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即墨市特殊教育中心 李忠齋
勞動技能是一切生活的基礎,也是人們生存的基本保證。讓身有缺陷的智障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勞動觀點、生活態(tài)度,還有助于矯正和補償其身心缺陷,發(fā)展和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在提高他們生活適應能力的同時,也為今后更好的自立于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智障學生因先天或后天等諸多原因導致他們不僅智力低下,而且反應遲鈍、肢體不靈活、動作能力較差。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有助于改善他們的肢體能力,使體質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促進健康成長。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是思維的物質基礎,而思維機能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與鍛煉才能產生思想和智慧。因此,對智能有缺陷的智障學生進行一些適宜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可以使其腦部機能得到加強和鍛煉,更好地促進智力發(fā)展。
通過勞動技能培養(yǎng),可以端正學生的勞動觀念,養(yǎng)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并不斷提高自我勞動、自我服務的生存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體會和珍惜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尊重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根據學生年齡、自身智能、認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肢體動作機能等情況,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我們主要以生活自理能力為主。包括:起床、洗手(臉)、刷牙、穿襪子(鞋子)、疊被子等;而在中年級學生中則主要以培養(yǎng)最基本的勞動技能為主,譬如,掃(拖)地、擦桌子、鋪床單、洗手帕(毛巾)等;在高年級學生中則開展簡單的職業(yè)勞動技能培養(yǎng),包括:“迎賓禮儀”“去超市購物”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農場、養(yǎng)殖場的種植、養(yǎng)殖、采摘、收獲等。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勞動能力,設置相應的培養(yǎng)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智障學生因身心缺陷,他們的活動范圍狹小,對任何事物都處于一種被動興趣狀態(tài)。因此,在具體培養(yǎng)過程中要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其學習欲望,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勞作當中去。如:在教學生房間整理時,我們首先要把家政室創(chuàng)設成為一個他們較為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接著又給他們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今天我們都來做爸爸、媽媽,把我們的家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好不好?”。學生的積極性在情境化的教學中很快就會被調動起來,非常積極愉快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爭先恐后地去疊被子、鋪床單,有的掃地、拖地、擦桌子……通過這些簡單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技能學習的興趣,教學達到了既定目標,學生的動手勞動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地提高。
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可以使智障學生勞動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形式得以靈活多樣化。同時,也可以調動不同的師資力量和學?,F(xiàn)有資源優(yōu)勢,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實施勞技培養(yǎng)。如生活保育員、圖書管理員、校園保潔員、廚工等均可參與其中,甚至可邀請校外專業(yè)人士擔任某勞動技能的教學工作。如在訓練智障學生學做飯的時候,由代課老師講解有關的方法和技巧,生活保育員則示范性地演示,代課老師手把手的去教……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學練方法,也很快就會在具體實踐中掌握一些簡單的做飯技能。
在勞動技能培養(yǎng)的實際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情況學生間的差異,注重學生間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譬如可以采用異質分組法,讓能力強的與能力差的結合在一組,使他們在合作練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勞動能力地增強。如在擦桌椅的過程中,有的同學不會擦洗或者擦的不干凈,我們可以安排大同學或者是會擦洗的同學幫助、教會他們去做,這一合作過程讓不會擦洗的同學逐漸學會了、會擦洗的同學做的更熟練、更好了。日漸下來,同學們在相互合作的勞作過程中,自身技能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和提高。
由于自身智能上的缺陷,智障學生對稍微復雜的勞動技能都會感到些許困難。鑒于此,我們可以采用“分步——綜合訓練法”予以施教。即把一項勞動技能學習分成幾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然后再把各環(huán)節(jié)、步驟綜合起來進行訓練。如在學練疊被子時,可以先讓學生把被子放開鋪平,等學會以后再教他們把被子的兩邊折起來,再進一步教會他們其它疊被子的方法,直到學會為止。在訓練過程中注意由易到難,由幫到扶,最后到獨立完成。切記任何勞動技能的教學都不可急于求成,要組織學生反復練習,使其在順序漸進中掌握力所能及的勞動技能。
對智障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培養(yǎng),僅靠教師單方努力收效是甚微的。因此,學校要重視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充分認識到只有家長的合作與支持,我們對學生的培養(yǎng)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學校要通過定期的家長開放日、教育講座、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明白提高孩子勞動能力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家庭勞動技能培養(yǎng)的知識與技巧。讓家長配合學校給孩子創(chuàng)設更多地勞動實踐機會,平日積極帶領和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勞動任務,并給予恰當?shù)闹笇?,使家庭和學校形成教育合力,盡最大程度地補償學生自身缺陷,提高其勞動能力。
實踐證明,對于智障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是完全必要和切實可行的。通過我們適時適度的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漸形成了對自我、對社會、對勞動、對成功的貼切認識與體驗,最大程度地補償了其缺陷、發(fā)展了其潛能。也使學生真正學會了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掌握了基本的、最必要的勞動技能,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他們將來適應生活、融入社會,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