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軍(重慶市黔江中學校 重慶 409000)
淺析培養(yǎng)初中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基本策略
□陶志軍(重慶市黔江中學校 重慶 409000)
現(xiàn)代教育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要遵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始終把“加強學生身體鍛煉、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擺在教育教學的關鍵位置。體育作為初中教育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與其他基礎知識類學科相比,更加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能動性和主體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轉變師生角色,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體育教師充當引導者和培養(yǎng)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主動參與、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初中體育 鍛煉習慣 主動性 培養(yǎng)策略
初中體育課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放松身心,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中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近年來,國內中小學生由于體質偏弱而出現(xiàn)課堂暈倒的報道屢見不鮮,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體育活動,沒有形成自主鍛煉習慣而導致的。因此,為了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同時也是為了學生今后的個人健康成長著想,必須加強學生的體育教育,并讓學生從體育課中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1.1、應試教育模式制約,體育鍛煉重視不足
初中體育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知識,更加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參與。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初中學校對于體育課程存在輕視態(tài)度,體育課時少,體育課堂被擠占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導致學生很難有機會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花費較長的體育活動時間,兩者之間存在劇烈的矛盾,是制約初中生體育鍛煉習慣欠缺的主要因素。
應試教育模式下,初中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中考這一“終極目標”進行,學生的課程安排過于密集,課下活動時間被嚴重擠占,很難有時間進行自主體育活動。在部分學校,體育課成為了其他科目的附屬課,常常被英語、數(shù)學等傳統(tǒng)課所取代,使得每周的體育課僅有一兩節(ji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體育活動難以連貫開展,只能進行簡單的體育活動,難以進行系統(tǒng)化的體育鍛煉,更不用說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了。
1.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片面關注學習成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顧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知識接受能力,盲目的帶學生參加各種培訓班、輔導班,致使學生難以有個人空閑時間,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而且身體狀況也日趨下降。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比例逐漸增加,并且年齡段也向低齡化發(fā)展。體質差、無精打采、高度近視是部分中學生的真實寫照。
除此之外,許多家長傳統(tǒng)教育觀念嚴重,認為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好,進不進行體育鍛煉、養(yǎng)不養(yǎng)成鍛煉習慣都無所謂,在這種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生不僅在學校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在家庭活動中也鮮有時間進行自主體育活動,每當學生想鍛煉一會,家長就以做作業(yè)、加強輔導為由強制學生進行學習,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機會,不能從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鍛煉的樂趣,也就難以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1.3、學生鍛煉意識不強,體育內容不夠合理
首先,學生在長期的固化教育影響下,對于體育鍛煉活動表現(xiàn)的比較冷漠,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多以球類教學為主,注重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參與程度明顯不足,幾乎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這也是培養(yǎng)初中生鍛煉習慣的難點問題。其次,體育課時少,學生對一些體育活動的玩法不了解、不熟悉,即便是某些同學想進行體育鍛煉,但是不知道玩法、規(guī)則,例如班級里幾個女生想進行排球訓練,但是對于排球活動的規(guī)則、玩法、計分都不了解,逐漸失去了活動興趣。再次,教師對體育鍛煉內容安排不夠合理,也是制約學生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因素。由于初中生在身體機能、性別以及體育愛好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往往很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鍛煉需要進行活動安排,體育課上常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組織了一次足球比賽,班級里的男生積極參與,而女生則坐在一邊聊天。因此,體育鍛煉內容的不合理,使得學生參與鍛煉的程度不均衡,對于部分沒有參與到活動中的學生來說,很難有機會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
2.1、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樹立終身鍛煉意識
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的主要負責人,自身對于體育教學的認知和理念將直接決定了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首先,體育教師要正視當前初中生體育鍛煉不足、鍛煉習慣缺乏的客觀現(xiàn)象。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必要的運動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運動保護措施和基本的運動技能,還應當注重開展體育訓練,鍛煉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同時,考慮到當前中學生課業(yè)繁重,鍛煉時間較少、體制較差等問題,在體育鍛煉中要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采用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方式,讓學生在適量的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體育鍛煉所帶來的樂趣。其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學生在家長、教師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或多或少產(chǎn)生了體育鍛煉不如學習重要的想法,這也是導致學生不能進行自主鍛煉、難以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師在體育課上還應當有側重點的講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以自覺、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體育鍛煉,從而為鍛煉習慣的形成打下基礎。
2.2、教授科學鍛煉方法,掌握高效鍛煉技巧
新課標改革后,初中生的體育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與當前初中生的身體發(fā)育和體質特點有較強的契合度。應當明確的是,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并不僅僅是簡單的體力運動,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有規(guī)律、有方法、有技巧的進行科學鍛煉,使體育鍛煉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僅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基本的鍛煉方法,還要培養(yǎng)他們自主鍛煉、科學鍛煉的良好習慣。
2.3、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激發(fā)鍛煉參與熱情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是促進初中生自主鍛煉和終身堅持鍛煉的重要條件。無論是鍛煉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重視與關注學生的鍛煉興趣。因此,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初中生的鍛煉興趣是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和完成任務的重要保證。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要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體育鍛煉經(jīng)驗和運動經(jīng)驗,以他們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為重點選擇和設計體育鍛煉內容,并根據(jù)具體的鍛煉目標、活動內容、學生實際等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逐步促進他們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2.4、培養(yǎng)獨立組織能力,形成自主鍛煉習慣
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代替以前由老師大包大攬的教學方法。例如,根據(jù)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明體育課的準備活動、課上活動的具體要求、鍛煉形式及活動時間。如需用幫助,則應幫助學生選好活動內容和設計安全預案。并要求學生提前寫出教學設計,經(jīng)過修改和教學實踐后,由教師進行講評,肯定成績,多多表揚,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組織能力。
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需要初中體育教師進行連貫性、階梯性的教育和培養(yǎng)。因此,廣大初中體育教師要從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做起,在實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主動參與熱情,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不僅僅實現(xiàn)了初中體育的教學目標,也為學生個人身體健康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葉連兵.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2(02).
[2]謝慧坡,李玉玲.重視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成材之路,2013(6).
[3]李麗麗.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