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清
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是在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工作環(huán)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不僅使手術室護士的生活緊張、無規(guī)律,而且使手術室護士常暴露于多種職業(yè)危險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護或防護措施不當,會造成各種職業(yè)性損傷,直接影響到手術室護理質量。現(xiàn)將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討論如下。
1 手術室護士的職業(yè)危險因素
1.1 生物因素
感染是手術室護士常見而嚴重的一種威脅。手術室護士經常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如術中的出血、吸痰引起的嗆咳、骨科手術中的敲打均可造成手術室護士眼睛、皮膚、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脅的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艾滋?。℉IV),它們是通過血液傳播的,感染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1.2 化學因素
1.2.1 化學消毒劑
甲醛、戊二醛、過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手術室常見的用于浸泡標本、消毒器械、空氣消毒、物體表面消毒的揮發(fā)性化學制劑。長時間吸入含有高濃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氣或直接接觸戊二醛和過氧乙酸、84消毒液可引起皮膚灼傷、頭痛、頭暈、胸悶、氣促、咽喉干癢、色素沉著等癥狀[2]。甲醛對人體的損壞更大,不僅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職業(yè)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觸更可導致肺水腫,是護士職業(yè)性皮炎最常見的原因。
1.2.2 廢氣的排放
用于吸入麻醉的氨氟醚、異氟醚等可從麻醉機銜接管道處漏出,污染手術室的空氣。麻醉氣體對手術室工作人員有不良的生育結局,還可引起頭痛、脫發(fā)、抑郁、失眠、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等。經常接觸麻醉劑的醫(yī)務人員中,肝臟病、腎臟病和維生素B12代謝紊亂的發(fā)生率較高。另外電刀及氬氣刀所產生的煙霧,骨水泥混合時產生的異味對呼吸系統(tǒng)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3 物理因素
1.3.1 意外損傷
手術配合中常使用銳利器械較多,如刀、剪、針等傳遞頻繁,極易誤傷自己和他人。有報道稱因職業(yè)引起的感染途徑中針刺傷占80%[3]。有資料顯示只需0.004 mL帶HBV的血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銳器刺傷的HIV的感染率為0.3%,HCV為1.8%[4]。
1.3.2 負重傷
手術室護士每天都要將沉重的器械包、敷料包與手術衣包從無菌備品間運送到手術間數(shù)次,必要時還需搬運患者,使手術室護士的體力消耗非常大,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損傷。長時間站立是手術室的工作特點,這樣的特點使得手術室護士的頸椎病和下肢靜脈曲張的發(fā)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1.3.3 噪聲
手術室的噪聲來源于麻醉機、吸引器、高頻電刀、電鉆、電鋸及電話鈴聲、空調聲、各種儀器報警聲、物品儀器移動聲、工作人員的對話和患者呻吟聲等。噪聲可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交流,導致精力分散,影響手術關鍵時刻的注意力。噪聲的生理影響是全身性的,它可使白細胞增多,網狀內皮系統(tǒng)改變,導致血管收縮,使心率和血壓升高。長時間在噪音環(huán)境中工作,可出現(xiàn)頭痛、失眠、聽力下降等癥狀。
1.4 心理因素
1.4.1 工作壓力
由于手術室每天的工作量比較大,急癥手術也比較多,護士每時每刻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特別是遇到危重患者搶救時,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1.4.2 社會壓力
隨著新聞媒體的報道,患者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yī)療糾紛逐漸增多,社會的歧視和工作待遇低也給護士帶來一定的壓力。
2 防護措施
2.1 生物因素的防護
為了避免生物感染,術前必須了解手術患者的病史;常規(guī)做好HBV,HCV和HIV檢查,急診患者應按陽性處理[5];進行各種操作時要帶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后應及時有效的洗手;操作期間如果身體或衣服有可能被污染,應穿塑料圍裙;配合骨科、顱腦、肝臟手術時戴防護眼鏡;必要時注射疫苗以增強抵抗力,防止交叉感染。
2.2 化學因素的防護
2.2.1 化學制劑的防護
手術室護士要掌握各種消毒劑的正確配制和使用方法,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強化自我防護意識。用甲醛、酸性消毒液熏蒸房間時應戴好防護面具和帽子口罩,配制標本固定液或接觸戊二醛時應戴好橡膠手套和防護眼鏡,防止濺入眼中或吸入。
2.2.2 廢氣排放的防護
使用吸入麻醉時,首先檢查麻醉機管道是否密閉,盡量使用比較精密的麻醉揮發(fā)罐,減少用藥量,在麻醉機上建立清除麻醉廢氣系統(tǒng)。層流手術室可采用麻醉廢氣排放系統(tǒng)??照{選擇安裝無復循環(huán)式。使用電刀時所產生的煙霧應及時用吸引器吸盡。
2.3 物理因素的防護
2.3.1 意外損傷的防護
改變直接傳遞器械的不良習慣,加強與手術醫(yī)生的溝通,選擇一種更安全的傳遞方式,如把刀、剪、縫針直接放在固定位置,醫(yī)生自己取,用后護士用彎盤收回,或直接用彎盤傳遞,這樣可有效避免誤傷自己和他人。注射器用后及時將針帽套上。銳利器械與其他器械分開放置,清洗時先將刀片、縫針取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布巾鉗鉗端閉合可減少意外損傷的發(fā)生。一旦受傷應立即擠出少許血液,并在流水下持續(xù)沖洗1min后用碘伏、乙醇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陽性須立即注射高效價抗HBV免疫球蛋白500 mg,1個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檢查。
2.3.2 負重傷的防護
加強搬運技巧,掌握相關的力學原理,運用省力的搬運方法。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長時間站立時要經?;顒宇i部和腿部,預防過久站立及走動產生的危害。
2.3.3 噪音的防護
手術室在設計時盡量采取防噪音措施。及時淘汰陳舊儀器設備,選擇噪音小,功能好的先進設備和儀器,并且定期檢修。推車等活動部件上要定期上潤滑劑。工作人員要做到說話輕、操作輕[6],術中盡量減少人員進出次數(shù)和頻繁走動。
2.4 心理因素的防護
手術室護士要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克服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的最佳工作狀態(tài)。此外,護士還要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514.
[2]單禮合,趙泌,李新遠。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0:553.
[3]王方。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09212.
[4]戴青梅,王立英。醫(yī)護人員職業(yè)性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32534.
[5]郭莉。艾滋病醫(yī)源性傳播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819820.
[6]李華萍。手術室護士職業(yè)安全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