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霞
(甘肅省成縣圖書館,甘肅 成縣 742500)
農村圖書館地方文獻征集與數字化工作的思考
郝曉霞
(甘肅省成縣圖書館,甘肅成縣742500)
地方文獻與數字化是農村圖書館的重要使命之一。由于受人力物力的限制,農村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征集還存在數量少,品種少、閱讀量低等問題;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工作更是受制于技術條件,短時期很難以有大的突破。農村圖書館需要突破資金瓶頸,采取多種措施和靈活多樣的方式,通過對地方文獻的信息收集、采取購置、獎勵等鼓勵手段進行征集。對已征集的地方文獻要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數字化,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地方文獻的社會功用。
地方文獻;征集;數字化
地方文獻是綜合反應一個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人物傳記、物產資源、名勝古跡等重要內容的文獻資源。地方文獻是記錄有某一地域知識的一切載體[1],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集中體現,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和數字化是農村圖書館重要使命之一。
地方文獻的征集對象主要包括:(1)地方各級政黨機關、社會團體、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等編印的地方史志史料、統(tǒng)計資料、會議記錄、年鑒、文集、名錄、期刊和報紙等;(2)反映地方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地理、教育、衛(wèi)生等方面的文獻資料;(3)居住本地和曾經旅居本地,并在本地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各界人物的著述、書畫作品、傳記年譜、軼事、圖片、家譜等;(4)中外科技記載和反映有關地方的各類文獻資料。
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工作是對地方圖書館收藏的地方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包括采取數字編錄、影印、數字出版等措施。
農村圖書館地方文獻征集工作開展普遍較晚,征集數量有限,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文獻的數字化工作更是舉步維艱,缺乏必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支持。
1.1地方文獻征集的資金匱乏,數量有限
地方文獻浩如煙海,編輯整理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作。農村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普遍起步比較晚,加上地方政府普遍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持,人力和物力比較匱乏。諸多因素造成農村圖書館對地方文獻得征集工作嚴重滯后,征集到的地方文獻資料很有限,工作的持續(xù)性不足。
1.2地方文獻的知曉度低、利用率低
地方文獻雖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但是有一個地方受文化底蘊,和讀書習慣的影響。真正查閱、利用地方文獻的人并不多。但是這并不能成為一個阻礙地方文獻收集整理的理由。文獻的整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目前查閱的人少并不意味著它沒有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資料將越來越顯示其應有的價值。
1.3地方文獻征集的品種少,形式單一
地方文獻搜集涉及的面很廣,一些當地出版的圖書很容易收集到,但是一些歷史文獻則需要花很大的氣力。很多農村圖書館目前搜集的地方文獻大都是一些現代文學作品等通俗讀物,歷史具有史料價值的文獻很有限。因此,圖書館在這方面還需要只有不斷的加大力度,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這項神圣使命。
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從文獻的情報搜集,拜訪文獻的擁有者,說服對方捐獻或出讓文獻資料。實在無法獲取文獻本身,可以采取影印、復制等手段,直接進行數字化保存。
2.1多渠道獲取文獻信息
一些很有價值的文史資料,可能保存在本單位或者家族和個人等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獲取文獻資料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要廣泛發(fā)動各種社會力量,對文獻資料資源信息進行收集統(tǒng)計,然后根據信息進行文獻征集。這個過程需要大量時間,同時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耐心和高度的敏感性,才能獲取更多的文獻資源信息。
2.2通過購置、獎勵等方式促進地方文獻發(fā)掘
文獻資料的征集,不是簡單的按價購買,必要時還需要采取一些鼓勵性的措施。這樣就吸引更多的人拿出自己珍藏的資源。對于收藏到的文獻,在給予一定得補償而外,還需要采取頒發(fā)收藏證書,贈與復制品等獎勵性措施。同時,圖書館應該建立一套系統(tǒng)的完備的地方文獻征集方案和鼓勵政策,以促進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持續(xù)性開展。
2.3建立專項基金,鼓勵地文獻創(chuàng)作
為了確保地方文獻收集整理資金的保障,農村圖書館需要通過各種社會力量來建立一定的專項基金。通過地方財政投資,以及企業(yè)捐贈等方式,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拓展地方文獻的價值體現等方式,建立地方文獻資源的專門基金。為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提供資金上的保證。
3.1地方文獻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地方文獻資源有限,保存難度大,查閱面窄。有些文獻甚至是孤本、善本,收藏者也不會輕易捐獻或出售給圖書館,只有將這些文獻數字化。能方便永久保存,同時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索引等方式進行查閱。使本地的讀者和外界的讀者都有查閱的可能。
3.2加大人力物力,多方式實現地方文獻全方位數字化
地方文獻的數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財力物力。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是有必要的。地方文獻的數字化需要,專業(yè)的技術力量。成熟的保障機制,完備的編碼方式。并且實現資料的網絡化。
3.3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和自媒體,推廣地方文獻
目前,各種,自媒體層出不窮。各圖書館都有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媒體,把地方資源,宣傳出去,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地方文獻。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fā)展。縣域圖書館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急流勇進,開拓創(chuàng)新,才不會面臨淘汰的局面。并且更好地發(fā)揮其社會功用。
4.1主動作為,銳意改革
農村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的數字化,需要圖書館去主動作為。進一步挖掘圖書館的外延功能,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和自媒體的發(fā)展,市圖書館緊跟時代步伐,在地方文獻的搜集,保存,挖掘,扶持等各方面做有效的工作。只有做好這些工作,縣域圖書館才能青春永葆,才能正確發(fā)揮圖書館應有的社會功能。
4.2開源節(jié)流、增加投入
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的一個重要陣地,地方政府應該予以高度重視,保障圖書館的財政投入。確保圖書館升級改造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圖書館要在節(jié)約的原則下,要把有限的投入用在關鍵地方,做到開源節(jié)流,確保圖書館進入良性循環(huán)。尤其是要確保地方文獻得征集和數字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4.3承擔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
圖書館是一個社會文化服務的場所,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和傳承性。因此,縣級圖書館要勇于承擔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站在地方文化建設的高度去看待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農村圖書館將會會越來越發(fā)揮其重要的社會功能。
收集、保存地方文獻是歷史賦予各級公共圖書館神圣而義不容辭的責任。做好地方文獻工作,是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對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特色建設和文獻信息特色服務的主要內容,地方文獻工作開展如何,往往能反映一個圖書館的辦館方針、藏書質量和服務意識[2]。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數字化,是一個系統(tǒng)的文化工程。這個過程也是地方圖書館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發(fā)揮地方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一個重要舉措。農村圖書館地方文獻數字化,需要各地圖書館進行技術交流,資源交流。以便實現技術共享和資源共享,促進農村圖書館數字化的進程。
[1] 黃俊貴.地方文獻工作芻論[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1.
[2] 鄒華享.論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D].21世紀地方文獻工作發(fā)展研究論文集.
G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