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立芬 西華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探究
甘立芬 西華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教育碩士培養(yǎng)工作的重心在于課程,在教育碩士課程教學中,學校應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建設一支完善精湛的教師隊伍,教師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方式上主動變通,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才能提高教育碩士的課堂質量。
教育碩士 課程教學 教學質量
教育碩士是要培養(yǎng)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學科課程專任教師及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課程作為教育碩士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無疑是探索培養(yǎng)研究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育碩士培養(yǎng)工作重心主要是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在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上,學校應充分尊重全國教指委制定的指導性培養(yǎng)方案的基本要求,在課程內容和課時的安排上體現出學校的區(qū)域特色和學科優(yōu)勢;充分滿足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特殊需要,開設 “核心課”、“專業(yè)方向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和“社會實踐”四個基本模塊多門課程。除了學習培養(yǎng)方向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及專業(yè)知識外,教育科學類的課程必須占一定比重,研究生必須了解與掌握現代教育科學理論、觀念與方法。
教學計劃的制定也充分考慮了教育碩士的實際情況以及畢業(yè)后對其從事教育管理、學科教學和教學科研的實用價值。學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質量第一的原則,體現課程少而精,寬、新、實的精神,從課程教學、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培養(yǎng)、教學實習、科學研究等方面著手,統(tǒng)一規(guī)劃,分類設置,制定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形成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
自古“名師出高徒”,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決定著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高低。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導師隊伍,是學校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學校應高度重視師德建設,樹立良好導向,引導教師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引導教師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帶領學生健康成長。在教育碩士任課教師的選擇上,特別重視其是否有過基礎教育工作經歷,是否進行過基礎教育類研究并有相應的成果。學校應加強教育類學科的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通過學??蒲袌F隊建設和平臺建設,采取多項措施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提升授課教師的學術能力。
同時,加強校內授課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的交流與互動。開設基礎教育論壇,邀請基礎教育研究專家、特級教師來校為學生開設講座;請基礎教育的一線教師和管理干部談基礎教育現狀、存在問題,交流先進教學藝術;定期召開實習工作研討會,加強與實習基地及兄弟師范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校內外教師在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雙方面互為補充,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教育碩士的教學科研與基礎教育聯系更加緊密。
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課程分學位課程、專業(yè)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及社會實踐四類。在教學方式上,除了的公共課,一般都堅持分專業(yè)上課,做到少而精,內容寬、新、扎實及質量第一的原則。授課教師授課內容努力做到學術性與師范性的統(tǒng)一,理論與實際的統(tǒng)一,博與專的統(tǒng)一,以及現實需要與長遠發(fā)展的統(tǒng)一。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與實驗及操作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資源。采取學術沙龍的方式,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也采取現身說法的形式,請一些有實際經驗的專家來講授本專業(yè)的案例內容,這樣,教育碩士在以后實踐過程中就會深有感觸。
教師在教育碩士教學中應注重案例教學的應用,加強案例理論基礎的探索并運用到實踐,逐步進行案例教材建設并建立較為完整的案例庫。同時積極利用“優(yōu)秀教師案例教學”等新成果對教育碩士進行示范教育,采取課堂討論、自主交流、讀書筆記等方法,通過問題驅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專業(yè)與素質緊密結合,將教與學、學與用有效銜接,以此來帶動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學生的教學基本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重視教學,對學生而言,相應的是在課程學習與課后研究上。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很多內容的集合。每門課明確一本專業(yè)核心教材和若干教學參考書,參考書可以是相關的專題研究報告,也可是專業(yè)期刊。在核心教材的選用上,一般都選該門課程比較經典的教學用書,而專題研究報告也是該領域比較經典的案例組合的研究報告,至于專業(yè)期刊,授課教師會在第一堂課告訴學生本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期刊,并鼓勵教育碩士經常閱讀。在課程教學方面,主要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預習、講授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若分段上課,授課教師就會布置下一段課的預習提綱和補充參考材料(如論文資料等),使得教育碩士在本門課程全部結束后,對本門課程形成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
因此,這種授課方式對教育碩士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學習每一個新的專題時,學生需提前閱讀授課教師告知的書刊,熟悉課程內容思考專題問題,課后還需要就這一專題寫多少字的學習感想和讀書筆記。教育碩士在課程教學中擴大知識面,了解學科前沿,奠定學科基礎,同時需重視科研訓練,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研究工作,提高分析和解決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撰寫課程論文等方式進行,試題或試卷應裝訂歸檔保存。同時注重考察教育碩士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包括教育實習與見習的完成情況,教育實踐的組織方式,教育實踐的效果,理清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為突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改革主線,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提高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授予質量和水平,我們應該更新理念,開闊眼界,在研究生培養(yǎng)和教育上進行更多的改革實踐。
甘立芬(1986.2-),女,工作于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