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五津幼兒園 楊曉敏
新津縣五津幼兒園2008年與新津一小分離后,辦園規(guī)模不斷擴大,由一所園到五所園、八所園,如今已發(fā)展成為擁有一所總園、一所分園、五所標準園、兩所分離園,教職工238人,幼兒3000多人的教育集團。近三年來,我集團園不斷深化幼兒園內部改革,緊緊圍繞幼兒園的三個為先“幼兒發(fā)展為先、教師發(fā)展為先、集團園文化建設為先”,三個均衡“教師專業(yè)成長均衡、幼兒發(fā)展均衡、集團園發(fā)展均衡”積極探索集團化背景下教師專業(yè)成長,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先后被評為“成都市一級一等園”“成都市教師發(fā)展基地”“成都市綠色學?!薄俺啥际袐D女兒童突出貢獻先進單位”和多次評為縣教育局“突出貢獻獎”。
新津縣五津幼兒園教育集團剛成立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成兩節(jié)分化,首先是教師學歷層次相距大,有剛從職高幼師畢業(yè),有學前教育本科;其二在開展教育科研上,標準化幼兒園和分離園的教育科研幾乎沒有開展;其三在培訓學習上,由于標準化幼兒園和分離園人員配備不夠,教師忙于日常工作,很少參與學習培訓;其四激勵管理機制不健全等。集團幼兒園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隊伍專業(yè)素質的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幼兒園的文化建設,由此,我們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不斷探索,應用了現代管理理念,建立了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初步形成了獨特的陽光家園文化品牌,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我集團園的園本培訓立足園本實際,建立健全了園本培訓組織管理制度,園本培訓實施制度,帶教結對制度,考核獎勵制度和建立了教師豐富的成長檔案冊。
培訓工作中,如何使教師真正進入培訓主體角色,是關系到培訓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一改過去傳統(tǒng)的“一人講,大家記”的被動模式,而變?yōu)橹v、研結合,專題講座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靈活主動的進行。
1.落實“走出去,請進來”的開放性培訓計劃
“走出去”——近年來,先后組織集團園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并通過二次培訓的形式把先進理念、先進經驗、先進活動帶回。如充分發(fā)揮互動聯盟園—省軍區(qū)幼兒園的藝術特色優(yōu)勢開展互動研討,觀摩學習;經常組織教師到各省市聆聽專家講座,及時了解幼教最前沿,零距離參觀優(yōu)質幼兒園,及時了解優(yōu)質園所的園所發(fā)展和文化。
“請進來”——近年來,我集團園根據教師的需要分別邀請專家到園進行有針對性的講座和給予我們一些現場的指導,使大家能近距離與專家交流探討,教育理念有了進一步提升。
2.通過分層培訓,形成教師成長的“人才鏈”
分層培訓是針對我集團園不同階段的教師采取的培訓模式。通過計劃制定、培訓學習、行為跟進、反思調整等不斷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如新教師培訓,青年教師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教研組長培訓等。
為了建立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特色型的教師團隊,我集團園分別成立了“三人學習小組”“領域教研組”“年級教研組”“常規(guī)檢查小組”和集團園專家團隊,讓每位教師做教研的主人。如骨干教師的示范課,送教下鄉(xiāng)活動,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常規(guī)檢查小組的跟班指導,不斷增強班級保教常規(guī)工作;集團園專家團隊到各園的調研,及時了解教師需要,促進本集團園的教師共同成長。
為了更好的體現“同伴互助”,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協調合作和資源共享,我集團園以中心教研組和年級教研組為研究團體,運用群體智慧共同設計活動、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執(zhí)教教師及時調整活動方案。在這種共研的團隊學習中,通過教師成員間的相互對話、相互碰撞,彼此影響,從而產生新的見解。如各領域中心教研組每月的示范課,年級教研組的一課多研,集體備課等。
我集團園始終堅持“科研興園,以研促教”的指導思想,以科研帶動教研能力的提升,以科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
由于我園戶外活動面積相對窄小,教師組織戶外體育活動能力相對較弱,常常是放羊式的戶外體育活動,內容選擇隨意而不系統(tǒng),教學活動策略單一,目標達成度低等。因此,怎樣根據本園特點、幼兒需要開展有效體育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于是,我園開展了新津縣“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園本體育教學活動實踐與運用》的課題研究,通過近兩年的研究,幼兒園的大環(huán)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教師的觀念不斷轉變,體育教學活動中組織和指導能力不斷提高,積累和開發(fā)了園本體育活動課程。此課題榮獲新津縣“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成果一等獎。如今,我園以“快樂體育”為基礎的健康特色凸顯,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我園建立了新津縣幼兒園唯一一個特教資源室,落實了專人分管及專職特教資源教師。并分別開展了縣級科研課題《特殊幼兒融合教育的個案研究》和省級人文科研課題《學前融合教育健康課程建設與實施研究》。對聽障兒童、唐氏寶寶、動作遲緩兒童、智力低下兒童實行隨班就讀,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同等的教育空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較好的成效。并先后接待國內外特教專家10多余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我集團園師資隊伍年輕化,存在教育教學經驗比較缺乏,教學理論與教學行為脫節(jié)等。只有確立“快樂研究”的價值觀,創(chuàng)設“以教師為中心,幼兒園為本位,開放的、彈性的”多元化園本培訓組織體系,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她們實現自身的價值,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感到專業(yè)發(fā)揮輕松自如,體驗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根據教師的專業(yè)興趣和特長,利用教研組和年級組的優(yōu)勢,立足于園情和特色,整合多樣資源形成園本課程新思路,提升園本課程新內涵,建立園本課程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