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達娃
(西藏山南措美縣教育局教研室 西藏 856900)
摘 要:學困生,顧名思義是指那些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學習成績比較差,不遵守紀律的一些學生。他們自由散漫,懶惰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精力不集中,甚至有的受了批評還頂撞老師。經(jīng)研究可知,有些學生雖然智力發(fā)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和教育等諸多因素,以致使他們出現(xiàn)知識斷層,在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差,從而未能達到學校教育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學困生;形成原因;轉化學困生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379-01
在學校里,每個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差異,不免有少數(shù)學生掉隊而成為學困生。認真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使之迎頭趕上,這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家庭、社會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就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轉化對策做一些探討分析。
一、學困生形原原因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主要因為自身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路、家庭、學校等諸多方面的原因。
1、學困生缺乏強烈的求知欲
求知是學生的正常的需要,興趣與責任感是求知的動力,學習生活中興趣的滿足和一個個目標的實現(xiàn),是學生保持強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
2、道德無知,是非模糊
自尊心強而性格敏感容易流于自卑,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情往往會半途而廢。在生活中,會禁不起種種誘惑而做出違背公德和紀律的事情,容易加入社會不良組織,被人利用反認為是講義氣,夠朋友。一旦犯錯,往往流于慣性,難以改正。
3、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路
有的學生雖然學習也很努力,但基本的學習方法沒有掌握。造成學習效率低,成績差。他們找不到成績差的真正原因,未能歸納出正確的學習方法,卻歸因為自己笨,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回報,從而自暴自棄,淪為學困生。最終導致厭學,逃學,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找不到人生的正確方向。
4、家庭關系不和睦,會對子女帶來不良影響
家庭關系不和睦不僅影響學習,甚至影響子女正常心理品質和人格的形成。有的離異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間相互推脫撫養(yǎng)和教育的責任,使子女缺乏家庭溫暖,基本的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這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打擊,都會使他們喪失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從而轉變成為學困生。
5、學校過度追求升學率
過度追求升學率,導致了一些地方、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重智育,輕德育,重視少數(shù)尖子生的培養(yǎng),忽視廣大學生的教育。與之相關的一切措施:如頻繁測驗,題海戰(zhàn)術,分數(shù)排名次等,會挫傷 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chǎn)生畏難情緒、厭學心理。
6、施教“求同”,忽視因材施教
大綱相同,教材相同,又在一個班級上課,往往忽視或難以做到因材施教。這樣,學生之間本來就有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材施教是一個重要課題,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個學生嘗到甜頭,產(chǎn)生學習積極性,也才有可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7、教育方法失當
有些教師教育思想不正確,教育方法失當,沒有強有力的德育工作,不重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養(yǎng),缺乏防止學生分化和減少學困生的有力措施。教師對學困生的偏見,把他們當成班級進步的包袱,這也是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1、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進取精神
愛因斯坦曾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這就充分道出了興趣,愛好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個人只有對某一方面的知識具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才會不遺其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一般說,學困生的厭學情緒比較突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不斷地激發(fā)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直接興趣。這主要靠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困生,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該既有新穎的一面,又有熟悉的一面;即有適應的一面,又有不適應的一面,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這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2、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生往往渴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和理解,差生大都自卑心理較重,更需要老師的表楊、同學的尊重。因為他們的人格已經(jīng)受到了漠視,連他們自己都在別人的冷眼中減少著甚至喪失著自尊。他們看不起自己,很自卑。班主任首先應看得起他們,而且要讓周圍的人都尊重他們,從而重新喚起他們的自尊、自愛,樹起新的精神支柱。
3、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使其揚長避短
每個學困生既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們抓住其閃光點,有計劃地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就能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取得學生們的信任。
4、持之以恒,耐心轉化
學困生的轉化,一般要經(jīng)過醒悟、進步、反復、鞏固、穩(wěn)定的過程?!胺磸汀闭f明轉變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學困生內(nèi)心世界常處于矛盾和沖突之中,自信和自卑、努力和懈怠、開朗和憂傷、大膽和怯懦、自主和依靠交替發(fā)生。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持之以恒,要有足夠的耐心,按照“反復——鞏固——再反復——再鞏固”的規(guī)律,深入細致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總之,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有很多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及時開發(fā),適度引導。在這過程中,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然后又針對性地做好教育轉化和提高工作,就一定能促進學困生由后進趕先進,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趙復查,論中小學生學困生的形成與轉化[J],教育探索,2007(09)
[2] 李洪元,學困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J],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2011(05)
[3] 馬麗蘭,用愛心來轉化學困生[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04)
[4] 畢興男,關愛學困生,教好每一位學生[J],文教資料,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