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
巧用對比、遷移輕松學物理——以《電壓》教學為例
◆張一帆
物理學是由實驗和理論組成的,讓學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識,認識并使用他們不經常接觸的物理器材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在進行電壓教學的過程中嘗試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來推斷可能的結果,并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技能,力爭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設計本課程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5個方面的基本理念:一是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互動點”以調動學生運用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力爭觸旁通類。二是盡量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出發(f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新的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并小心求證。三是互動教學,不拘一格。只提供互動的介質和形式(比如下文提到的表格),不規(guī)定學生如何得到結果,力爭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探究能力,給予一個多樣化的學習空間。四是不孤立的講解某一知識點,而是注重和其他知識點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體系。五是不唯結果論,只要能夠在探究結果過程中提出新觀點,給出新思路甚至是提出質疑的學生都應該給予表揚并積極的引導,體現構建多元化、發(fā)展性的評價體系。
在本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對比、知識遷移等方法和生生互動的措施,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在電壓教學中如何綜合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如何讓學生認識電壓表和掌握電壓表讀數的心得,和同仁們探討。
首先,由于通過對電流的學習,已經認識了電流表,而電流與電壓有著一定的物理關系,且測量工具也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緊密結合兩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從已知推斷可能的未知,并運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就成為了首選的教學方法。我引入了表1,目的有四:一是讓學生憑借對電流表的認識,快速的認識電壓表;二是能夠借此復習學過內容;三是在引入電流和電壓的關系時不至于太突兀;四是盡量讓學生借助課本和分組討論并自己動手來填寫表1中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形成生生互動的局面。
表1 對比認識電壓表
具體使用中,表1要分為如下圖所示的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表2通過觀察辨異同),要借助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實物來完成,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桌上的電壓表,并與電流表比較異同,教師可適當加以引導,從而得到表2部分的答案,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而第二部分(表3閱讀說明識用法),需要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上的說明書來完成表3,并與電流表的正確使用相比較,體會到電流表和電壓表使用時的異同,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同時培養(yǎng)使用新物品時先閱讀說明書的習慣。
表2 通過觀察辨異同
表3 閱讀說明識用法
關于電壓表的讀數雖然從知識點上來講并不很難,但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正確讀數方法卻有一定的困難的,所以在課堂開始,我就把圖1所示的圖片發(fā)給了每一個學生,在完成了表2后,就引導學生來嘗試讀圖片上電壓表的讀數。
圖1 看圖讀數
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分三步:
(一)首先帶領學生共同復習一下電流表的讀數方法,同時使學生意識到電壓表的讀數方法與此類似,并共同練習讀幾組數據。這樣既教給了學生方法,又讓他們再次體會到知識的關聯(lián)性,由于電流表的讀數學生已掌握,這就更增強了學好電壓表讀數的信心。
(二)接下來讓每個學生和他的同桌為一組,自己用筆在圖片上更改指針的位置,互相考核幾組數據并記錄下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常規(guī)讀數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標識指針位置的能力。同時使全班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每個人都扮演一回小老師的角色,充分體會到學習中的愉悅與成就感,并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中合作與互助的重要性。
(三)在小組活動中,可能出現同一組兩個同學讀數都錯誤的現象,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死角,在學生完成幾組考核后,讓前后兩組同學交換卡片互相檢查,讀數正確小組成員負責課下教會對方。同時把出錯的小組上報老師,以便課下老師隨時抽查,確保人人過關。
整個過程下來,學生對電壓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電壓表認識的效果都比較好,尤其是與電流等知識點的綜合以及對比方法的引入,讓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同時通過簡單的3張表格作為互動的媒介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了課堂當中,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總結電壓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良好的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目前的知識能力和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fā),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以學生為主。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增進他們的觀察力、促進他們的理解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無論是知識體系的形成還是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都必須是從點滴的教與學的互動中慢慢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從學科和科學探究的高度引導學生,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成為一個簡單的領跑者。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臨塘學校
責任編輯: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