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茜
成都理工大學
法律詞匯翻譯與詞典選擇的實例分析
方茜
成都理工大學
法律文書翻譯是一項細致、專業(yè)的工作。在翻譯過程中,鑒于翻譯內容的專業(yè)性和法律文化的差異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具體詞匯在不同語言中的具體含義、用途、語境進行細致辨析。又鑒于,譯者通常并不能窮盡掌握翻譯對象的全部內容,因此選擇適合的翻譯詞典是做好法律翻譯工作的必備前提。
法律詞匯;翻譯;詞典選擇
本文為2013年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英漢雙語詞典信息與譯語選擇之關聯性實證研究(13SB0090)的部分成果。
鑒于法律文本的特殊功能,即法律文本只要用于規(guī)范、描述、說明或約定某種法律行為及起后果,其語言嚴謹、規(guī)范,因此法律文本的翻譯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譯,要求譯者應將準確性放在首位,譯者必須有嚴謹的態(tài)度。而不同語言文化、法律體系的差異以及法律語言本身的晦澀及法律詞匯的生僻,往往加大了法律翻譯工作的難度,因此選擇合適的專業(yè)詞典是盡量避免因翻譯失誤造成信息傳輸錯誤的重要保障。
不同的詞典是為滿足不同的使用目的,因此也會產生不一樣的使用效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英漢-漢英雙向法律詞典》共收錄了6萬多詞條。該詞典盡力做到了廣泛收羅、面面俱到,是一部詞條涵蓋面較豐富的詞典。但由于收羅詞條較多,或是為了方便攜帶和使用,單個詞條的內容有限,省略了詞條解釋和例句。有點在于簡明,但遺憾的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尤其是翻譯過程中,因為欠缺詞條詳細含義、例句以及語境提示,使得該部詞典在翻譯實踐使用的話可能造成一些誤譯。
(一)以“fee tail”為例
該詞條在《英漢-漢英雙向法律詞典》中翻譯為:“指定繼承人繼承的不動產權”。此種對譯是否可以在實務中直接使用呢?如,某財產分割過程中,一方的證據中出現了“該房產指定由某某繼承”的字樣,是否可以在英文法律文書中直接翻譯成“fee tail”呢?顯然不能。“Fee tail”一詞具有極強的時代性,主要指在封建社會中,尤其是在英國早起的領主制度中表示經由接受上一級領主分封而來的土地,并對該土地負有一定的義務,與自有土地相對。對該類土地的繼承具強烈的身份限制,這一點如同中國封建社會中世襲爵位及土地的繼承,只有嫡親(即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繼承一樣。
通過對該詞用法的進一步查詢,筆者發(fā)現,在英國普通法中,“fee tail”是基于契約設立的一種財產管理形式,以便使得相關地產能自動的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轉移至契約預先設定的繼承人,用于限制該產的出售或繼承行為,目的是為了防止該財產通過自立遺囑方式出售或遺囑,或被占有它的承租人轉讓。這與現階段的財產指定繼承完全不同。由此可見,在翻譯時,必須對詞匯具體含義、語境進行甄別。
(二)以“fee of permit”為例
無論在法律出版社的《英漢-漢英雙向法律詞典》還是《英漢法律詞典》中都有收錄“feeof permit”一詞,中文翻譯為“執(zhí)照稅”?!皥?zhí)照稅”一詞足以讓不少實踐者感到一頭霧水。何謂執(zhí)照稅?在中國,其實并沒有“執(zhí)照稅”一詞,因此這樣的詞條及翻譯,很容易讓信息的傳達出現問題。“Fee”究竟是“費”還是“稅”是法律領域中必須準確區(qū)分的,該詞條顯然做了一個錯誤的示范?!癋ee”一詞,無論在一般的英文語境還是商業(yè)或法律等專業(yè)領域都主要是指“charge or payment for labor or service”,即中文中的“收費,報酬”,并無的“稅”(一般是指國家向義務人征收的實物或貨幣)的意思。如,例句:Heavy loss of commercial espionage should be counted according to the righter’s loss,infringement person's profit and the usage feeofpermit.此處”theusage feeofpermit”是知識產權領域的許可使用費,即知識產權的使用人支付給權利人的報酬,與“稅”無任何關系。
相較之下,由權威編撰團隊歷經數年編撰并授權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元照英美法詞典》堪稱是國內最專業(yè)、權威的中文版英美法律辭書。目前已經收羅5萬多法律領域常用詞匯或短語,對每一詞條都注意貼近原文的解釋及結合當代漢語的譯述。詞條的基礎資源豐富、專業(yè),涵蓋英美法詞典、百科全書、判例集、法律匯編及法學專著等,同時選詞注重法律的發(fā)展和現代化,是英美法學習者的權威參考,也是涉外法律工作者的重要幫手。此外,《布萊克法律詞典》也是法律翻譯的重要參考。該詞典主要以美國法為資源,收錄4萬多條詞條及解釋,運用并增強了美國獨特的案例分類方法,是研究美國法不可替代的工具。由于該詞典為英文原版,所以對使用者的專業(yè)和語言能力要求較高。同時,這兩本專業(yè)詞典也不是完美誤區(qū),仍然在不斷的勘誤、增補中。
在進行法律文本翻譯時,鑒于翻譯內容的專業(yè)性he法律文化的差異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對詞匯在兩種不同語言中的具體意思、用途、所處語境進行細致的辨析,在翻譯和參考詞典的選用下,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首先,法律語言具有典型的歷史、國別等差異,雖然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英美與大陸法系之間的相互借鑒、融合也越來越多,但有些詞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或特殊含義,不能在兩個語言之間做簡單互譯。
其二,專業(yè)詞典的專業(yè)性表現之一應是對具體詞條能夠給出符合法律專業(yè)使用習慣的對應表達。如,《英漢-漢英雙向法律詞典》中的“非法人”一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notasa legalperson”和“noncorporate”。從英語言的角度,這兩個表述均是用于主體性質的陳述性判斷表達中(詞性為形容詞)。在法律術語中,“非法人”是針對“法人”而言,是市場競爭中截然不同的兩種主體(詞性應為名詞)。如果,“法人”(英文:legal person)是法律擬制的一類民事主體,“非法人”即是相對于“法人”而言,所以從內涵和詞性上講,“非法人”翻譯首先應該是具有特定含義的表示某類主體的專有名詞。通過查找更加專業(yè)的英文法律參考書籍發(fā)現用于表達“非法人”團體或組織較為規(guī)范術語翻譯應該是“unincorporated association”。實務中也能見到“noncorporate firms”的表達,但一般都不在正式的法律文書中出現。
其三,法律翻譯的遣詞用語應是符合該專業(yè)素養(yǎng)和行業(yè)習慣,所以專業(yè)詞典選擇上也應關注其在收錄詞條是否進行了專業(yè)、規(guī)范的解釋。如“糾紛”一詞,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用quarrel,controversy等詞表達,一些法律英語類詞典也在翻譯中羅列了上述詞匯作為翻譯。但在法律領域中一般應使用dispute一詞,如“Where a dispute arisesover the attribution or contentsof the property right,the interested partiesmay request confirmation of their right.”;又如“A lawsuit brought on a contract dispute shallb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people's courtof the placewhere the defendanthashisdomicileor where the contract is performed.”。而某些法律詞典中收錄的“family quarrel:家庭糾紛”,“出版合同糾紛:controversy over publication contract”,“發(fā)明權糾紛案:controversy over rightof invention”都不符合規(guī)范的法律用語要求。
上述實例只是法律翻譯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一個翻譯者一般不能窮盡掌握所有信息,加之語言自始至終是一個活性、開放的文化載體,但凡具有勃勃生機的語言總是會不斷吸收或創(chuàng)造出新的表達內容及方式,所以在翻譯中能選到一本或多本好的詞典對于翻譯工作的成功與否舉足輕重。同時,作為翻譯工作的重要工具的專業(yè)性詞典,其內容的嚴謹、準確至關重要,詞典編撰機構也應不斷的補足、糾錯才能適應語言發(fā)展和變化的需要。這也是對詞典編撰工作者的重要挑戰(zhàn)。
[1]Black’s Law Dictionary.北京市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出版
[2]顧海根,姚駿華.法律英語據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7
[3]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2009.05
[4]薛波.元照英美法詞典.法律出版社出版
[5]楊鎮(zhèn)華.翻譯研究[A].翻譯研究論文集[C].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34
[6]王健.法律英語漢譯中的障礙及對策--從工具書的角度[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3.05
方茜(1977-),女,四川省成都人,講師,英語學士、法學碩士,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專門用途英語、法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