取誰的建議呢?他馬上又表現(xiàn)得左右為難,久久不能決斷。這正是膽主決斷功能不足的緣故。恰恰在曹操對他的評語中有一句“色厲膽薄”,即袁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嚴厲,其實內(nèi)心膽量是很薄弱的,所以優(yōu)柔寡斷。
胃氣是人體的根本,歷代醫(yī)家均十分重視顧護胃氣,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另外,對于危重病人,不可急進猛補,應該從小量溫和的藥物開始,緩緩調(diào)補。待病人胃氣逐漸恢復,體質(zhì)逐漸好轉(zhuǎn),可以承受濃厚的藥物之時,再予以峻補。否則會虛不受補、適得其反,出現(xiàn)病情加重的不良后果。對于這個理論,可以結合《三國演義》一個典型案例的予以教學。舌戰(zhàn)群儒一段中張昭責問諸葛亮,為什么你出來輔佐劉備后,不但沒有使其發(fā)展壯大,反而更加不如前呢?諸葛亮便巧妙地舉了一個治病的例子。原文曰: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diào)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边@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這個時期的劉備一軍恰如危重之中的病人,不能強行進補,而應該徐進緩調(diào),待胃氣漸漸恢復,方可猛藥急進,大展宏圖。從中不難領悟出:對于危重病人的治療中要注重調(diào)護胃氣并且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總之,《中基》的教學對今后中醫(yī)學的學習至關重要,注重人文思想傳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醫(yī)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意義深遠[3]。它既能賦深奧的理論于淺顯有趣的故事中,使學生易于理解,提高教學質(zhì)量,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zhì)修養(yǎng)。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中醫(yī)學的思維特點;要運用大量的典型的文學典故、醫(yī)案來加深學生的興趣和理解,突出文化韻味和趣味性;另外,注意加強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竭盡最大努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度龂萘x》中的醫(yī)學案例豐富精彩,將其巧妙運用到《中基》教學中,會收到極佳的效果。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將古典文學作品、歷史典故中與中醫(yī)相關的內(nèi)容揉和到中醫(yī)學各門課程的教學中,會起到激發(fā)興趣、引導思維、加深印象和樹立信心的諸多益處。
[1] 呂愛平.論中醫(yī)思維方法及其在《中醫(yī)基礎理論》“三基”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10):190~191.
[2] 伍利民.從講授“七情致病”談古典文學在《中醫(yī)基礎學》教學中的運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2):174~175.
[3] 賈啟艾.文以載醫(yī)、醫(yī)文統(tǒng)一的護理人文教育觀[J].護理研究,2006,20(12):3278~3279.
Dis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Kingdom’s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Liu Yuliang
(Zhejiang Chinses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subject of special way of thinking, where as freshme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are a lack of cognition for these questions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ntroduct and understand.Making use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medical related to educate students can solove this problem in the course of Basic Theroies of Chinese Medicine to some extent.The author will try to apply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It will play a good guidance and be enlightening and have a good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many benefits.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ree Kingdoms’s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Teaching
2016-03-23)
劉玉良(1976-),男,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