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qū)第十三中學 王云蕓
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學生的自學與探究,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從繁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體驗到學習和探索的樂趣。但是在構建高效自主學習的教學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目的性不強,甚至不知道如何學習,這樣就達不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使自主學習優(yōu)勢很難體現(xiàn)出來,效果得不到保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覺得優(yōu)化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很關鍵的,同時也是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保證。杜威在其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講到:“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葉瀾教授也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梢姟敖虒W反思”對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課后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種習慣。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實現(xiàn)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提高,成為一個專家學者型教師。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并運用理論設計和指導自己的教學,正確分析和認識各種各樣的教學現(xiàn)象,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跨越觀念與行為之間的鴻溝,使理論與實踐相互支撐。通過反思,教師不斷超越經驗,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具體來說,教學反思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教學反思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也就是說,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這里,來自實踐的一個案例頗能說明問題。我在設計八年級上冊《函數(shù)》一課時,就曾幾次修改方案,不斷地反思與探索。
如何設計這節(jié)課?我想過很多方案。這節(jié)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 通過簡單實例,了解常量、變量的意義;能結合實例,了解函數(shù)的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能舉出函數(shù)的實例。; 能結合圖像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關系進行分析; 能確定簡單的整式、分式和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的自變量取值范圍,并會求出函數(shù)值 。我最初的設計是物理學中探索胡克定律的重要實驗——彈簧的長度與受力大小的實驗導入新課,后來仔細一想,覺得這樣做有點拘泥于教材,似乎是為了學習數(shù)學而學數(shù)學,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下我用在行駛的列車上,圍繞位置變化與數(shù)量變化的話題。讓學生談論車速、路程、時間的變化,是學生熟悉的場景,能自然貼切地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導入新課……
第二,教學反思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性質。但是,它并不等同于純理論的教育學研究,而是主要針對自身教學中情境性、具體性、個別性的問題展開研究。其成果主要表現(xiàn)為研究過程的體驗、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個人實踐知識的增長等,而不僅僅表現(xiàn)為研究文本。僅就文本形態(tài)來說,也與專家學者的論文、報告有所不同,它重在描述分析案例,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記錄自己的反思及改進教學的歷程等。
第三,教學反思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層面。它既有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教學方式方法的反思,如,教學中怎樣處理圖形結合的關系?在探究性學習學習方面,多媒體資訊及互聯(lián)網如何與課堂講述緊密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效果究竟怎樣?既有教師通過自我感受而進行的反思,也有借“學生的反饋”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等。
事實上,一個稱職的數(shù)學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我認為有以下三方面。
我們知道:教學反思是以發(fā)展教師為直接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要求教師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具準備與應用等進行理性化的審視與分析,用文字進行概括,警示自己,改進教學,并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教學反思應具有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自覺性、發(fā)展性。明白“教學反思”的內涵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實踐。因此,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一般來說,要以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包括對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教學內容)所體現(xiàn)的課程價值及教育功能理解是否透徹、到位?教學目標界定得是否準確、具體?教學重難點確定是否恰當?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xiàn)等;學生學的反思包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得是否緊密,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自我評價是否到位等為主要反思對象,否則反思就容易無的放矢。當然,每次反思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教學活動中某一亮點進行深入剖析,作認真反思,這樣日積月累同樣能促進自身的進步與專業(yè)的發(fā)展。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為了教好數(shù)學,我經常選擇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歷史故事在課堂上講給學生聽。事后反思:教師一個人講故事或組織學生講故事,其效果不一樣?!扒罢撸蠋煶毥菓?,學生只需要聆聽;后者,老師是設計者,學生是表演者?!薄坝蓪W生做主角、做表演者,負責的學生受到訓練,其他觀看和聆聽的學生也受到感染、教育?!睉撜f,類似這樣追求教學合理性的反思活動是有益于實踐智慧增長的。關鍵是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善于調整教學策略,使自己的實踐智慧永遠處于發(fā)展、生成的過程之中。
總之,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新世紀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常常會靜下心來,回顧這些天來備課和上課細節(jié)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yōu)點,及時寫好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堅信,只要我們從學生及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抓住契機,主動努力地探索實施,不斷地總結反思,大家都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才能使數(shù)學課堂教學充滿勃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