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的焦點和取向

        2016-03-15 22:43:21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肖 瀟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武漢 430205)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的焦點和取向

        肖瀟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武漢 430205)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的教學,雖然取得了明顯成績,但也面臨著嚴重考驗,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為了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當突出三個方面:發(fā)揮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tǒng)一和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焦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核心課程,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統(tǒng)稱“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在其課程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近年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了明顯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發(fā)展很不平衡,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尚未達到“學生真心喜愛”“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課程”的價值目標。問題的成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是教學方式方法不適應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結構、身心特點和接受方式,不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不適應科技革命引起傳播方式變遷的新要求。顯然,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迫切需要不斷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發(fā)揮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

        教學方法是由不同層次構成的有機整體,這些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在適應范圍上又具有廣狹之別。教學方法之層次和適應范圍的差別,反映了其不同的價值意義和現實功能。然而,不同層次和不同適應范圍的教學方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因此,“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當全面把握,使之功能互補,形成整體效應。

        大體上說,“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可以區(qū)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或根本的教學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它普遍適用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不同課程、每個原理和觀點的教學。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規(guī)定了馬克思主義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盵1]802毛澤東把理論聯系實際規(guī)定為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確立了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方法體系中的最高地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運用“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際和新的發(fā)展。”[2]理論聯系實際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最高層次的教學方法,既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本質決定的,也是由“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目的決定的。第二層次的教學方法或基本教學方法總體上適應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教學,不過,這一層次的教學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比如:以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從而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及其精神實質為主要目的的講授法;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習馬克思主義,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研討法;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從而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為主要目的的多媒體教學法,等等?;緦哟谓虒W方法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決定的。第三層次的教學方法僅適用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特定的教學內容,我們稱之為具體教學方法,它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的具體性決定的。如案例法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使之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某一理論觀點。應該指出,三個層次教學方法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且每個層次中還可能包含更為具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雖然存在層次、適應范圍的區(qū)別,但這并非重要和不重要的差別,它們對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都是重要的,并且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體系中,根本教學方法具有原則指導或方向引領作用,決定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的價值取向;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派生于和服務于最高層次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根本教學方法的現實力量。如果忽視根本教學方法,那么,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就會因為沒有基本遵循而導致功能弱化乃至消解;反之,如果忽視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那么,根本教學方法的價值目標和實際功能就不能得到具體貫徹和充分體現。須知,教學方法的層次性體現著其功能的多樣性,而教學方法及其功能的多樣性又表征著它們的關聯性和互補性。正確把握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這種內在關系,是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我們既不能把某一層次的方法絕對化,也不能把不同層次的方法對立起來。當前,有些“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教學之所以不受學生歡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對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整體把握,因而沒有發(fā)揮它們的整體功能。正因如此,“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往往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或者只重視理論教學而不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教學成為從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說教;或者忽視理論教學而盲目地討論實際問題,其結果是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實際問題都沒有搞清楚。顯然,這種“兩極分化”現象既閹割了根本教學方法的原則要求,也淹沒了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的現實功能。因此,我們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學方法,既要堅持根本教學方法的一元化,把理論聯系實際貫穿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全過程和各方面,又要推進基本教學方法和具體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性質和地位來說,我們更應該準確把握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辯證關系,在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上保持自覺,努力構建起反映教學規(guī)律、體現內容特點,多層次、多功能的教學方法體系。

        發(fā)揮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而主要根據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擇教學方法首先必須以教學內容為根據。這是因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決定和服從的關系,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必須服從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具體性決定教學方法的層次性和教學方法選擇的多樣性。譬如同樣是講授法,但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因而教學方法也就需要具體化,即在系統(tǒng)講授法、重點講授法、要點提示法、觀點歸納法等等中作出最佳選擇,從而使理論教學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其次,教學方法的選擇又必須從教學對象的實際出發(fā)?!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是用以武裝大學生思想的,而現實的大學生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其思想素質并非處于同一起跑線。誠然,“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在教學目標上有全國統(tǒng)一的剛性要求,其教材也是全國統(tǒng)一的版本,但是,教師所面對的卻是特定的校情和生情。按照理論聯系實際根本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就既要考慮全國統(tǒng)一要求,又要針對具體的校情生情,由一般進到特殊。如果只強調一般,而忽視特殊,到頭來只會適得其反。這也就是說,“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耦合性,而且要以生為本,反映教學對象的認知結構、實際需求和接受方式。實踐表明,整合不同層次教學方法的功能,是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tǒng)一

        教學過程是由不同環(huán)節(jié)和形式構成的有序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其中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意義,而且諸環(huán)節(jié)、諸形式之間存在合理轉化的內在規(guī)律。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認識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認為,知識(認識)的來源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就人類知識的總體而言,無不來自直接經驗,但就特定時期、特定主體而言,其知識不可能也不必要都來自直接經驗,在傳播手段現代化、信息化的現時代更是如此。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其傳播普及雖然有多種形式,但不可缺少課堂教學這個重要陣地。課堂教學既是教育者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渠道,也是受教育者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途徑?!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因而課堂理論教學便成為實現這一目的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堅持課堂理論教學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灌輸”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普及和教育中,列寧曾針對工人運動中的自發(fā)性傾向提出了著名的“灌輸論”。他明確指出:“工人階級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3]76。列寧“灌輸論”的旨趣在于,馬克思主義政黨要通過系統(tǒng)的教育,向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使之形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自覺。必須肯定,列寧的“灌輸論”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教育具有普遍意義,至今仍然沒有過時。事實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就是“灌輸”的具體體現,因為青年大學生也不可能自發(fā)地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課堂教學是“灌輸”馬克思主義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種重要形式,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和教育的其他形式相比,它更系統(tǒng)、更有計劃性。然而必須指出,“灌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和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對于“灌輸”應該從發(fā)生學的意義上去理解,而不能從方法論的意義上去理解。即是說,“灌輸”所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通過學習和教育而自覺形成,而不可能無師自通、自發(fā)產生。如果把“灌輸”視為一種具體教學方法,就必然導致課堂教學“滿堂灌”;如果把列寧的“灌輸論”作為“滿堂灌”的依據,那更是天大的誤會。準確把握列寧“灌輸論”的精神實質,是克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滿堂灌”現象,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于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外化為受教育者的行為方式的思想前提。

        課堂教學雖然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主陣地,但并不是唯一陣地。課外實踐教學既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形式,也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補充。正確處理課內與課外的關系,首先要求重視課堂教學,守好主陣地,為學生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同時又要求加強課外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與課程內容相關聯,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認識社會、增強本領的實踐教學活動。這既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決定的,也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規(guī)律性決定的。列寧曾經說過:“單從書本上來領會關于共產主義的論述,是極不正確的。……離開工作,離開斗爭,那么從共產主義小冊子和著作中得來的關于共產主義的書本知識,可以說是一文不值。”[3]279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性的本質特征,不僅在其形成基礎、理論精髓和作用對象上得到充分體現,也應該在包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在內的傳播普及中得到具體體現。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是間接經驗,他們雖然可以通過課堂和書本認知其中的某些內容,但仍然有必要盡可能通過直接經驗親身體認或感悟其中的真諦。只有把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貼近生活、深入群眾,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和鍛煉,才能使之加深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毛澤東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盵1]815“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科學理論指導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而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無論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不能脫離社會實踐。實踐教學既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根本途徑。

        如果說“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具有長期積淀的成功經驗的話,那么其實踐教學的經驗則相對薄弱,也面臨許多實際問題。從一般要求看,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踐教學,首先要加強教學的計劃性。不僅要制訂融課內與課外于一體的教學方案,將實踐教學列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總體教學計劃,而且要制訂切合實際的具體實踐教學計劃,對實踐教學的目的、內容、形式、課時、考核以及投入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其次,要確定實踐教學的課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無不來自實踐,但并非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都要采取實踐教學形式。什么內容適合在課堂進行,什么內容適合在實踐中進行,對此,在選擇上要有自覺性,避免盲目性,其中的關鍵是明確實踐教學的課題,否則,實踐教學就可能出現走過場的局面。再次,要選擇實踐教學的形式。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是多樣的,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以消化和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增強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為旨歸的校內實踐活動;二是以增強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實踐能力為旨歸的校外實踐活動。校內實踐教學也好,校外實踐教學也罷,都應當有助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今時代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后,要增強實踐教學的效果。審視現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往往具有兩種可能的情形,安排得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安排不當則會事與愿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實效性,使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與結果之間形成耦合,把“觀念存在著”的實踐結果轉化為事實上的客觀效果。為此,必須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評價和考核機制。

        三、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既有穩(wěn)定性的一面,也有變動性的一面。不同時期、不同專業(yè)的課程中,那些反映教學基本規(guī)律和本質特征的教學方法具有穩(wěn)定性,而那些由專業(yè)的課程特質以及一定歷史條件下科學技術水平決定的教學方法則具有變動性。由此表明,教學方法貫穿著繼承與創(chuàng)新、堅持與發(fā)展的辯證關系?!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在方法上既要繼承傳統(tǒng)又要超越傳統(tǒng),在運用行之有效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形成的一些重要方法,如以系統(tǒng)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法,以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為特點的專題報告法,以鞏固和拓展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為特點的課外指導法,以增強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特點的研討法等,由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因而行之有效,并且仍然具有現實價值。同時也不能不看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環(huán)境和條件都已經或正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此相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結構、學習興趣和接受方式呈現出許多新特點。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及其承載的海量信息,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必須適應新形勢,運用新技術,不斷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反映規(guī)律性、體現時代性和富于價值性的教學方法。從現實要求和目標取向來看,必須切實把握教學方法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進路及其焦點。

        一是要把問題意識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切入點。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4]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它既面向人類社會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也面向“現實的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發(fā)展始于問題意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教育也應該如此?!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不僅要面向“文本”中的問題(理論問題),更應面向實踐中的問題(現實問題)。既要以問題為軸心牽引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就“文本”問題形成思想共識;又要以問題為線索分析現實世界,引導學生就實踐問題明確價值取向。具體地說,面向“文本”中的問題,就是從理論體系的整體上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力求理論問題闡釋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引導學生搞清楚“是什么”和“為什么”;面向實踐中的問題,就是揭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現實世界,力求現實問題分析的針對性和具體性,引導學生搞清楚“怎么樣”和“怎么做”。需要強調的是,理論問題的闡述要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性的特點,而不能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等課程的專業(yè)性標準。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識性教學混同于專業(yè)課教學甚至于學術研究,則只會事與愿違。同時,現實問題的分析要考慮學生的身份,而不能用實際工作者的社會角色苛求學生,否則,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是要把知情意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關節(jié)點。就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一種知識,而且是真知?!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要向大學生傳授真知,使之形成“理論認同”。誠然,“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一門嚴肅的課程,但并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排斥激情,事實上,傳授真知的過程也需要有師生雙方的情感投入與交流。馬克思指出:“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的力量?!盵5]列寧也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盵6]如果說追求探索真理的過程與人們的情緒、情感等有密切關系的話,那么,學習和接受真理的過程同樣與人們的情緒、情感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情感是一種態(tài)度體驗,影響人的行為方式。當代大學生情感豐富且復雜多變,這就決定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多元性。由此,“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緒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情感認同”。意志對人們實現目的的活動具有控制作用,面對復雜的認識對象,任何人想要戰(zhàn)勝困難就必須有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同理,大學生要實現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目的,也需要具有這樣的意志力??墒牵斍啊案咝qR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在于一些大學生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缺乏熱情,而且也缺乏意志力。因此可以說,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應當成為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一個關節(jié)點。

        三是要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突破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抽象概括性,大學生對其理解不可能沒有困難。這就需要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深刻的道理大眾化,如綜合運用通俗的語言表達、精致的課件設計、得體的體態(tài)表現以及生動的生活素材等等,但從當代大學生的素質特點、接受方式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來說,克服困難的最大公約數當屬用好現代先進教育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感覺器官在認識形成過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只用聽覺能夠認識事物15%的特征,只用視覺能夠認識事物20%的特征,當視覺和聽覺并用時則可以認識事物65%的特征??梢?,教育過程應當注重不同感官的具體作用,尤其是要注重發(fā)揮不同感官的綜合作用?,F代教育技術的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共同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各種信息直觀綜合地作用于學生的認知活動。實踐證明,用好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況且,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對于豐富教學資源、追蹤理論前沿和分析社會現實,也具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各類媒體信息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媒體形式(如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傳遞教學信息,是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一條重要途徑。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有兩種形象需要引起重視:一是不作為現象,其主要表現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窠臼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比如課件內容僅僅只是板書的位移,因而弱化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和優(yōu)勢;二是過度作為現象,即課件中的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比比皆是,但其中許多信息喧賓奪主,形式沖淡內容;甚至有些信息與“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內容南轅北轍、背離宗旨。由此可見,努力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構建具有現代科技含量的高效課堂,應該成為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3]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6]列寧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責任編輯:彭雷生

        The Focus and Orienta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in Marxism Theory Course

        XIAO Xiao

        (School of Marxism,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wo of them: “Marxist Basic Principle” and “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made remarkable advances while also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erefore, the urgent reform and cre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arxism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highlight the three aspects: exerting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eaching methods, adhering to the unity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Key words:Marxism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focus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5Z152)

        作者簡介:肖瀟(1981-),女,湖北荊州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4-0087-06

        猜你喜歡
        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經管類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環(huán)節(jié)改革創(chuàng)新若干問題探討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07:43
        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理性思考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4:38
        河北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創(chuàng)新之我見
        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07:43
        淺論對環(huán)境監(jiān)察執(zhí)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實用型中醫(yī)人才培養(yǎng)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中學語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我的教學方法
        亚洲毛片网| 奇米影视色777四色在线首页|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乱子|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人妻在线有码中文字幕|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曰本女人与公拘交酡免费视频| 麻豆国产成人AV网| 男女搞事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av高清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久久久男人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av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99|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淑女出招|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青青草视频原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字幕人妻中文| 亚洲最大日夜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君一二三四| av免费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白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免费|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