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第三小學 孫明明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提出了四大基本理念,其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解釋,所謂的“語文素養(yǎng)”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主要表現(xiàn)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理解一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tài)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培養(yǎng)語感,提升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那么究竟怎樣實現(xiàn)這個目標呢?我想,除了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深入推廣課外“閱讀”活動。
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女士說“愛書就是愛生活。書就像調味的雞湯,能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英國作家莎士比亞也認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由此可見閱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現(xiàn)在的孩子明顯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比起書,他們更喜歡玩手機,玩電腦,即使?jié)M世界的瘋跑,他們也不愿意坐在桌前讀一本名著了。即便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讀書,5歲的孩子可以一眼認出《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書,8歲的三年級小男生更愿意選擇《復仇者聯(lián)盟》帶來的刺激,六年級的大男生可能更熱衷于《壞蛋是怎樣練成的》,因為他們從這類書中能感受到:恐怖、驚險、刺激、搞笑。而老師讓他們的書,在他們眼中早已成了“老土”,這時的老師應該做一個“紅娘”,當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的時候,老師應當把書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愿意主動閱讀。
這時我們推薦給學生不應該是一些經典名著,因為他們遠離了純潔的童心,遠離了孩子的世界。真正該給學生是是適合他們心理特點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鄭淵潔、楊紅櫻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家,每次閱讀課上,同學們閱讀的都是他們的書,楊紅櫻創(chuàng)作的兒童小說“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是目前孩子最喜愛的文學讀物,“有趣嗎?”他們回答:“是的?!焙⒆拥奶煨孕枰獜垞P,他們需要一個完美、和諧的童年。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開始閱讀,這是最重要的。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班在開展閱讀活動前,先做了一個“快樂閱讀”計劃活動,讓孩子們報上了自己喜歡讀的書目,真是五花八門,為了幫他們樹立“我是讀書小主人”的意識,我選擇了尊重學生的選擇。每次的閱讀課,他們都如饑似渴地閱讀,甚至放學隊里都有拿著書看的,很快,就有了好的交果,作文課上,同學們的寫作風格百變,有的是散文味,有的是武俠味,有的是小說味,真是得益于“百變閱讀”??茖W課上,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讓老師都不禁豎起了大拇指。閱讀選擇的權利應該交給孩子,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挑選圖書,給孩子提供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這樣他們才會有閱讀的欲望。
有數(shù)據顯示,有95.1%的兒童因家長喜歡且經??磿矚g讀書。在家長不喜歡讀書的家庭中,則有23.7%的兒童同樣也會不喜歡讀書。這說明家庭對孩子閱讀的影響很好。
在以前的閱讀活動中,為了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讀書,我每天都有一個在家讀書一小時的作業(yè),然后通過讀書表來體現(xiàn),可堅持了一個學期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或者疏于管理,根本不檢查孩子的閱讀情況,只是每周例行簽一次字而已,當他們把孩子關在書房里讀書時,有的家長或許還忙著刷微博、發(fā)微信,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本學期,我們班開展了“親子閱讀”的讀書活動。要求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至少半小時,可以讀,可以演,可以討論。起初還有家和抱怨,可當他們真正堅持了一個月后,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陪孩子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盧亭玉的媽媽說:“每天9點,她就和孩子一起讀書了,從而沒有這么多時間陪伴孩子,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她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再也是那個總需要她讀《小紅帽》的小丫頭了,她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張,自己的觀點,學會了堅持?!倍⒆右惨虼藧凵狭碎喿x。愿更多的家長愿意付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共同成長。家長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討論。還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提高孩子閱讀的目的性。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郁,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1.讀與思相結合
開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無化”是無益的,只有邊讀邊想,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不斷地在重點詞、句、段上圈點批注,抓住重點詞、句、段去理解,再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的意思。只有讀思結合才能收到好的讀書效果。
2.讀與寫結合
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和寫作范例,從讀到寫,由仿到創(chuàng),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有效途徑。如讓學生給讀過的故事續(xù)寫結尾。把自己課外所讀的一首古詩改寫成其它形式的文章,給自己所讀的課外讀物中的主人公寫一封信,談自己對他(她)的印象,說出自己想說的心里話。模仿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自編一個童話故事講給別人聽,摘錄書中的好詞佳句等……不知不覺,學生在大量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不但積累了許多寫作素材,而且提高了寫作水平。
3.讀與工具書相結合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孩子們肯定會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知道的典故等,怎樣掃除這些讀書中遇到的“絆腳石”呢?這時候老師就應該指導學生請工具書來幫忙了,在閱讀中注意使用工具書不但可以掃除閱讀障礙,培養(yǎng)自讀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跡,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他們應該通過閱讀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愛讀,是習慣使然,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方式,那么,語文學習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就成了一種素質。至于對現(xiàn)代漢語系統(tǒng)的把握,早已融入了自身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