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凱超
【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變革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著眼探索VB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課前、課內、課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加強師生間互動,達到優(yōu)化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傳統(tǒng)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一、現狀分析
在VB教學中,傳統(tǒng)課堂授課占據了主要地位,學生聽教師講授,被迫按照相同的節(jié)奏接受知識。這導致差生跟不上進度、優(yōu)等生覺得簡單無聊。那么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改變“一刀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習效益得到改善?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幾乎家家戶戶都聯(lián)上了互聯(lián)網,學校的網絡資源也越來越豐富。
現代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向互聯(lián)網方向改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一種,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并對學習進行整理、總結,而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教學實施
下面本人以VB中“For—next循環(huán)嵌套的應用”這一課為例,來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一)課前:知識預習
1.教師任務:上傳資料(word材料、微課視頻、PPT演示稿)
2.學生任務:通過網絡共享文件下載觀看微課及PPT,完成實例操作,上傳課前疑問
【word材料】
知識回顧:
格式:FOR〈變量名〉=〈表達式1〉 TO 〈表達式2〉 STEP〈表達式3〉
〈語句序列(循環(huán)體)〉
NEXT
說明:
(1)當步長為1時,STEP 1可省略不寫;
(2)語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條語句,也可無任何語句,稱為空循環(huán);
(3)語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環(huán)結構;
(4)有時需中途退出循環(huán),這時用EXIT FOR命令。
【微課視頻】
實例1:試寫出下述兩段循環(huán)代碼的輸出結果。
For i=1 to 6 ? ? ? ? ? ? ? ? ? ? ? ? ? for i=1 to 6 step 2
Print “☆” ? ? ? ? ? ? ? ? ? ? ? ? ? ? print “☆”
Next ? ? ? ? ? ? ? ? ? ? ? ? ? ? ? ? ? ?next
Print “i=”;i ? ? ? ? ? ? ? ? ? ? ? ? ? ?print “i=”;i
(代碼1) ? ? ? ? ? ? ? ? ? ? ? ? ? ? ? ? (代碼2)
知識補充:在屏幕上的一行輸出6個“☆”,語句改成print “☆”;
實例2:利用循環(huán)的嵌套輸出一個3行,每行6個“☆”的圖形。
【PPT演示稿】
實例3:查看以下代碼,并描述其輸出
For a=1 to 2
For b=5 to 3 step -2
Print a,b
Next
Next
Print “a=”;a,“b=”;b
課前設計心得:
本人的課前預習的內容:word材料、微課視頻、PPT演示稿由淺入深,通過看、聽、操作基本能了解循環(huán)嵌套的知識。相比傳統(tǒng)教授課堂,“翻轉課堂”的課前活動是由教師布置的任務。本人課前準備的教學視頻及上傳教學資料,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后,將課前完成的任務提交給我,課前任務的目的在于讓我明白學生在何處存在問題,我們稱之為教師課前為學生“號脈”。繼而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不再按照以往的教學邏輯講解新知識,課堂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課前任務,提高學生參與性與積極性。因此,“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與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存在本質區(qū)別,它不再是無人指導的預習工作,而是教師精心準備并安排的學習任務,配備教學視頻和資料的輔助加以完成。
(二)課內:實踐練習、討論和知識內化
1.實踐練習
例題 1:仔細觀察下述圖形,試著打印下面的圖形
☆ ☆
☆☆ ☆☆☆
☆☆☆ ☆☆☆☆☆
☆☆☆☆ ☆☆☆☆☆☆☆
☆☆☆☆☆ ☆☆☆☆☆☆☆☆☆
考察:內循環(huán)變量的變化規(guī)律
例題 2:使用for-next循環(huán)嵌套打印九九乘法表
考察:內循環(huán)體語句的書寫及print tab( )對格式的控制及字符連接所構成的表達式格式
For n1=1 to 9
For n2=1 to n1
Print Tab(n2 * 10 - 10); CStr(n2) & “*” & CStr(n1) & “=” & CStr(n1 * n2);
Next
Next
例題3:顯示3—99所有素數
考察:循環(huán)嵌套綜合運用
2.知識討論
收集學生的問題集合,就集中出現的問題點進行講解和全班討論分析,對個別問題進行單獨個性化指導。
課內設計心得:
本人在課內的3個例題出于課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問題反映情況而定,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重在把握兩個關鍵——“內化知識”與“拓展能力”,因此,例題1的目標并非查漏補缺,而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學習的成就感。例題2、3體現出其“梯度性”,要讓學生深化知識學習,使?jié)撃艿玫缴疃劝l(fā)揮。在解決例題2、3環(huán)節(jié)中一定會出現困惑,而通過“協(xié)作”環(huán)節(jié)解決“困惑”,讓學生在“協(xié)作”中得到同伴的互助,借助他人的意見與建議解決問題;同時,本人在整個活動中糾正、引導,不斷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后:知識鞏固
1.學生任務:通過作業(yè)鞏固課堂內容
對掌握知識進行拓展,布置自學思考內容。
2.教師任務:通過各種網絡方式指導答疑
課后設計心得: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VB的興趣,也極大的提高了VB學習的效率。
三、教學意義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進行了重構,將知識的傳授轉移到課前,而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則轉移到課堂上。變“先教后學”、“以教為主”為“先學后教”、“以學為主”、“以學定教”,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上,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由知識的傳授者和課堂管理者轉變?yōu)閷W習的指導者和協(xié)調者,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真正體現,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友芯空摺?/p>
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大量灌輸知識,學生通過課下做作業(yè)的方式對課堂內容進行內化,而翻轉課堂則把灌輸式課堂的內容移出課堂。課前,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吸收新知識,課上,師生之間有更多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知識進行內化。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翻轉課堂是遵循教學本質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有效地教學效果,可以運用混合的教學模式,沒有最好的教學模式,只有最適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楊斌,王以寧,任建四等.美國大學IPSP課程混合式翻轉課堂分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5(2):118-122.128
[2]邵華.微課理念引導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J].成人教育,2014(5):99-101
[3]鄒景平.教育的“破壞式創(chuàng)新”上場了[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4]王星磊,喬愛玲.美國可汗學院對我國網絡教育的啟示[J].軟件導刊,2013(5)
[5]金陵.翻轉課堂中國化的實踐與理論創(chuàng)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
[6]趙志堅.高職生源素質狀況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