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行
【摘要】 目的 分析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術效果。方法 110例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隨機分成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實施前路減壓手術治療, 對照組實施后路減壓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 后凸角度都有明顯變化。末次隨訪治療組后凸角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圍術期參數對比得出, 對照組手術時間及流血量均優(yōu)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對切口引流管留置時間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兩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均未出現并發(fā)癥現象。結論 治療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兩種手術方法都有較好療效, 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采取合適的手術方法, 來提升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 無神經癥狀;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建筑業(yè)和交通運輸的發(fā)展腳步也不斷向前, 胸腰段脊柱的傷害越來越多, 其中爆裂骨折最為多發(fā)[1]。在醫(yī)學研究中, 對有神經壓迫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手術方法得到認同, 但對無神經癥狀的患者, 在研究和治療方面仍存在較多的分歧。本院選取2012年4月~ 2014年4月收治的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 根據不同癥狀采用不同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效果較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 隨機分成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36.0±10.5)歲;治療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22~64歲, 平均年齡(34.0±10.4)歲。入選標準:骨折椎體第12胸椎、第11胸椎骨折, 第11腰椎和第3腰椎骨折, 排除患有神經性損害癥狀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椎體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治療組 治療組采用前路減壓手術治療。 實施前路植骨, 再集合內部的固定融合術。前路內固定植入物應慎重選擇, 選擇標準:側面低結構須光滑、簡單, 置入過程應方便簡潔, 釘板和釘棒穩(wěn)固牢靠。①底結構側面光滑可避免血管以及相鄰臟器發(fā)生侵蝕和摩擦;②簡單的結構可以更方便的置入, 節(jié)省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手術帶來的風險;③釘板和釘棒結構穩(wěn)固, 可以避免植入骨中的螺釘脫落, 大大降低手術失敗率。因此, 具有較為光滑的低結構側面、各組織之間相容性較好、不影響檢查和CT診斷、結構簡單方便置入、安全可靠可調節(jié)、鋼板以螺釘可以鎖定骨組織界面, 可對植骨融合器實施加壓, 這些條件為最理想的選擇, 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 進而提升手術成功率。
1. 2. 2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后路減壓手術治療。對患者采取段階段錐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 螺釘為6.0 mm, 手術鏈接棒同為6.0 mm。如果手術前對患者進行CT診斷和檢查, 確定無韌帶損傷, 可以使用器械結合韌帶張力來移動骨片, 如果韌帶有斷裂現象, 則應通過對外側位置進行探查, 同時實施減壓, 采用敲擊骨片的方法使其復位。對照組患者均采用異體骨進行融合。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通過對患者的隨訪得出數據, 平均隨訪22個月。最后對患者的后凸角度進行檢查和判定。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 后凸角度都有明顯變化。對照組手術后患者的后凸角度比手術前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末次隨訪與手術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手術后及末次隨訪時, 患者的后凸角度均明顯低于手術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末次隨訪后凸角度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從圍術期參數;對照組手術時間為2.0 h, 流血量為195 ml, 而治療組手術時間為3.2 h, 流血量為350 ml, 對照組手術時間及流血量均優(yōu)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對切口引流管留置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兩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均未出現并發(fā)癥。
3 討論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最為常見的骨折之一, 發(fā)生的病理較為復雜, 較容易導致脊髓損傷和脊柱移位, 嚴重則出現殘障病癥[2, 3], 因此尋求胸腰椎爆裂骨折更好的治療方法成了醫(yī)學界研究的重要熱點。目前治療此病癥最重要的方法是手術治療, 研究中發(fā)現在對胸腰椎爆裂骨折進行后路減壓手術的實施過程中, 流血量和手術時間都明顯低于前路減壓手術, 治療效果更佳;但對于植骨而言, 前路減壓手術則優(yōu)于后路減壓手術的治療。前路、后路減壓手術采用的內固定都是在損傷椎體相鄰處進行的螺釘置入, 再進行固定、減壓, 最終達到植骨融合的目的。但患者手術時機、發(fā)生骨折的類型以及手術器械的不同, 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的成功率。有時器械矯正過度, 骨折復位前出現松質骨現象, 就影響術后固定的穩(wěn)定性, 會出現并發(fā)癥的可能[4]。所以手術前應保證器械的正?;?, 手術時機的最佳化, 病情診斷的具體化。
研究發(fā)現, 對于植骨而言, 治療組可以減少患者角度的丟失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圍術期參數來看, 對照組手術在手術時間和流血量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術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時間比較, 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治療無神經癥狀的不穩(wěn)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前路減壓手術和后路減壓手術都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在治療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采取應對措施, 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郭曉輝, 劉蘭澤, 逯強, 等.后路三柱重建技術在嚴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3, 23(11): 1035-1037.
[2] 黃明光, 殷海東, 趙洪斌, 等.傷椎置釘短節(jié)段固定結合經傷椎椎弓根椎體內植骨治療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探討.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29(8):1325-1327.
[3] 張林林, 楊惠林, 姜為民.短節(jié)段固定聯(lián)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1, 21(2):161-163.
[4] 趙繼榮, 朱換平, 張紹文.自制C形椎管內骨折復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術中的應用.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2, 22 (12):1077-1083.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