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新/深圳市寶安區(qū)濱海小學教師
?
做教師 當盡力
李意新/深圳市寶安區(qū)濱海小學教師
我的小學時光在一所村小度過,二十多年前的村小,矮小的平房,昏暗的教室,簡陋的設施,尤其是師資緊缺。校長加教師共六人,無一人從正規(guī)師范學校畢業(yè),學歷最高的校長也只是初中畢業(yè),影響我至深的洪老師便是其中一位。洪老師,身材矮小,僅有的少量頭發(fā)不足以遮蓋他頭頂?shù)哪瞧翱盏亍?。他有著悅耳洪亮的嗓音,說起話來抑揚頓挫,引人入勝,走起路來如一陣風,只要聽到他腰間別著的那串鑰匙發(fā)出的急促叮當聲時,我們就知道他來了。
洪老師是我六年級時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他上課非常有意思,講授任何教學內容都能搭上有趣的故事,幫助我們加深理解和記憶,最讓我難忘的還要數(shù)他的作文講評課,以及他為了讓我們不再害怕寫作文所做的一切努力。每到作文講評時間,所有同學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豎起耳朵、認真傾聽。原因就在于,洪老師不僅細致入微地批改每個人的作文,還會在作文講評課上一一進行點評,一個也不會落下。點評的方法并無過人之處,就是把寫得好的作文讀一讀,但與其他老師不同的是,即便是寫得不怎么好的,洪老師也能“骨頭里挑雞蛋”,挑出那么一兩句相對較好的,邊讀、邊分析、邊肯定。有時候,他甚至會把寫得特別精彩的作文寫在黑板上,帶著我們一起學習。
一次作文課,洪老師要我們回憶自己的暑假生活,我當時寫的是《我來到祖國的南大門——廣州》。幾天后的一個下午,洪老師抱著一摞作文本走進教室,放下本子,什么話也沒說,只是把黑板仔細地擦了又擦,確認擦得很干凈了,踮起腳尖在黑板的最頂端寫下了我的作文題目,并在題目的下方板書“作者:李意新”,接著便是我那篇作文的內容。洪老師的板書工整漂亮,板書的速度也很快,他板書時頭頂那幾縷遮蓋“空地”的頭發(fā)有節(jié)奏地晃動著,這一幕永遠地定格在我內心深處。不一會兒,板書完了,洪老師便開始講評,哪里寫得好,哪些遣詞造句值得學習,一一用紅色粉筆劃出。時至今日,那篇作文具體精彩在哪兒,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這樣的講評確實給了我莫大的鼓舞,讓我的寫作興趣大增。自那以后,老師上午布置的作文,我一般當天下午放學就會寫完上交,周五布置的作文,我周六就會寫完,并想辦法提前交給家在村子另一頭的洪老師,因為我希望他能第一時間批改我的作文,希望周一上課時就能看到他在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紅色批注。
如果光有寫作而沒有閱讀,寫作就如無源之水,洪老師當然深知這一點。但是,我們當時的閱讀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別說圖書館,就連課外書都找不到幾本。怎么辦呢?洪老師便把自己在報刊雜志和書上讀到的好文章印給我們閱讀。洪老師采取原始的手刻板印刷,先把文章的內容刻在一塊板上,然后涂上印油印刷,刮一次板子只能印一張。每個周五下午放學后,我們都會排隊到他辦公室門口領一張閱讀材料,洪老師坐在辦公室門口一邊刮,我們一邊領,剛剛印出來的材料印油未干,帶著一股濃濃的印油味,同學們需雙手撐著那張紙邊走邊晾,那一路走一路晾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在洪老師的引領下,我們從害怕寫作文到不怕,最后到愛上寫作文。后來,我們上初中了,洪老師時常關心詢問我們在中學的情況,得知我和另外兩位同學的習作參加市級比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洪老師非常引以為豪,并讓我們把作文抄一份給他,他要讓學弟學妹們學習。再后來,我上高中了,上大學了,讀研究生了,與洪老師的聯(lián)系也漸漸少了。
工作后,有一次回鄉(xiāng)看望祖父時遇到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洪老師,談話間得知他又回到我們那所村小任教,我們那個小山村師資依然緊缺,無奈,洪老師只好又回去代課。上一次回鄉(xiāng)時,得知洪老師終于真的退休了,但迫使他離開不舍的講臺的是他得了白內障,只能離開他耕耘了近50載的崗位。
洪老師一生奉獻在教育崗位上,他身體力行了六個字:做教師,當盡力。作為一名僅有初中文憑的村小語文教師,洪老師完全可以因為條件所限或自身素質而對任何教學結果心安理得,但是他卻想盡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洪老師盡心盡力為學生所做的一樁樁、一幕幕早已定格在我心中,是我永遠追隨的榜樣。
做了教師的我,
每當遇到問題時,都會想起洪老師。我時常暗暗地問自己: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我物盡其用了嗎?面對學生,我盡力了嗎?帶著這樣的信念,面對學生、面對工作,我也總能發(fā)現(xiàn)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相信,我對學生盡每一份力,都可能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