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洋 蘭 花
723000 陜西省 西鄉(xiāng)縣醫(yī)院骨科
?
骨折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
董洋蘭花
723000陜西省 西鄉(xiāng)縣醫(yī)院骨科
目的探討骨折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制,護理方法及預防。方法通過飲食、體位、功能鍛煉等多方面的綜合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結果108例患者僅5例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4.6%。低于國內(nèi)外報道的下肢骨折術后DVT的發(fā)生率。結論我們通過飲食、體位、功能鍛煉、B超復查、藥物干預等綜合干預從而有效的預防下肢骨折后靜脈血栓的形成。
骨折 ;下肢靜脈血栓; 預防; 護理
靜脈血栓癥是指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種嚴重的外科術后并發(fā)癥。臨床多見于久病臥床、外傷或骨折(尤其是下肢手術),可使靜脈內(nèi)血液發(fā)生不正常的凝結,好發(fā)于下肢深靜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起病較急,若不及時治療導致血栓加重,會使肢體壞死,一旦血栓脫落,造成肺栓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1.2]。為此我們過對骨科病人的正確評估預見性的通過飲食、體位、功能鍛煉等多方面的綜合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病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現(xiàn)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下肢骨折患者108例,其中男77例, 女31例,年齡45~88歲,平均72歲,人工股骨頭置換36例,粗隆骨折內(nèi)固定術后44例,股骨頸骨折內(nèi)固定術后16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12例。
1.2 方法 重點強調預防,通過心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定期復查下肢B,藥物預防,確定高危人群,等多方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
1.3 結果 108例患者僅5例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4.6%。低于國內(nèi)外報道的下肢骨折術后DVT的發(fā)生率。
2.1 心理護理 對高血壓病、腦血栓、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異常危患者進行健康指導,鼓勵患者多飲水,進低鹽、低脂,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使腹壓增加,通過入院后與患者聊天消除患者骨折后與手術的恐懼心理,避免患者因為恐懼而使得交感神經(jīng)興奮,血管收縮增強,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2.2 適當?shù)捏w位 因患者下肢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可采取適當搖高床頭,半臥位姿勢,對于老年患者此姿勢不但對預防DVT有利還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2.3 飲食指導及補充液體 由于創(chuàng)傷后患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適當補充水份,鼓勵患者飲水,進流食及粗纖維蔬菜,防止便秘。臥床患者食欲不佳適當補充液體及電解質,不液要考慮非顯性失水的部分,非顯性失水大約800ml/d。
2.4 指導患者功能鍛煉 入院后與術后即可指導患者行主動功能鍛煉,行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的主動收縮運動,足趾及踝關節(jié)背伸屈及旋轉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即使患者因疼痛而不能主動運動也要囑患者行此方法鍛煉,對于老年患者可行被動活動下肢或行下肢按摩及熱敷,特別是腓腸肌,盡量避免膝關節(jié)下方放置衛(wèi)生紙等質硬物品抬高患肢,可放置軟枕頭及軟被褥放置于整個下肢下方。術后第二日可使用下肢空氣波壓力循環(huán)治療儀進行下肢的預防血栓形成。經(jīng)臨床研究證明術后早期活動、鍛煉下肢血栓發(fā)生率僅為1.49%[3]。
2.5 定期復查下肢B超 下肢靜脈血栓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4]。下肢骨折或術后大多數(shù)患者為亞急性或慢性血栓,故定期復查下肢血管彩超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血栓。
2.6 藥物預防 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可給予低分子肝素,術后6小時低分子肝素鈣用半量(2000單位),第二日開始用全量。靜脈輸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上并非少見,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下肢腫脹、疼痛,淺表靜脈擴張,皮膚溫度增高和低熱,甚至血栓脫落隨血液循標運到肺部導致嚴重的肺栓塞,病人很快臨床死亡。靜脈血栓常發(fā)生于下肢 ,普遍認為是由于下肢靜脈血液流動比上肢緩慢。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1)血流緩慢:下肢骨折患者下肢制動肌肉收縮功能下降,肌肉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肌肉收縮功能下降導致肌肉擠壓靜脈血管功能減弱,故導致下肢血流緩慢。文獻報道,臥床2W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臥床3d的病人[5]。(2)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 創(chuàng)傷后患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3)靜脈壁損傷:下肢創(chuàng)傷后下肢靜脈壁及內(nèi)膜的細微損傷啟動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同時靜脈壁電荷改變導致血小板凝聚、粘附,形成血栓。
我們通過飲食、體位、功能鍛煉、B超復查、藥物干預等綜合干預從而有效的預防下肢骨折后靜脈血栓的形成。5例患者形成下肢靜脈血栓主要原因為:膝關節(jié)下方放置衛(wèi)生紙?zhí)Ц呋贾?例,未及時行下肢功能鍛煉2例,未行藥物干預2例。故康復鍛煉的則應該早期、循序漸進,這樣可減少靜脈血管栓塞75%~77%[6]。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臨床表現(xiàn)及治護理措施,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按時巡視病房,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早期預防,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代莉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55.
[2]童瑪玲.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12):637—638.
[3]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yī)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2.816.
[4]陳常娟,李成芬.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與預防護理對策[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8,16(6):35-36.
[5] 宿英英.神經(jīng)系統(tǒng)急危重癥監(jiān)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52-553.
[6] 章左艷,陳海燕.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護理進[J].上海護理,2007,7(5):64-65.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6.095
2095—9559(2016)06—2717—01
2016-03-16