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善海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因為,教育是一個國家未來的保障。其中,教育不單是教授學生各種專業(yè)的技術和知識,還有學生心智和思想的培養(yǎng)。而思想品德教學,則是學生未來正確使用自己擁有的知識的根本保障。只有德與智的全面成長,才是可以讓學生適應未來世界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才可以真正的投入到祖國經(jīng)濟和文化的建設發(fā)展中去。
【關鍵詞】新課程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13-01
新課程是根據(jù)新課改教育理念而制定的課程內容,其目的是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老師教學為中心、過于重視結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真正積極的參與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初中學生,正處于心智快速成長的時期,在這一階段,是引導和培養(yǎng)其思想的關鍵所在,但由于農村和城市的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農村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也相應的要有所改變。
一、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人文特征的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在中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對自身農業(yè)的發(fā)展和新農村的建設工作越來越重視,成功讓很多農村擺脫了生活溫飽的問題,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和提升,但與沿海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別。在農村初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原因可能基本相似,為了未來擁有更加理想的生活,但于此同時也有部分初中學生,因為自身以往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的種種問題,造成對于學校的教育并不是特別重視,特別是思想品德這種不能直接涉及到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學科。不少農村的初中學生會感覺思想品德教學與自己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生活聯(lián)系并不十分密切,自己以后只要掌握一種技術或繼承家里的農業(yè)工作,可以保障生活即可。因此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并不大,只抱著應付老師教學的想法在學習。而這種想法,自然會影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參與度,并且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的影響變得很悠閑。
(二)教學理念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農村的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和老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目的上有著根本上的錯誤,校方和老師最關心的只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和自己的工作效果,從而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教學內容和方式,只是單一的講述了教材上的文字內容,其目的和內容針對的也是讓學生如何取得較高分數(shù)。這就造成了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內容生硬、枯燥,因此學生會認為學習思想品德只是一個形式,加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農村初中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會認為思想品德課程和包含的知識、思想并不重視,從而輕視思想品德,從而忽略了思想品德知識所闡述的現(xiàn)象與道理,令思想品德教學本身的可探究性消失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最終結果會出現(xiàn)兩種結果,一是未來從事與思想品德知識相關的工作,二是通過對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讓自己的思想和心智可以更加健全的成長。但部分校方和教師因為教育觀念和方式方法的存在的問題,就會令思想品德教學失去實際意義。
二、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方式
(一)平等與實際的思想品德教學
人的職位雖然有高低之分,但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分。有的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會因為其學習成績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這樣首先就違背了思想品德教學的意義。因此,在農村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做的是一視同仁,無論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家庭背景存在的多少差別,在懲處和表揚時,都應保持一致。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可以自由、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其他的課堂上,學生會因為自身對該學科的理解程度不同,發(fā)言的積極性就會不同,而在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以用故事與知識結合的方法令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以實際的故事、具體的人物來表達思想品德課程的知識點。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應當盡量生活化,而不是單純的講理想和講理論,可以結合初中學生喜歡的故事類型與現(xiàn)在最熱門的話題,先要調動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的接受度,令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因為任何教育,學生如果是被動、消極的學習,都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只有在一個感到自由平等和受到尊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才可以打開心扉,真正的學習和接受思想品德教學,從而讓這種教育為學生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為人師表
想要讓農村初中的思想品德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最重要的為教育者本身要擁有正確、健全的品德,如果從事思想品德教學的老師,自身的思想和人格都有問題,學生又怎么會信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人類自小時候就會開始模仿周圍的一切事物,而模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或其他的成年人,學校老師的日常行為自然也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作為老師,最重要的除了自身掌握的知識,還有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耐心和溫柔是老師除了嚴格之外應有的基本素質。有的思想品德老師過于情緒化,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學生沒有耐心,而且容易拿學生撒氣,老師在發(fā)怒的時候,其面目自然會讓學生感到丑陋和恐懼,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老師產(chǎn)生不信任甚至是厭惡的感覺,思想品德教學也自然不會被學生所接受。所以,老師在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情緒有一個良好的控制是必要的,同時自己也要真正參與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中,老師自己不單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以此讓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不單是在學校里或在某一節(jié)的課堂上,而是他們未來、終生需要學習的事情。
(三)及時的與家長溝通
很多農村的家長,雖然很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但對于思想品德的學習重視度卻明顯的不足。但家長的行為和思想,卻直接影響了與自己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因此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想要實現(xiàn)有效化的目的,老師還要改變家長的思想,及時的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校方也可以思想品德教學為核心的家長會,讓農村初中學生的家長認識到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性,做到家與校的雙管齊下,令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語
雖然現(xiàn)代農村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但根據(jù)發(fā)展和地域的不同,仍存在種種問題,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意對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變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陳偉.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1期:135+145
[2]張漢忠.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22期: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