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讀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名作欣賞征文大賽”暨“全國青年教師論文大賽”獲獎名單
博士生組(共7名)
一等獎(2名)
景欣悅(南開大學文學院):“非虛構寫作”的悖論
張墨研(清華大學中文系):文體間性的趣味——小說《春盡江南》附錄《睡蓮》一詩的文本細讀
二等獎(3名)
曹慧敏(南開大學文學院):明代妓女書寫文學之詩歌研究
馬永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論語》終篇末句賞析
張 欣(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從魯迅思想和路翎小說看胡風文藝理論
三等獎(2名)
李 飛(南開大學文學院):窮人的道德面具——《涂自強的個人悲傷》的對話研究
趙 耀(吉林大學文學院):刑偵文學的文學史意義與哲學史演繹
碩士生組(共24名)
一等獎(4名)
陳冉涌(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魯迅在臺接受研究(1970—1987)
李 石(暨南大學文學院):社交、疾病、愛情——論《追憶似水年華》的三個關鍵詞
劉晨慧(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自恨羅衣掩詩句——淺論魚玄機的擬男心態(tài)
張悅歡(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朱子語類》談“六義”之“興”
二等獎(6名)
王世駿(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圖像擬真時代的世界想象——解讀賈樟柯電影《世界》程振慧(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呼蘭河傳》音樂結構的雙重表意功能
胡海燕(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左傳》小人物書寫
宋元明(復旦大學中文系):試論泰山石敢當意義的形成
潘悅婷(澳門大學文學院):莫言小說中女性形象與大母神原型的比較
楊 華(揚州大學文學院):李陵變文中的非正統(tǒng)英雄觀——對明君圣主的期待
三等獎(14名)
計 晨(南京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莫里森《爵士樂》中的身份探尋
王玉焦(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小王子》影視改編中的荒誕敘事
王宇林(蘇州大學文學院):從《函谷關》到《出關》——論郭沫若、魯迅二人的“故事新編”
史振亞(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女性角色與新世紀女性寫作的困境探析
章 琪(安徽大學文學院):《罪與罰》三重奏——“罪與罰”價值空間的延伸分析
危明星(西南大學文學院):論中西文化碰撞中的“苦學生”形象
李亞峰(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錢鐘書“化境”譯論研究
潘 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大陸新寫實小說對“中國形象”的描寫
安憶涵(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搜神后記》到《原化記》中“白水素女”故事演變
崔 璨(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論李商隱詠史詩之變
余 娟(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詩經(jīng)》的“物以情觀”探究
魏婧宇(南開大學文學院):吳趼人小說敘述中的時間藝術
李 娜(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重構神話的當代意義——以《人間》和《青蛇》為例
何浩浩(云南大學文學院;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論嵇康與士的自覺
本科生組(共22名)
一等獎(4名)
張 穎(杭州師范大學經(jīng)亨頤學院): 藝術是歷史的救生圈
彭天力(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系):古裝劇臺詞中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現(xiàn)象初探
惠夢媛(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晚清《紅樓夢》續(xù)書黛玉還魂情節(jié)初探
林潔冰(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還文本之原,去后人之蔽——以《詩經(jīng)》為例
二等獎(6名)
楊 毅(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歸來》:苦難敘事下的情感按摩
陳 虹(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論“純藝術”原則在愛倫·坡小說《黑貓》中的運用
弓瀟然、李燕(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符號傳情——從皮爾斯符號“三分法”視角解讀《海洋之歌》
江沁園(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真名士自風流”——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形象對比
馮子純(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桃花扇》中侯方域形象嬗變的研究
陳辭達(南開大學哲學院):序法天地,擬象諸效,存變裁化,成乎其中——《周易·系辭上》的悟與思
三等獎(12名)
母丹丹(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系):《羊脂球》和《月牙兒》中妓女形象探究
夏 珂(安徽大學文學院):美麗的叛離——《親愛的生活》敘事之美
張 潔(蘇州市職業(yè)大學管理學院):論蘇童小說的意象世界
袁 媛(武漢大學):災難與人性——《鼠疫》與《丁莊夢》的比較
姜云峰(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神性的失落與意義的追尋——《神筆馬良》的互文性解讀
閆俊潔(忻州師范學院):《洛麗塔》中的欲望
曾 成(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淺析沈從文小說的湘西女性形象
杜聰睿(長治學院):門內(nèi)門外——淺談《推拿》中盲人形象的雙重維度
趙逸晨(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馳騁六合不易,體察人情尤難——論夢枕貘《陰陽師》中神鬼世界的內(nèi)在含蘊
郝倩楠(杭州師范大學經(jīng)亨頤學院):隱匿于黑暗中的真實——試論李金發(fā)詩歌中的“黑夜”意象
劉莉娟(鹽城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狄更斯《雙城記》中的經(jīng)濟生活研究
何穎敏(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賈寶玉與源氏對比分析
教師組(共23名)
一等獎(2名)
岳 魏(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從《紅樓夢》中的幾出戲曲看其成書年代
李超逸(蘇州市職業(yè)大學管理學院):科幻小說中的現(xiàn)實主義——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說原著《時間機器》
二等獎(3名)
劉 巖(鹽城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留守或出走——喬伊斯《一朵浮云》中的精神
劉 瑩(韓山師范學院):水墨動畫《山水情》賞析
龐亞婷(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系):賞晉劇梨園風華,愛民尚義——晉劇《于成龍》賞析
三等獎(4名)
雒文霞(山西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性的偏離——環(huán)境的必然產(chǎn)物
劉長宇(四川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顛覆與錯位——陳佩斯喜劇小品的藝術魅力
劉燕芳(忻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淺論老舍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
朱曉麗(鹽城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國人歷史重構
以上各組優(yōu)秀獎名單(104名)從略。請在三晉傳媒網(wǎng)(www.sanjinmedia.com)中的“名作欣賞”欄目下查詢。
備注:
(1)請參賽師生查閱三晉傳媒網(wǎng)(www.sanjinmedia.com)“名作欣賞”欄目查看本次大賽的獲獎名單。
(2)請參閱6月16日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fā)布通知諸項的內(nèi)容及要求,進行回復。
(3)如有咨詢事項請撥打大賽組委會電話:0351—525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