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鮮活的形象、流動的畫面、特定的空間、纏綿的情愫等方面探討古詩詞曲中的“愁思”與“意象”。
【關鍵詞】愁思 意象 結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91-02
古代詩詞曲,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有著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和極強的生命力??鬃釉疲骸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清代李漁又說:“和盤托出,不如想象于無窮?!碑a(chǎn)生這樣的效果和影響,既與作者的才情與靈感有關,也反映了我國古代詩詞曲創(chuàng)作的獨特的表達技巧,是詩人要表達的主觀情感與現(xiàn)實生活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巧妙地融合而形成,即詩中“情”與“象”的和諧統(tǒng)一。其中,“愁思”與“意象”的完美結合就是其中之一。
一、以鮮活的形象來畫“愁”
詩歌中的形象是指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鮮活的形象對詩歌的主題具有很深的表現(xiàn)力。
英姿颯爽、意氣風發(fā)的將軍形象,如:“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保ㄍ蹙S《觀獵》),全詩勾畫了一位英姿颯爽、意氣風發(fā)的將軍形象,形象而又逼真地寫出獵罷歸營,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將軍策馬疆場的英姿颯爽和躊躇滿志的神態(tài)。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遭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灐H娡ㄟ^塑造了一個心系天下蒼生、有滿腹的才華卻不得施展的壯志未酬的知識分子形象。
古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般是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簡單的神神情,或笑容,或動作,或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人物的語言、聲音,甚至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痹娭屑毠?jié)“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細膩真切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摯急切的思念牽掛。再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刻畫了一個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古代詩詞曲就是這樣通過細致而生動形象的描寫,以洗練的筆法勾畫人物的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以流動的畫面來寫“愁”
古詩中很多的畫面都跟景物有關,特定的景物表達特定的感情,例如:柳,可以抒發(fā)惜別、留戀之情;月、霜,與思鄉(xiāng)、懷人有關;松、竹、梅、菊,多與人的品行氣節(jié)有關;流水、秋風、落花、梧桐、殘月、夕陽,這些多抒發(fā)凄涼悲愴之情、感時傷世之嘆、孤寂落寞之感、羈旅思鄉(xiāng)之愁;大漠、孤煙、燕山,這些多出現(xiàn)在邊塞詩中,或贊邊關將士殺敵衛(wèi)國的愛國情懷,或表達對守關將士的同情,或抒壯志未酬、久戍思鄉(xiāng)的感慨,等等。
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一句描寫了這樣一幅“秋雨黃昏送別”圖景:驟雨過后,景色鮮明刺眼,暮色蒼茫,蟬聲凄切。特定的景物對著這送別的特定的場景——長亭,這是何等的讓人愁思的境界。這句詞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是在寫情,營造了一種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和無盡的回味空間。
“碧云天,黃葉地”高低結合,俯仰生姿,從視野中展現(xiàn)了闊天極地的蒼茫秋景,這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表達的情景?!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詞人把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依偎著秋波……碧云、黃葉、綠波、翠煙等這樣的意象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離情別緒和羈旅之思自然隱寓其中。
三、以特定的空間來展“愁”
古代詩人或因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游歷名山大川,長期客居他鄉(xiāng),自然會引發(fā)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懷才不遇的幽憤之情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情感。這些情感通過空間和地域的描寫,盡管清空隔對,但卻是亙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鳴。
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說到“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聯(lián)系其寫作的背景: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曾從皇恐灘一帶撤退。當時的情景可謂是“前臨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焦慮和惶恐不安的事情。聯(lián)想到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怎能不感到“零丁”?這一聯(lián)特別富有情味,“皇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天衣無縫,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xiàn)他心中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這樣的對句真可以說是詩史上的絕唱。
崔顥《黃鶴樓》中“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描繪了一幅太陽落山,黑夜降臨,鳥歸巢,船歸航,游子歸鄉(xiāng)的晚景圖。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xiāng)又在何處尋覓呢?江上的霧靄迷蒙,眼前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怎樣的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日暮鄉(xiāng)關”、“煙波江上”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纏綿的鄉(xiāng)愁,收到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的效果。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保馈队炅剽彙罚ㄏ罗D第95頁)(上接第91頁)作者抓住河堤的楊柳、輕拂的曉風、微明的殘月這些最能觸動離愁的意象,渲染凄涼、孤寂的意境。這兩句詞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傷離別的悲涼感傷的情懷。
四、以纏綿的情愫來說“愁”
古代詩詞曲中很少用寬慰的語調來表達情意,往往借助曲曲折折的景物來表達纏纏綿綿的情意,愈轉愈深,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詩中用絲喻愁,新穎形象而獨特別致?!敖z”諧音“思”,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是可知可感,可觸可摸。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但是,李煜滿懷的愁、無窮無盡的愁、洶涌澎湃的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那么,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翻滾著怎樣的離愁別緒呢?是往事之嘆,或亡國之恨,或離家之痛,或思鄉(xiāng)之苦?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亡國之痛,作為帝王不能保住國家的后悔自責,淪為階下囚的痛苦,對自由尊嚴和安逸生活的留戀,前途無望的心灰意冷……他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感觸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傷、寂寞和苦楚強壓在心底。
范仲淹在《蘇幕遮》中寫的“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可以說是直接烘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是詞人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忘卻鄉(xiāng)愁,但是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何處才可消除呢;“明月樓高”夜間為鄉(xiāng)愁所纏,自然而好夢難就,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所以“明月樓高”……詞人內心的孤獨與悵惘無從消除,自然地發(fā)出“休獨倚”之嘆,作者就算想以飲酒來消釋心中的郁悒,但是,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骸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詞句描繪了浩渺無際的江面上,粼粼水波,這樣的情景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相似;傍晚云霧濃重,這樣養(yǎng)的景致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這樣的意境與詞人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選取“煙波”和“暮靄”以及“楚天”這三種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飄渺無邊。
“詩言志”,從大的方面講,詩詞曲都是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但是在古代詩詞曲中涉及“心志”的思想感情,因為特定的歷史背景原因,詩人又總是很難用甚至不能用文字直接表述清楚的,須要借助一些外在的“物”來表情達意。諸多古代詩詞曲就是以特定的意象來表達“離愁”,構成一條獨特的風景線,給后人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與無限的遐思,人類的情感在歷史長河中凝思、沉淀、升華。
【作者簡介】肖修團(1968— ),男,壯族,來賓市第四中學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