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蔡勇,梁少珍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兒科,廣東 廣州 510000)
智護訓練由鮑秀蘭教授提出,該種教育方法基于嬰兒發(fā)育規(guī)律,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嬰兒父母對其進行體格訓練、智能訓練,進而確保嬰幼兒智能正常發(fā)育[1]。為探究智護訓練對于6個月齡嬰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0 月-2015年2月來本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92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來本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92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全部嬰幼兒的出生1min Apgar評分都在8分以上,都是足月嬰兒,父母均無精神疾病史。依據(jù)訓練方式不同劃分為實驗組48例、參照組46 例,實驗組嬰兒的月齡為0.5~6.0個月,平均(3.4±2.1)個月;26例男嬰兒,22例女嬰兒;最低出生體質(zhì)量為2.8 kg,最高為4.2 kg ;30例為順產(chǎn),18例為剖宮產(chǎn)。參照組嬰兒的月齡為0~5.5個月,平均(3.2±1.8)個月;25例男嬰兒,21例女嬰兒;最低出生體質(zhì)量為2.9 kg,最高為4.1 kg;29例為順產(chǎn),17例為剖宮產(chǎn)??梢?,兩組嬰兒在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的嬰兒都進行常規(guī)體檢,參照組嬰兒進行常規(guī)保健,實驗組從新生兒期至6個月齡均給予智護訓練,具體操作如下:
1.2.1 前期準備 ①選派醫(yī)院兒科1、2名護士參加智護訓練的培訓課程,而且取得相關(guān)的合格證書。②布置訓練室:將宣傳資料、訓練內(nèi)容介紹、醫(yī)護人員的合格證貼在墻壁上,而且運用圖片裝扮墻壁,營造溫馨的氛圍,并且在室內(nèi)準備嬰兒模型、圖片、DVD、教具、潤膚油、玩具及尿不濕等[2]。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26℃左右,并且訓練人員將手表、手鏈及戒指等物品摘除,避免劃傷嬰兒[3]。
1.2.2 實施過程 0~3個月嬰兒智能訓練:①聽覺:訓練人員在孩子耳邊搖晃沙錘,兩邊耳朵左右輪流,但是必須保持耳朵和沙錘的距離控制在20 cm左右,不可太近。②視覺: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訓練人員一邊抱著孩子,一邊拿著紅色的海綿球,吸引嬰兒對其注意力。體格訓練:①抬頭:訓練者用自己雙手托著孩子的腋下,慢慢將其頭部托起。②肢體:訓練人員手握孩子的腕部,然后平伸屈曲。③按摩全身:輕柔按摩其手心、足心,并且搓動嬰兒的手指以及足趾。4~6個月智能訓練:①看圖說話:訓練操作人員可利用一簡單圖片,采用清晰、簡單的語言描述圖片的內(nèi)容,每次大約看4、5張圖片,時間不可過長,7 d左右可更換其中的一張圖片[4]。這種訓練較為簡單,使得嬰兒感覺這是一個游戲。②抓握訓練:訓練操作人員可將嬰兒日常喜歡的一種玩具放至嬰兒面前,引導其主動抓握,起初采用較大的玩具放在其面前,使其容易抓到,讓其體驗成功,慢慢地變?yōu)樾⊥婢?,并且放在較遠距離,循序漸進,提高嬰兒抓握技能[5]。③尋找訓練:訓練操作人員可自己的臉轉(zhuǎn)過一側(cè),2、3秒后再轉(zhuǎn)回來,和嬰兒玩藏貓貓的游戲。
體格訓練:①主動翻身:訓練操作人員可將具有音樂的玩具放在嬰兒的一側(cè),引導其主動翻身。值得注意的是,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嬰兒的安全,并且保證衣物的活動度[6]。②拉坐訓練:操作人員可雙手將嬰兒的手拉住,訓練其坐的能力[7]。③跳躍:操作人員可雙手扶著其腋下,引導嬰兒在自己腿上跳躍。
1.2.3 注意事項 ①利用DVD播放一些輕音樂,不可播放一些悲哀、雄壯的音樂。②訓練室的光線保持柔和,控制室溫。③訓練人員盡量對嬰兒微笑,說話要溫柔,將手表、戒指等物品摘除[8]。④嚴密觀察嬰兒的呼吸、面色等情況,并且觀察嬰兒是否有在大小便、嘔吐等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馬上停止訓練。⑤按摩過程中,嬰兒處于完全裸露的狀態(tài),訓練操作人員應(yīng)當掌握力度。
經(jīng)過6個月的智護訓練,評估兩組嬰兒的智能發(fā)育情況。①通過0~6歲神經(jīng)心理測試對其發(fā)育情況進行評估,評估患兒的個人社交行為、語言、精細動作、大運動及適應(yīng)行為等情況。②采用不自主運動評定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評分評估嬰兒的運動情況:每例嬰兒必須在全身裸露,并且處于舒服、活躍、清醒的情況進行評估。倘若嬰兒的情緒躁動,則1周后再對其余項目進行評估。本次研究主要從站位、坐位、俯臥位及仰臥位等方面檢查嬰兒的運動情況。
本次研究結(jié)果采用軟件SPSS 19.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對比通過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通過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訓練前,兩組嬰兒的社交行為、語言、精細動作等方面無明顯差異(χ2=0.12,P=0.34);和訓練前對比,兩組的各項指標都得到明顯提高(P<0.05);同時,實驗組的社交行為、語言、認知能力等5項指標都明顯高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實驗組的精細行為評分(107.8±3.7)分,明顯高于(97.4±3.2)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4,P=0.012);實驗組的語言表達能力評分(104.7±3.2)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7.6±4.2)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7,P=0.023);實驗組嬰兒的社交能力評分(108.1±5.3)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的(101.4±5.6)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7,P=0.033)。見表1。
表1 訓練后兩組嬰兒的語言、認知能力等評分 (±s,分)
表1 訓練后兩組嬰兒的語言、認知能力等評分 (±s,分)
組別 社交行為 語言 認知能力 精細動作 大運動 DQ實驗組 108.1±5.3 104.7±3.2 108.9±8.4 107.8±3.7 99.5±8.2 107.7±5.4參照組 101.4±5.6 97.6±4.2 98.1±7.6 97.4±3.2 94.4±9.3 97.6±5.4 P值 0.033 0.023 0.012 0.012 0.029 0.023
訓練前,實驗組、參照組AIMS評分分別為(10.6±2.4)分、(11.8±2.9)分,兩組對比AIM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P=0.422);訓練后,實驗組的AIMS評分(34.5±5.3)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的(20.7±4.5)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2,P=0.016)。同組對比,實驗組、參照組訓練后的IMS評分明顯高于訓練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1,P=0.019)。
據(jù)報道,嬰兒階段是智能、體格發(fā)展較快的階段,尤其是年齡在0~1個月的嬰兒。要想促進嬰兒大腦的生長發(fā)育,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為其大腦發(fā)育提供物質(zhì)基礎(chǔ);二是通過一些信息刺激,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嬰幼兒時期是神經(jīng)反射的最敏感時期,可容納大量的外界信息。一旦信息進入其大腦,可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本次研究智護訓練正是利用這點,給予不同月齡、不同訓練方法,通過看圖片、抓玩具等輸入信息。然而,有的家長擔心進行智護訓練學習十分困難,增加經(jīng)濟負擔。但是,事實上,這些擔心是不會發(fā)生的。智護訓練可有效提高父母對早期教育的配合程度,本質(zhì)上智護訓練是早教的一種全新模式。在學習過程中,父母無需抱嬰兒到課堂上,以免嬰兒哭鬧而影響聽課效果。通常情況下,對于6個月齡以內(nèi)的嬰兒,家長只需進行兩次集中培訓即可學習到大部分的早教知識,這樣不僅有效節(jié)約家長時間,而且減輕經(jīng)濟負擔。此外,智護訓練操作簡單,演練由專職護士采用模具進行演示。家長學會后,應(yīng)用于嬰兒照顧過程中,遇見任何問題都可咨詢保健門診的醫(yī)生,并且結(jié)合嬰兒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案,提高嬰兒的配合程度。
本次研究實驗組給予智護訓練,該種訓練對于各個階段的嬰幼兒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情況交流、潛能開發(fā)、四肢運動及智能訓練等具體內(nèi)容。本次研究通過體格訓練、智能訓練刺激嬰兒頭腦發(fā)育,對于不同月齡的嬰兒進行不同的訓練,其中,對于0~3個月嬰兒,家長可進行智能訓練以及體格訓練,幫其按摩身體,這樣可提高其運動能力;對于4~6 個月的嬰兒,家長可進行拉坐、跳躍等動作訓練,增加難度,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訓練前,實驗組、參照組AIM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P=0.422);訓練后,實驗組的AIMS評分(34.5±5.3)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的(20.7±4.5)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2,P=0.016)。
綜上所述,智護訓練對于6個月齡嬰兒的智能發(fā)育具有積極作用,可提高嬰兒的精細行為、認知能力等,值得推廣和應(yīng)用。
[1]沈潤華,李霞,謝玉蘭,等.智護干預對早產(chǎn)兒視聽能力的臨床應(yīng)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8):2769-2770.
[2]陳麗顏,楊月仙.嬰兒智護訓練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及智力開發(fā)的重要性探討[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9(8):57-58.
[3]黃小紅,任利容,洪濤,等.新生兒智護訓練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45-46.
[4]黃美興,李金華,李素麗,等.智護訓練在嬰兒早期生長發(fā)育中的臨床應(yīng)用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3956-3958.
[5]李慧麗,衛(wèi)國,王強,等.早期綜合干預對早產(chǎn)兒智能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6):654-656.
[6]黃曉睿.撫觸對嬰兒早期發(fā)育和早期教育影響及意義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6(17):2629-2630.
[7]辛潔,李啟鳳.床旁護理結(jié)合新生兒智護在產(chǎn)科的應(yīng)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295.
[8]張毅.開展嬰兒智護訓練對提高早期教育依從性及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