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鋼 陳 三
(湖北理工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
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學信息化發(fā)展探索*
余 鋼 陳 三
(湖北理工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轉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應加大教學信息化的建設和研究力度。文章指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信息化存在著管理思想和手段較落后、師生信息化理念和素養(yǎng)不高、資金投入不足、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及管理滯后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文章對湖北理工學院一段時期以來在教學信息化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教學信息化
黨的十八大五中全會在《十三五規(guī)劃的建議》中指出,“要引導一批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隨后教育部、財政部、發(fā)改委聯合下發(fā)《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轉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改革,推動信息化教學、虛擬現實技術、數字仿真實驗、在線知識支持、在線教學監(jiān)測等廣泛應用?!薄兑庖姟吠瑫r要求轉型高校應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如要求實習實訓的學時應不少于總學時的30%。
在轉型發(fā)展背景下,教學信息化正在成為地方本科院校內涵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推手?!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學信息化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高校整體辦學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標志[1]。
受各種條件制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信息化發(fā)展之路并不平坦。在當前日益迅速發(fā)展的以MOOCs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等為代表的國際國內教學信息化浪潮面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信息化建設在理念、投入、平臺建設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滯后和差距。地方本科院校同時面臨著轉型所帶來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例如:如何彌補因實習實訓學時增加所帶來的課堂教學學時的不足?學生在課外、校外學習時的教學工作如何開展?實習實訓資源不足如何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
高校教學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高校基于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構建和完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并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組織和管理,使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實現信息化[2]。當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信息化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思想和手段較為落后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信息化發(fā)展難點,首先是教學管理人員在整體觀念上還沒能完全適應現代教育的發(fā)展,還不能夠全面地從戰(zhàn)略高度來思考并重視教學信息化建設問題,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觀念,認為教學信息化就是辦類似廣播電視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成人遠程教育等。其次,還沒有能夠形成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促進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規(guī)劃、管理體系和建設標準,這直接造成了教學信息化過程中缺乏條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入產出比不高等問題。尤其是大多數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獎勵、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們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意愿和積極性不高。第三是缺乏相應組織和人員保障,主要表現在沒有專門、專業(yè)的管理機構或機構不健全,專業(yè)管理和技術支持隊伍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專業(yè)素質不高等。
(二)師生信息化理念和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多數教師雖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但總體而言,信息化意識欠缺和應用層次不高。具體表現在,大多數教師不能將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方法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大多停留在簡單應用層面上,授課時主要借助PPT課件,多媒體設備只是作為演示工具,課程內容缺少靈活性、交互性[3]。而學生在線學習的意識和自覺性也是教學信息化推進的重要瓶頸,雖然當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通過信息化技術開展學習活動的氛圍仍然欠缺,大多數學生沒有能夠將個人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主要用于學習活動。同時,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源層次的不同,與重點高校相比,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
(三)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國家高等教育投入向部屬高校和重點高校傾斜非常明顯,以2012年的生均支出為例,部屬高校為46 518元,地方高校只有20 008元[4]。與之對應,地方本科院校年度信息化建設投入自然受到了限制,2008年“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課題組”對中國高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調查結果顯示,211和985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投入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近3倍[5]。投入不足導致了地方本科院校在信息化基礎條件上滯后明顯,以校園網主干網帶寬為例,根據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組織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2011年,大多數211高校校園網的主干帶寬達到了萬兆,而地方院校大部分還在千兆以下[6]。另外,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至今尚未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移動學習也就缺乏基礎支撐。
(四)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及管理滯后
事實上,教學信息化的首要目標應是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為高校學生打造一個以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起步普遍較晚,少部分甚至沒有建設,因此網絡教學尚處于較低層次。網絡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優(yōu)質師資的不足也制約了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本科院校網絡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加上缺少專業(yè)隊伍的管理,網絡教學平臺在運行時,常常會有網絡擁塞、故障頻發(fā)或經常遭遇到網絡攻擊等問題,影響了學生正常使用網絡學習,嚴重時將導致學生在線學習的興趣和持續(xù)關注度下降,對教學信息化的持續(xù)推進造成了嚴重阻礙。
湖北理工學院是列入湖北省首批轉型試點高校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教學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大投入,于2014年底開通網絡教學平臺,截止到2016年5月初,總訪問量近300萬次。以平臺為基礎,學校采用多種形式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同時積極開展以教學信息化為手段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教、學、管、考、督、評”的“六位一體”的完整信息化教學體系。學校通過在2014、2015級兩個年級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軍事理論課”等課程中廣泛開展網絡教學活動,已經在全校低年級學生中初步形成了網絡教學的良好基礎和學習氛圍,為后續(xù)教學信息化的推廣應用和信息化教研教改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同時,湖北理工學院嘗試通過教學信息化破解轉型發(fā)展中的一些難題。例如,通過增設網絡學時、網絡學分緩解課時和師資的不足;通過增購虛擬仿真實驗設備以解決實驗資源不足等。
(一)信息化意識提升是關鍵
提高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的思想水平是教學信息化建設順利推動的關鍵。為此,學校廣泛開展了學習和培訓活動。一方面,邀請校內外教學信息化專家講解概念、輸送理念、傳遞意識;另一方面,組織已經取得信息化教學效果的一線教師,從教學課程規(guī)劃、教學設計、內容組織、授課技巧等方面進行經驗傳授。為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還設置了專設機構和人員對全體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輪訓,同時要求各教研室開展教學信息化的專題教研活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信息化意識的提升,一是使教學管理人員自覺將信息化建設作為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政策、資金、資源、思想等環(huán)節(jié)上起到引領作用;二是使教師們可以主動學習和接受與信息化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用包括網絡教學平臺在內的技術設備,構建新型課堂和教學關系,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去變革課程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思維模式和思考習慣;三是使學生積極主動接受并適應網絡學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養(yǎng)成在線學習的新習慣,形成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
(二)管理創(chuàng)新和組織保障
信息化建設必須上升到高校建設的戰(zhàn)略層次,設置專設機構和人員,明確其地位和工作職能。為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fā)展,湖北理工學院撤銷了現代教育中心,重組設置了信息化建設管理處,統(tǒng)一規(guī)劃、管理、審核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為滿足教學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信息化建設管理處配備專設機構和人員,負責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審核、采編,以及視頻課程的攝錄、剪輯等工作。同時教務處和教學院也配備了教學信息化的專兼職人員。
在教學管理上,學校以構建“教、學、管、考、督、評”一體的完整現代教學信息化體系為目標,將教學信息化工作納入到教學院(部)工作目標予以評價和考核。學校為適應信息化教學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管理手段和方法。
1)積極推廣無紙化考試。從2010年第一門課程采用無紙化考試開始,先后在“計算機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軍事理論課”等十余門課程上實現了無紙化考試。
2)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設置網絡學時和網絡學分。學生可以通過一定時長的網絡學習和在線作業(yè)、測試、考試,獲得相應學分。同時,學校制定《重新學習制度》,規(guī)定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重修課程。
3)保障教師在網絡教學上的投入。增加了網絡教學環(huán)節(jié)后,學校除了在網絡課程建設上予以資金支持外,還積極完善相關制度以保證教師的積極性,明確規(guī)定在課酬和職稱評定上有所傾斜。
4)改革教育教學評價手段。教學體系中增加網絡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需要在考核評價方式上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學校對在線作業(yè)、考試的成績認定做了相應要求;開通了督導賬戶,教學督導人員可以在線定期檢查課程建設、在線教學等相關情況。在課程評價方面,學校引進了質量評估體系,并開通了手機評教系統(tǒng),實現了課程的全方位評價。
5)設立精品開放課程淘汰機制。為解決原精品課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所有原省級、校級精品課按照新的標準在網絡教學平臺重新建設,并重新參評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獲評的精品開放課程,每年度審核一次,學校設置“紅黃牌”制度予以優(yōu)勝劣汰。
(三)平臺和資源建設
地方本科院校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投入和資源建設上應量體裁衣。軟件在選擇時不應求全,應以實用為主;由于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技術方案應以選擇成熟方案為主,減少維護工作量。目前市場上的商業(yè)網絡教學平臺功能都比較齊全,而且采用了模塊式銷售策略,因此在資金相對緊張時,可以采用分批投入的模式。湖北理工學院選擇的是當前高校中使用率較高的網絡教學平臺產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選擇性地購進了最急需的基礎模塊和教學功能模塊,如進階式學習、PBL等模塊,以滿足教學實際需求。
在資源建設上,學校采用了開放的態(tài)度,除自建外,采取外購、合建、外鏈等多種方式引進課程資源以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外購”即向課程資源提供商采購,根據自身需要少量采購;“合建”,一是與廠商共建資源,二是參加網絡課程聯盟,共享資源;“外鏈”即鏈接網上免費資源,如MOOCs、國家精品資源課程網等公開課資源。但由于網上免費的資源數量太多,因此需要收集整理網絡資源并及時更新,再列表、分類提供給師生查閱。
在自建資源時,學校注重樹典型、抓質量、強資源,通過建立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典型性、示范性的網絡課程,作為全體教師效仿的目標。從長遠來看,課程建設成熟后還將面向全社會開放,發(fā)揮學校的社會效應并擴大自身影響,把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課程打造成在地方有一定影響力的課程和MOOCs品牌。特別是服務于地方產業(yè)、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教育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遠程優(yōu)勢。另外,資源建設中要高度重視網絡課程質量,對其中的視頻、文字等資源內容檢查把關。
(四)教學研究和課程整合
當前國內外廣泛開展了以教學信息化為基礎的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工作,尤其以翻轉式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為重點。以美國為例,翻轉式學習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美國數字化教育中心(The Center for Digital Education)2014年底調查發(fā)現,全美有29%的高校教師正采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活動,另有27%的教師計劃在一年內采用[7]。國內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對教學信息化促進教研教改也非常重視,典型案例不斷推出。
地方本科院校應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翻轉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改造傳統(tǒng)教學課堂,通過空間、時間上的延伸為學生提供全時空的學習環(huán)境,為轉型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教學手段。湖北理工學院在教學理念上倡導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協作式學習、非正規(guī)學習、自主式學習、研究型學習等多種方式,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思路。這樣既發(fā)揮了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同時,學校還積極探索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學生外出實習實訓期間,實現遠程教學和實習實訓指導的教學方法。
(五)實踐教學信息化工作
地方本科院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信息化工作,并將其應用在實驗教學、畢業(yè)設計管理、學科競賽管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等工作中。湖北理工學院針對以前實踐教學中的弊端和短板,如實驗課調停課、實驗室開放管理、實驗藥品耗材的管理等重難點問題,引進實踐信息化管理軟件,促進實踐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化。隨著實踐教學相關數據的規(guī)范管理和不斷積累,教學管理人員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實踐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如畢業(yè)設計題目的重合率,實驗項目類型占比等,為學校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下一步決策、管理提供數據分析基礎。
湖北理工學院在實驗室建設規(guī)劃中,將虛擬仿真實驗設備(含軟硬件)的采購、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的建設納入其中,積極鼓勵各教學院自建或購買相應軟硬件設備,開設各類虛擬仿真實驗,以彌補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的不足。
在轉型發(fā)展的歷史條件下,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學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點應是立足自身現狀,找準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開展好這項工作。湖北理工學院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依然很多。未來學校將嘗試通過自身研究或與企業(yè)合作,形成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教學特點的、包括與信息化教學配套的互動教材和教學設計等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再如網絡課程的建設標準問題。雖然國家出臺有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標準,但是顯然不能夠將其作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課程標準。因此,在注重數量建設的同時,學校將逐步形成統(tǒng)一的質量建設標準,以有助于教學信息化的健康發(fā)展。
[1] 張一春,賈曉燕,劉平.創(chuàng)新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內涵與發(fā)展戰(zhàn)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2] 樓程富.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11):21-23.
[3] 孫漢群.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2-14.
[4] 教育部財務司,國家統(tǒng)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yè)統(tǒng)計司.2012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3: 568- 570.
[5] 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組.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州專題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高校校園網建設現狀:四成高校超千兆、資金成首要困擾[J].中國教育網絡,2011(12):23-23.
[7] Johnson,L.,Adams Becker,S.,Estrada,V.,& Freeman,A.(2015).NMC Horizon Report: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Austin,Texas: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5:38-38.
(責任編輯 陳詠梅)
On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YUGangCHENSan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Mor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such as backward management thought and means,weak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adequate investment i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backwar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instruction platform,etc.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resen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iming to shed lights on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2016-05-02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學新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2013382。
余鋼,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10.3969/j.ISSN.2095-4662.2016.06.014
G642.0
A
2095-4662(2016)06-00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